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报刊夹用弹片及含有该弹片的报刊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0380发布日期:2022-08-06 06:5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报刊夹用弹片及含有该弹片的报刊夹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报刊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报刊夹用弹片及含有该弹片的报刊夹。
技术背景
2.报刊夹是一种可以实现对报刊、文件等待夹持物进行夹持、归类方便读者取用查找的工具,并且也利于报刊文件的摆放归类,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或者其他需要将报刊、文件进行夹持的归类场合使用;而现有的报刊夹一般结构复杂,需要各个零部件组装配合才能实现相应的功能,如现有的报刊夹一般包括扭簧、与一侧扭簧连接的按压件,与扭簧另一侧连接的压合板等结构构成,这种多零件组合结构、在组装和制造过程带来诸多不便,零部件多成本高;而且这种依靠扭簧的扭转力来实现压紧和松开动作的结构,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对有选择,如果力量太小的儿童等则操作起来可能更加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将多个零部件归整至一个零件,大幅度降低产品组装难度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报刊夹用弹片。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报刊夹用弹片,该弹片包括一体式设置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连接部和压合部,所述的连接部用于与压杆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片的一端与连接部相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且其延伸方向与第二弹片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的连接部与第二弹片相连、且二者之间通过形变段相互连接,所述的压合部位于第二弹片的尾端用于待夹持物的压合。
5.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设置了一种弹片结构,该弹片结构的各个部位相互连接、并且一体式设置,因此不需要再设置多个零部件彼此组合构成弹片,结构简单,组装和生产方便,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6.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部具有与压杆内壁贴合的第一平面,所述的压合部具有与待夹持物贴合的第二平面;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弹片更加稳固的固定于压杆内,而且也可以保证压合部与待夹持物之间更好的压合,提高压合牢固度,也不会对待夹持物造成损伤。
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弹片的本体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镂空;采用该结构,可以降低弹片的重量,还可以实现第二弹片更好的弹性形变力,提高压合力度、保证弹片的复位效果好。
8.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弹片为镂空位内的弹片材料翻折延伸而成;采用该结构,直接在加工镂空位的时候,将原来设置于镂空位置内的部分弹片材料弯折成为第一弹片的结构,这样第一弹片不需要额外采用材料,而且与第二弹片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
9.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合部与所述的第二弹片的连接处为一个压紧凸起;采用该结构,可以在使得第二弹片带动压合部实现对待夹持物更稳定的夹持力度。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部上设置有扣槽,所述的扣槽用于与压杆上的扣位相互扣
合;采用该结构,可以实现弹片与压杆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压杆压合弹片过程,弹片不会发生移位而影响夹持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的形变段为呈u型的弧形弯折,所述的连接部与第二弹片分设于呈u型的弧形弯折的形变段的两端;采用该结构,可以在压杆压合过程,呈u型的弧形弯折的形变段为第二弹片提供支撑,实现对待夹持物的夹持力的传递,并保证第二弹片的形变主要位于形变段至压紧凸起之间,第二弹片的处形变不会影响到第一弹片的形变,不会造成第一弹片形变明显减弱甚至复位功能失效的情况发生。
12.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弹片具有向下弯折的弧度,且该向下弯折的弧度用于提供压杆复位的弹力;采用上述结构,在压杆带动弹片下压过程,第一弹片发生弯折,其向下弯折的弧度发生相反的形变,而一旦松开压杆,则该处需要恢复至向下弯折的弧度,因此可以为压杆复位提供弹力。
13.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弹片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弹片的延伸长度;采用上述结构,可以提高弹片整体的夹持力度和形变空间,从而实现更稳固的夹持力。
