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结构智能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0053发布日期:2021-03-30 19:3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结构智能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阵智能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结构智能笔。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智能笔一般有笔帽、支架、笔筒、笔尾等构成,而支架、笔筒、笔尾则通过螺钉进行锁定,此种结构设计缺点一是外观不好,二是生产操作繁琐增加成本以及不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智能笔。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结构智能笔,包括笔筒、笔杆、支架以及笔芯,所述笔芯卡合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外侧端设置有外限位凸起,内侧端设置支架螺纹孔,所述支架插入所述笔杆内,所述外限位凸起卡在笔杆外侧,所述笔杆设置有笔身螺纹孔,所述支架螺纹孔和笔杆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笔杆和支架进行连接;所述笔杆右侧端插入笔筒内且两者连接。

其中,所述笔杆右侧端与笔筒通过卡扣或粘胶、超声波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结构从外部看实现了无螺设计,笔筒和笔尾合二为一,增加产品美观,减少组装流程降低成本,取消笔尾的组装提高产品的良率;且可有效减少人为破坏性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笔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支架与笔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笔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笔帽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笔帽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中,1-笔帽,2-笔筒,3-笔杆,4-支架,5-笔芯,6-螺钉,7-外限位凸起,8-插柱,9-外凸缘,10-插筒,11-内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结构智能笔,包括笔筒、笔杆、支架以及笔芯,所述笔芯卡合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外侧端设置有外限位凸起,内侧端设置支架螺纹孔,所述支架插入所述笔杆内,所述外限位凸起卡在笔杆外侧,所述笔杆设置有笔身螺纹孔,所述支架螺纹孔和笔杆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笔杆和支架进行连接;所述笔杆右侧端插入笔筒内且两者连接。

其中,所述笔杆右侧端与笔筒通过卡扣或粘胶、超声波连接。

实施例2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新结构智能笔包括笔帽和笔夹,且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笔帽和笔夹,所述笔帽和笔夹卡合连接,所述笔帽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插柱,所述插柱外周面设置有外凸缘,所述笔夹上设置有插筒,所述插筒内设置有内凸缘,所述插筒插入安装槽内,所述插柱插入插筒内,且所述外凸缘卡入内凸缘内侧,实现笔帽和笔夹的卡合连接,使得笔夹无法脱落,安装方便且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未详述的技术方案,采用公知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结构智能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筒、笔杆、支架以及笔芯,所述笔芯卡合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外侧端设置有外限位凸起,内侧端设置支架螺纹孔,所述支架插入所述笔杆内,所述外限位凸起卡在笔杆外侧,所述笔杆设置有笔身螺纹孔,所述支架螺纹孔和笔杆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笔杆和支架进行连接;所述笔杆右侧端插入笔筒内且两者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智能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右侧端与笔筒通过卡扣或粘胶、超声波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结构智能笔,包括笔筒、笔杆、支架以及笔芯,所述笔芯卡合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外侧端设置有外限位凸起,内侧端设置支架螺纹孔,所述支架插入所述笔杆内,所述外限位凸起卡在笔杆外侧,所述笔杆设置有笔身螺纹孔,所述支架螺纹孔和笔杆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从而将笔杆和支架进行连接;所述笔杆右侧端插入笔筒内且两者连接。该结构从外部看实现了无螺设计,笔筒和笔尾合二为一,增加产品美观,减少组装流程降低成本,取消笔尾的组装提高产品的良率;且可有效减少人为破坏性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金元兵;张亮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万维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2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