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0530发布日期:2022-05-11 13:4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诊疗模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等)技术应用广泛,技术要求高,从事相应专业医务人员成长周期长,手术训练机会少,目前无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的人体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模拟模型器械;
3.国外或国内某公司现有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操作模拟器或称模型,采用三层不同塑料材质平板夹层固定结构,中间层粗略模拟心血管走行及病变特点,可供模拟训练使用,但血管管腔截断面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模拟程度差,可操作性差,表层透明塑料板与中间层有间隙、贴合度差,只能进行简单的导丝走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模拟演练,整体模拟度差,可操作性差;
4.另有国内3d打印技术公司或个人,采用立体打印解决方案,模拟打印心脑血管局部结构供以模拟操作,价格高,可操作性差,产品粗糙、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内部设置有中空、连续、不规则的管腔,所述管腔的输入端连接有多个管腔开口,且管腔开口延伸至壳体的表面。
8.优选的,所述壳体呈扁平长方体结构,且壳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长度为287毫米,宽度为200毫米。
10.优选的,所述管腔开口的直径为7毫米。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全透明、血管模拟管腔一体化,可以直观的模拟人体血管造影及介入操作演练,整体模拟度高,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壳体、2管腔、3管腔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5.参照图1,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壳体1内部设置有中空、连续、不规则的管腔2,管腔2的输入端连接有多个管腔开口3,且管腔开口3延伸至壳体1的表面。
16.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呈扁平长方体结构,且壳体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17.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的长度为287毫米,宽度为200毫米。
18.本实用新型中,管腔开口3的直径为7毫米。
19.本实用新型中,采用3d设计、打印制作硬质一级模型,再由一级硬质模型铸造二级软质硅胶模型,再由二级模型铸造半成品,再由半成品融合对接形成粗糙成品,最后经打磨抛光操作形成成品;
20.产品形状呈扁平长方体结构,内含中空、连续、不规则的管腔,有多个管腔开口延续至壳体表面,作为介入器械进入模拟器内部的入路,连续而不规则的管腔分别模拟了人体血管的不同部位(如四肢大血管、心脏大血管、冠状动脉各级主要分支血管等),模拟器内部中空管腔的内径、形状、长度基本模拟了血管造影机器下手术视野中真实的人体各部位血管的主要特征表现,尤其心血管分布,可以良好模拟人体血管造影及介入操作演练,尤其心血管介入操作演练,如导管、导丝、球囊的走行,狭窄血管部位的球囊扩张治疗,支架植入治疗等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壳体(1)内部设置有中空、连续、不规则的管腔(2),所述管腔(2)的输入端连接有多个管腔开口(3),且管腔开口(3)延伸至壳体(1)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呈扁平长方体结构,且壳体(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长度为287毫米,宽度为200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腔开口(3)的直径为7毫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诊疗模拟领域,尤其是人体血管介入诊疗模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壳体内部设置有中空、连续、不规则的管腔,所述管腔的输入端连接有多个管腔开口,且管腔开口延伸至壳体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全透明、血管模拟管腔一体化,可以直观的模拟人体血管造影及介入操作演练,整体模拟度高,可操作性强。作性强。作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臧志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臧志辉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