14.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片为由片材加工成型或者由弹性线材折弯成型。
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弹片的报刊夹,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单一弹片不需要多部件组装,即可实现对待夹持物的夹持作用的效果。
16.进一步的,所述的报刊夹包括底座,铰接于底座一端的压杆,所述的压杆的内壁上设置有扣位,所述的扣位与连接部的扣槽相互扣接,且所述的形变段被所述的底座与压杆铰接用的铰接轴所封挡;所述的第一弹片自压杆后端的槽口延伸出底座后端的槽口,所述的压杆与铰接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推纽,所述的推纽用于控制所述的压杆与底座之间的锁紧和脱离;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压杆带动弹片实现在底座内的压合对夹持物产生夹持;采用推纽实现对压杆和弹片的压合与释放,因此本技术只需要推动推纽即可实现锁紧、脱离动作,需要施加的力度小也方便儿童操作。
17.进一步的,所述的压杆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套合有锁块,所述的锁块位于压杆内的一端与压杆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用于顶推所述的锁块滑出滑槽;所述的推纽的下部设置有锁扣,所述的锁扣扣合于所述的锁块上并能带动所述的锁块收缩于所述的滑槽内;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与锁块扣合的锁槽;采用上述结构,先将推纽朝着铰接方向推动,将压杆向下按压进入至底座内,此时松开推纽;在推纽无外力的作用下,弹性件弹性伸长对锁块产生顶推力,将锁块推出滑槽并进入锁槽,从而将压杆锁定,此时第二弹片出底座、其上的压合部对待夹持物产生夹持力或者压合力;而再次朝着铰接方向推动推纽,弹性件被压缩、带动锁块收缩至滑槽内,压杆与底座实现脱离,此时第二弹片对待夹持物无夹持力或者压合力、待夹持物可以取出;上述结构操作简单,省力,适应于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18.进一步的,所述的压杆上位于推纽设置位置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的推纽与锁块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所述的导向块深入至所述的间隙内;采用上述结构,当推纽沿着压杆长度方向朝着铰接端推动过程,所述的推纽沿着导向块滑动,从而对推纽有一个导向和支撑作用,方便推纽的运行和准确复位。
19.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止挡块,所述的止挡块用于压杆的抵靠;采用上述结构,在压杆向着底座内压合的过程,通过止挡块的阻挡防止压杆过渡压合造成弹片的
失效。
附图说明
20.图1本技术的弹片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本技术弹片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本技术弹片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本技术报刊夹松开状态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24.图5本技术报刊夹松开状态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本技术报刊夹锁定夹持状态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本技术报刊夹锁定夹持状态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本技术报刊夹松开状态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28.图9本技术报刊夹锁定夹持状态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29.图10本技术报刊夹局部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30.图11本技术压杆与推纽组配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本技术推纽组配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32.图13本技术推纽组配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33.图14本技术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5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5.如附图所示:1.第一弹片,2.第二弹片,201.镂空,3.连接部,301.第一平面,302.扣槽,4.压合部,402.第二平面,5.压杆,501.扣位,502.压杆槽口,503.滑槽,504.导向块,6.形变段,7.压紧凸起,8.底座,801.底座槽口,802.锁槽,9.铰接轴,10.推纽,11.锁块,12.弹性件,13.锁扣,14.间隙,15.止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7.此外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部件,通过中间部件固定。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部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如附图1-3、8-10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报刊夹用弹片,该弹片包括一体式设置的第一弹片1、第二弹片2、连接部3和压合部4,所述的连接部3用于与压杆5连接,所述的第一弹
