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4168发布日期:2023-02-21 16:27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
3.现有的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存在抗震能力较弱的问题,在运输和后期抗震检测中,较强的震动会对建筑模型造成损伤,尤其是横波震动,对模型影响极大,严重降低了建筑设计模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模型、盖板、底座、连接座和固定座;所述盖板套设在建筑模型外侧,并且设置在底座上方,对底座具有限位作用;所述底座套设在连接座内,四周设置有若干个导向杆;所述连接座内侧底部设置第一弹板,所述第一弹板下方设置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座侧面设置斜槽,所述导向杆配合于所述斜槽内,所述连接座与固定座卡接;所述固定座在导杆和斜槽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弹板,所述第二弹板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对应固定座侧面连接;所述盖板和固定座通过固定件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斜槽贯穿连接座内外两侧,并且上方开口;相对的斜槽倾斜角度一致。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为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对应设置两组斜槽;所述斜槽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内侧底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簧配合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侧面设置安装槽,所述第二弹板配合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弹簧于安装槽内连接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上方开口,上方对应盖板,通过盖板对其限位。
12.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底侧在斜槽对应处设置有第三弹板,所述第三弹板对应设置第三弹簧,所述对三弹簧与盖板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外侧底部设置卡柱,所述固定座内侧底部对应设置卡孔。
14.进一步地,每组对边包括两对斜槽;每个对边对应一个第三弹板。
15.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和固定座设置有配合固定件连接的固定孔。
1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横波方向的运动转化为纵波方向上的运动,减少横波对建筑模型造成的损伤;第一弹板、第二弹板和第三弹板均具有减缓建筑模型纵波方向上震动的作用,避免纵波方向的震动对建筑模型造成损伤;如此,大大减弱了横波震动对建筑模型造成的损伤,延长了建筑模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固定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中,建筑模型1,盖板2,底座3,导向杆31,连接座4,斜槽41,安装孔42,第一弹簧43,卡柱44,第一弹板45,固定座5,安装槽51,第二弹板52,第二弹簧53,卡孔54。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出现“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均是为了便于理解,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1.图1至图2出示了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模型1、盖板2、底座3、连接座4和固定座5;所述盖板2套设在建筑模型1外侧,并且设置在底座3上方,对底座3具有限位作用;所述底座3套设在连接座4内,四周设置有若干个导向杆31;所述连接座4内侧底部设置第一弹板45,所述第一弹板45下方设置第一弹簧43,所述连接座4侧面设置斜槽41,所述导向杆31配合于所述斜槽41内,所述连接座4与固定座5卡接;所述固定座5在导杆和斜槽41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弹板52,所述第二弹板52连接第二弹簧53,所述第二弹簧53对应固定座5侧面连接;所述盖板2和固定座5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盖板2和固定座5设置有配合固定件连接的固定孔,所述固定件可以为螺栓,盖板2上的固定孔可为光孔,所述固定座5上的固定孔可为螺纹孔,固定件可为螺栓。
22.所述斜槽41贯穿连接座4内外两侧,并且上方开口;相对的斜槽41倾斜角度一致。
23.所述连接座4为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对应设置两组斜槽41;所述斜槽41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最佳,过大,则起到的作用有限,发挥不出预期效果;过小,则行程过大,不实用,小至为零则就没有作用了,也发挥不出预期效果。
24.所述连接座4内侧底部设置有安装孔42,所述第一弹簧43配合固定于所述安装孔42内。
25.所述固定座5侧面设置安装槽51,所述第二弹板52配合于所述安装槽51内,所述第二弹簧53于安装槽51内连接固定。
26.所述安装槽51上方开口,上方对应盖板2,通过盖板2对其限位。
27.所述盖板2底侧在斜槽41对应处设置有第三弹板(图中未出示),所述第三弹板对应设置第三弹簧,所述对三弹簧与盖板2连接;与第二弹板52和第一弹板45结构大致相同;第二弹板52对导向杆31行至斜槽41顶部时,其中一组对边的其中一个对边对应的导向杆31顶到对应的第二弹板52,第二弹板52提供一个弹力;此时,导杆再次提供一个弹力,在此不
多作赘述。
28.所述连接座4外侧底部设置卡柱44,所述固定座5内侧底部对应设置卡孔54。
29.本事实例中,每组对边包括两对斜槽41,即每组对边有四个斜槽41,两组有八个斜槽41;每个对边对应一个第三弹板,因此,本事实例中有四个第三弹板。
30.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横波方向的运动转化为纵波方向上的运动,减少横波对建筑模型1造成的损伤;第一弹板45、第二弹板52和第三弹板均具有减缓建筑模型1纵波方向上震动的作用,避免纵波方向的震动对建筑模型1造成损伤;达到减弱横波方向上震动的目的,延长了建筑模型的使用寿命。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模型、盖板、底座、连接座和固定座;所述盖板套设在建筑模型外侧,并且设置在底座上方,对底座具有限位作用;所述底座套设在连接座内,四周设置有若干个导向杆;所述连接座内侧底部设置第一弹板,所述第一弹板下方设置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座侧面设置斜槽,所述斜槽的倾斜角度为30
°
~60
°
;所述导向杆配合于所述斜槽内,所述连接座与固定座卡接;所述固定座在导杆和斜槽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弹板,所述第二弹板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对应固定座侧面连接;所述盖板和固定座通过固定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贯穿连接座内外两侧,并且上方开口;相对的斜槽倾斜角度一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为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对应设置两组斜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内侧底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簧配合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侧面设置安装槽,所述第二弹板配合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弹簧于安装槽内连接固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上方开口,上方对应盖板,通过盖板对其限位。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底侧在斜槽对应处设置有第三弹板,所述第三弹板对应设置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盖板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外侧底部设置卡柱,所述固定座内侧底部对应设置卡孔。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对边包括两对斜槽;每个对边对应一个第三弹板。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固定座设置有配合固定件连接的固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包括建筑模型、盖板、底座、连接座和固定座;所述盖板套设在建筑模型外侧,并且设置在底座上方,对底座具有限位作用;所述底座套设在连接座内,四周设置有若干个导向杆;所述连接座内侧底部设置第一弹板,所述第一弹板下方设置第一弹簧,所述连接座侧面设置斜槽,所述导向杆配合于所述斜槽内,所述连接座与固定座卡接;所述固定座在导杆和斜槽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弹板,所述第二弹板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对应固定座侧面连接;所述盖板和固定座通过固定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弱了横波震动对建筑模型造成的损伤,延长了建筑模型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建筑模型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建筑模型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梁恩申 高子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梁恩申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3/2/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