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3615发布日期:2020-10-17 01:2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教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



背景技术: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物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因此,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

现有技术中的建筑学授课中会使用到一些模型进行演示,更加方便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但是模型在演示过程中,首先放置的过程中存在不稳定性,采用焊接的方式又会占用空间,展示起来也不够方便和全面。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包括底座与钢筋构件模型,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支撑板,所述钢筋构件模型与支撑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与底座之间通过支撑件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支撑板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

优选地,所述钢筋构件模型的下侧壁滑动连接有两块活动板,所述钢筋构件模型的下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两块与之相匹配的第一滑块,两块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块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两块活动板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支撑板的上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两个与两块楔形块相匹配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与底座的上侧壁上固定连接的两根支撑杆,所述底座的下侧壁上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设有两块与之相匹配的第二滑块,两块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两根支撑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内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右侧壁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空腔的底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贯穿至底座外,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支撑板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位于底座外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锥齿轮与两个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一转轴位于空腔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均与第二转轴位于空腔的部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两个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优选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与底座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板,两块所述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钢筋构件模型与支撑板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提高钢筋构件安装与拆卸的方便性;

2、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以实现支撑板的旋转,从而实现建筑模型的来回旋转,配合行走机构,可以实现在教室内进行移动,也可以进行旋转展示,提高本使用新型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的结构透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钢筋构件模型、3支撑板、4支撑件、5调节机构、6行走机构、7活动板、8弹簧、9楔形块、10卡槽、11支撑杆、12空腔、13第一转轴、14第二转轴、15传动件、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支撑柱、19横板、2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包括底座1与钢筋构件模型2,底座1的上侧设有支撑板3,钢筋构件模型2与支撑板3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的,钢筋构件模型2的下侧壁滑动连接有两块活动板7,钢筋构件模型2的下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有两块与之相匹配的第一滑块,两块第一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两块第一滑块分别与两块活动板7固定连接,两块活动板7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楔形块9,支撑板3的上侧壁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两个与两块楔形块9相匹配的卡槽10。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3与底座1之间通过支撑件4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4包括与底座1的上侧壁上固定连接的两根支撑杆11,底座1的下侧壁上设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内设有两块与之相匹配的第二滑块,两块第二滑块分别与两根支撑杆11固定连接,底座1内设有支撑板3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5,值得一提的是,调节机构5包括设置在底座1内的空腔12,空腔12的右侧壁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3,空腔12的底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4,第二转轴14的上端贯穿至底座1外,第二转轴14的上端与支撑板3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之间通过传动件15传动连接,需要注意的是,传动件15包括第一锥齿轮16与两个第二锥齿轮17,第一锥齿轮16直径大于第二锥齿轮17的直径,第一锥齿轮16为不完全锥齿轮,第一锥齿轮16与第一转轴13位于空腔1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两个第二锥齿轮17均与第二转轴14位于空腔12的部分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6与两个第二锥齿轮17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轴13位于底座1外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把手,底座1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6,需要说明的是,行走机构6包括与底座1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的支撑柱18,支撑柱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板19,横板1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板20,两块固定板20倾斜设置,可以起到实现本实用新型移动方向的调节,两块固定板20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对钢筋构件模型2进行调节时,转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一转轴13转动,第一转轴13带动第一锥齿轮16转动,第一锥齿轮16依次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7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17带动第二转轴14来回转动,第二转轴14带动支撑板3来回转动,支撑板3带动钢筋构件模型2来回转动,从而全方位的给学生进行展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包括底座(1)与钢筋构件模型(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设有支撑板(3),所述钢筋构件模型(2)与支撑板(3)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3)与底座(1)之间通过支撑件(4)连接,所述底座(1)内设有支撑板(3)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5),所述底座(1)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构件模型(2)的下侧壁滑动连接有两块活动板(7),所述钢筋构件模型(2)的下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两块与之相匹配的第一滑块,两块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8),两块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两块活动板(7)固定连接,两块所述活动板(7)相互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楔形块(9),所述支撑板(3)的上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两个与两块楔形块(9)相匹配的卡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与底座(1)的上侧壁上固定连接的两根支撑杆(11),所述底座(1)的下侧壁上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设有两块与之相匹配的第二滑块,两块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两根支撑杆(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设置在底座(1)内的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右侧壁内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3),所述空腔(12)的底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4)的上端贯穿至底座(1)外,所述第二转轴(14)的上端与支撑板(3)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之间通过传动件(15)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3)位于底座(1)外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15)包括第一锥齿轮(16)与两个第二锥齿轮(17),所述第一锥齿轮(16)与第一转轴(13)位于空腔(1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17)均与第二转轴(14)位于空腔(12)的部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16)与两个第二锥齿轮(17)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与底座(1)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的支撑柱(18),所述支撑柱(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板(19),所述横板(1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块固定板(20),两块所述固定板(20)之间转动连接有滚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教学用墙体浇筑演示模型,包括底座与钢筋构件模型,所述底座的上侧设有支撑板,所述钢筋构件模型与支撑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与底座之间通过支撑件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支撑板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行走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钢筋构件模型与支撑板之间可拆卸连接,可以提高钢筋构件安装与拆卸的方便性;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以实现支撑板的旋转,从而实现建筑模型的来回旋转,配合行走机构,可以实现在教室内进行移动,也可以进行旋转展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