片1的一端与连接部3相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且其延伸方向与第二弹片2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的连接部3与第二弹片2相连、且二者之间通过形变段6相互连接,所述的压合部4位于第二弹片2的尾端用于待夹持物(具体的可以为报刊、档案等文件类材料)的压合;具体的,本技术的连接部3、第一弹片1、第二弹片2和压合部4顺次连接,其中连接部和压合部分别位于第二弹片的两端,第一弹片自连接部和第二弹片的连接处向往延伸构成。
39.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设置了一种弹片结构,该弹片结构适应于报刊夹的结构中,该弹片的各个部位相互连接、并且一体式设置,将传统的多零件结构整合设计在一个零件上,使得夹体结构简单易组装,因此不需要再设置多个零部件彼此组合构成弹片,结构简单,组装和生产方便,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40.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连接部3具有与压杆内壁贴合的第一平面301,所述的压合部4具有与待夹持物贴合的第二平面402;即可以参考附图8-9,上述的第一平面与压杆对应的内壁贴合,实现与压杆的有效连接;上述的第二平面与待夹持物贴合用于对其进行夹持或者说压合;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将弹片更加稳固的固定于压杆内,而且也可以保证压合部与待夹持物之间更好的压合,提高压合牢固度,也不会对待夹持物造成损伤。
41.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弹片2的本体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镂空201,即第二弹片的本体上设置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镂空,就是将本体的该处挖孔形成镂空孔位;采用该结构,可以降低弹片的重量,还可以实现第二弹片更好的弹性形变力,提高压合力度、保证弹片的复位效果好。
42.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弹片1为镂空位内的弹片材料翻折延伸而成;即本技术的第一弹片是直接在加工镂空位的时候,将原来设置于镂空位置内的部分弹片材料弯折成为第一弹片的结构,这样第一弹片不需要额外采用材料,而且与第二弹片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
43.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压合部4与所述的第二弹片2的连接处为一个压紧凸起7;即在二者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弯折角,可以使得第二弹片带动压合部实现对待夹持物更稳定的夹持力度,并使得压合部可以与待夹持物平面压合;还可以实现对第二弹片的有效支撑,产生有效的压合力。
44.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连接部3上设置有扣槽302,所述的扣槽302用于与压杆5上的扣位501相互扣合;具体的,从附图8-10可知,所述的扣位设置于压杆的内底壁上,并且其一端设置开口用于将扣槽的边沿卡入限位,开口处于弹片装载方向上;采用该结构,可以实现弹片与压杆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压杆压合弹片过程,弹片不会发生移位而影响夹持效果。
45.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形变段6为呈u型的弧形弯折,所述的连接部3与第二弹片2分设于呈u型的弧形弯折的形变段6的两端;采用该结构,可以在压杆压合过程,呈u型的弧形弯折的形变段为第二弹片提供支撑,实现对待夹持物的夹持力的传递,并保证第二弹片的形变主要位于形变段至压紧凸起之间,第二弹片的处形变不会影响到第一弹片的形变,不会造成第一弹片形变明显减弱甚至复位功能失效的情况发生。
46.如附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弹片1具有向下弯折的弧度,且该向下弯折的弧度用于提供压杆复位的弹力;具体的,该弯折弧度稍微向下弯折,在报刊夹处于松弛状态即非工作状态时、即如附图8所示此时该弯折弧度为自然向下的弯折弧度,而当报刊夹处于工
作状态、即如附图9所示此时第一弹片在压杆的作用力下向着相反方向弯折,即其向下弯折的弧度发生相反的形变,而一旦松开压杆,则该处需要恢复至初始状态的向下弯折的弧度状态,因此可以为压杆复位提供弹力。
47.如附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弹片2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弹片1的延伸长度;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第二弹片具有足够的形变空间以实现对待夹持物的夹持力的稳定传递,而且还可以提高弹片整体的夹持力度和形变空间,从而实现更稳固的夹持力。
