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4669发布日期:2023-07-05 17:57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针灸教学设备,具体为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1、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由于人体的穴位多分布在人体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故而在进行针灸教学时一般运用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现有的教学设备使用不方便,教学模型的角度不易调节,而且长时间操作针灸机构容易硌手影响操作,手部产生的汗液也容易污染针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正面铰接有可通过机械锁连接的第一侧门与第二侧门,所述柜体中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可对人体模型进行支撑的转盘,所述转盘底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皮带连接电动机,所述第一侧门内侧设置有针盒,所述针盒通过侧面开槽的限位架安装有若干组针灸组件,所述针灸组件包括针体,所述针体通过侧面的凸起卡设在套筒内。

3、优选的,所述柜体底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底部安装有脚轮,所述定位块侧面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部设置有支撑块。

4、优选的,所述柜体顶部设置有电控箱和电源。

5、优选的,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柜体顶壁下侧吊设有补光灯。

6、优选的,所述第二侧门内侧安装有储物仓。

7、优选的,所述套筒为具有弹性的橡胶筒,所述套筒侧面的凹槽部分对应卡设在限位架侧面卡槽内,所述套筒底部的螺旋部螺接有防护罩。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该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在支撑座内部设置转盘、转轴、皮带和电动机等结构组成的旋转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对人体模型的角度进行对应调节,因此可以方便对人体模型身体各部位的穴位进行直观展示,方便教学者针灸教学的同时使得学员能够仔细观察;

10、2、通过设置补光灯机构,可以增强柜体内部的光照强度,避免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显示屏放映针灸教学视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1、3、通过将多组针灸组件放置在独立的针盒内部,通过限位架侧面卡槽将套筒卡紧固定,针体侧面的凸起卡设在套筒内,从而使得针体与套筒固定,在施针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手持套筒的方式即可进行施针,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保证了施针稳定性,另外,在可拆卸的防护罩作用下,可以起到防护效果,从而避免使用者长时间握持针灸组件手部出汗而顺着针体下移导致针体受到腐蚀,提高了针体的防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正面铰接有可通过机械锁(18)连接的第一侧门(16)与第二侧门(17),所述柜体(1)中部设置有支撑座(19),所述支撑座(19)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可对人体模型(2)进行支撑的转盘(21),所述转盘(21)底部连接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通过皮带(23)连接电动机(24),所述第一侧门(16)内侧设置有针盒(29),所述针盒(29)通过侧面开槽的限位架(31)安装有若干组针灸组件,所述针灸组件包括针体(32),所述针体(32)通过侧面的凸起(33)卡设在套筒(3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底部设置有定位块(11),所述定位块(11)底部安装有脚轮(12),所述定位块(11)侧面固定有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上螺接有螺杆(14),所述螺杆(14)底部设置有支撑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顶部设置有电控箱(25)和电源(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内设置有显示屏(28),所述柜体(1)顶壁下侧吊设有补光灯(2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门(17)内侧安装有储物仓(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4)为具有弹性的橡胶筒,所述套筒(34)侧面的凹槽(35)部分对应卡设在限位架(31)侧面卡槽内,所述套筒(34)底部的螺旋部(36)螺接有防护罩(3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智能针灸教学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正面铰接有可通过机械锁连接的第一侧门与第二侧门,所述柜体中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可对人体模型进行支撑的转盘,所述转盘底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皮带连接电动机,所述第一侧门内侧设置有针盒,所述针盒通过侧面开槽的限位架安装有若干组针灸组件,所述针灸组件包括针体。本技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可以根据需要对人体模型的角度进行对应调节,在施针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手持套筒的方式即可进行施针,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保证了施针稳定性,另外,在可拆卸的防护罩作用下,可以起到防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尔悦教学模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