48.作为示例,本技术所述的弹片为由片材加工成型(如附图1-3所示即为片材加工成型,可以采用钣金件加工而成)或者由弹性线材折弯成型。
49.如附图4-7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弹片的报刊夹,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单一弹片不需要多部件组装,即可实现对待夹持物的夹持作用的效果。
50.作为示例,如附图4-7、10-11、1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报刊夹包括底座8,铰接于底座一端的压杆5,所述的压杆5的内壁上设置有扣位501,所述的扣位501与连接部3的扣槽302相互扣接,且所述的形变段6被所述的底座8与压杆5铰接用的铰接轴9所封挡;所述的第一弹片1自压杆5后端的压杆槽口502延伸出底座8后端的底座槽口801,所述的压杆5与铰接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推纽10,所述的推纽10用于控制所述的压杆5与底座8之间的锁紧和脱离;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压杆带动弹片实现在底座内的压合对夹持物产生夹持;采用推纽实现对压杆和弹片的压合与释放,因此本技术只需要推动推纽即可实现锁紧、脱离动作,需要施加的力度小也方便儿童操作。
51.作为示例,如附图4-7、10-11、1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压杆5上设置有滑槽503(具体的滑槽设置在压杆的非铰接端,并且沿着压杆长度方向设置,并且该端开口方便滑槽内的部件滑出或者滑进),所述滑槽503内滑动套合有锁块11,所述的锁块11位于压杆5内的一端与压杆5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2(具体的为直弹簧),所述的弹性件12用于顶推所述的锁块11滑出所述的滑槽503;所述的推纽10的下部设置有锁扣13,所述的锁扣13扣合于所述的锁块11上并能带动所述的锁块11收缩于所述的滑槽503内;所述的底座8上设置有与锁块11扣合的锁槽802;采用上述结构,先将推纽朝着铰接方向推动,弹性件收缩并将锁块收缩进入至压杆的滑槽内,然后将压杆向下按压进入至底座内;此时松开推纽,在推纽无外力的作用下,弹性件弹性伸长对锁块产生顶推力,将锁块推出滑槽并进入底座的锁槽内,从而将压杆与底座之间实现锁定,此时第二弹片出底座、其上的压合部对待夹持物产生夹持力或者压合力;而再次朝着铰接方向推动推纽,弹性件被压缩、带动锁块收缩至滑槽内,此时压杆与底座实现脱离,在第一弹片的复位力作用下、第二弹片对待夹持物无夹持力或者压合力、待夹持物可以取出;上述结构操作简单,省力,适应于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52.如附图12-1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压杆5上位于推纽10的设置位置设置有导向块504,所述的推纽10与锁块11之间设置有间隙14,所述的弹性件12处于自然伸长长度时、所述的导向块504深入至所述的间隙14内;采用上述结构,导向块对推纽有一个支撑作用,当推纽沿着压杆长度方向朝着铰接端推动过程,所述的推纽就会沿着导向块滑动,从而对推纽有一个导向和支撑作用,方便推纽的运行和准确复位。
53.如附图5、7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止挡块,所述的止挡块用于压杆的抵靠;具体的,所述的止挡块设置于底座靠底部位置,且设置有两块,沿着底座凹槽的宽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在压杆向着底座内压合的过程,通过止挡块的阻挡防止压杆过渡压合
造成弹片的失效,即保证压杆正好进入底座的凹槽并使得锁块与锁槽对正并进入锁槽实现锁紧即可,而不会使得压杆再向下陷入而发生错位。
54.本技术的压杆内设置凹槽,用于容置推纽相关组件和弹片;本技术的底座也设置有凹槽用于容置压杆的进入。
55.本技术的弹片构成的报刊夹,具体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首先,本技术的弹片上设有扣槽,压杆的内底壁上设置有扣位,将弹片沿着压杆的凹槽滑入、使得扣槽与扣位扣合实现弹片与压杆的安装,然后将铰接轴插入铰接孔内、将弹片封挡与压杆内、使得弹片无法沿扣位开口滑出,实现二者的固定效果,并且第一弹片从底座和压杆后端的槽口延伸出去;而本技术在压杆靠近滑槽端的上表面上开设安装推纽的孔,推纽的锁扣穿过该孔进入压杆凹槽内、并扣入至锁块的相应位置上(锁扣为形变件,通过稍微形变扩张卡入至锁块的相应位置上),锁块的尾端设置挡块和用于固定弹性件的固定柱(固定柱沿着弹性件长度的延伸方向延伸),对应的在压杆的凹槽内页设置有挡块,从而将弹性件置于两个挡块之间(具体可见图5、7和11中相应位置所示),待推纽的前后推动下可以实现锁扣在滑槽内的伸缩;
56.将本技术的报刊夹设置于报刊挂杆或者底板上,具体的可以在挂杆或者底板上沿着水平方向左右各分设一个报刊夹,初始状态将推纽朝着压杆和底座铰接端推动,推纽就会带着锁块缩进压杆端部的滑槽内,此时在第一弹片的复位力度作用下,压杆一端从底座翘起,此时弹片无压合力,然后将报刊等文件放置于底座下方;此时再次将推纽朝着压杆和底座铰接端推动,并同时向下按压压杆至压杆进入底座的凹槽内,此时松开推纽,推纽在弹性件的伸长弹性顶推力的作用下将其连接的锁块顶推至底座的锁槽内,此时压杆和底座相互锁紧,而压杆压下过程弹片也随之向下压合,在弹片的压合部和其所在的挂杆或者底板的共同作用下将报刊等文件夹持;当需要取下文件时,重复上述过程将压杆与底座脱离即可实现;本技术的这种结构,不需要操作者无论是打开还是锁紧都需要克服扭转力,而仅仅是推动推纽和按压即可轻松的实现对文件的夹持,操作更加省力,且结构件少组装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