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6648发布日期:2023-04-30 00:3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物理实验,具体涉及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实验活动逐渐成为了教育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包括物理实验,以及化学实验等。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3、在目前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学者常常使用具有一定质量的球体,将其沿斜坡滚动向下,此时斜坡的终端水平设置有支撑板,当支撑板是平缓木块或其表面铺设有毛巾时,此时球体在保持初速的基础上在此两者截然不同的表面滚动时,所能够滚动的距离皆是不同的,显而易见的,球体在木块上这一摩擦力较小的表面滚动时,其滚动距离更远,由此得出结论,若球体在水平光滑表面且不具有摩擦力的支撑板上滑动时,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以此证实牛顿第一定律的真实性。

4、上述实验,往往需教学老师提前准备斜坡、支撑板等结构,在实验过程中,需借助他人手持斜坡和/或支撑板,并将此二者相靠拢,以达到实验效果,经此简述可见,目前的该类实验设备其存在过度依赖人力的情况,若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则容易影响实验效果,且在具体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器材的分散且杂乱都将对实验器材的准备、搬运以及收纳存放造成影响。

5、因此,设计出一种有效的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传统实验设备过度依赖人为操作,则容易造成实验误差,影响实验效果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传统实验器材分散、杂乱,在对器材准备、搬运以及收纳存放时,皆存在不便捷性,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操作过于繁琐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板、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沿支撑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的延伸部分为延伸部;

4、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等距间隔设置有三个滑轨,且滑轨沿支撑板及其延伸部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滑轨为顶部及其两端敞口的中空结构,三个所述滑轨的内侧顶部分别设置有玻璃块、木板块以及棉布层;

5、所述斜坡板以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延伸部的端部,所述斜坡板为顶部及其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斜坡板的一端开口与一个所述滑轨的一端敞口相对,所述斜坡板相对于支撑板呈倾卸状。

6、进一步,所述支撑台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台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敞口。

7、进一步,所述支撑台上,且对应其敞口处铰接设置有用于对该敞口进行封盖的盖体。

8、进一步,所述盖体朝向于支撑台的一侧设置有磁铁,所述支撑台为与磁铁磁性相吸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

9、进一步,所述延伸部的下方等距间隔设置有三组固定件,三组固定件分别与三个滑轨相对应;

10、每组所述固定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斜坡板的底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背离斜坡板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两个间隔设置的隔板之间的延伸板,该延伸板的两侧设置有与限位孔相匹配的弹性限位键。

11、进一步,所述斜坡板端部的下方设置有插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开设有与插杆相卡合的沉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该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通过斜坡板、支撑板、支撑台、延伸部、滑轨、玻璃块、木板块和棉布层的配合使用,本申请技术方案可先后将斜坡板对应安装于不同滑轨的端口处,当球体于斜坡板上滑动,并直至滑入至滑轨时,球体在不同滑轨内滑动时,玻璃块、木板块以及棉布层对球体所造成的摩擦力皆是不同,由此使得球体在不同的滑轨内侧,其滑动距离皆是不同,本申请技术方案将斜坡板、支撑板、支撑台以及滑轨等结构巧妙的结合至一处,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无需人为对斜坡板、支撑板以及滑轨进行支撑,极大程度的避免人为操作不当,而对实验效果造成影响,更进一步的本装置摆脱了传统实验器材分散、杂乱的特性,无需对器材进行一一准备、搬运以及收纳存放,仅需将本装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准备、搬运及收纳即可,极大限度的提高了本装置的便捷性。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板(1)、以及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7),所述支撑板(2)的一侧沿支撑台(7)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2)的延伸部(10)分为延伸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7)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台(7)长度方向两侧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7)上,且对应其敞口处铰接设置有用于对该敞口进行封盖的盖体(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8)朝向于支撑台(7)的一侧设置有磁铁(9),所述支撑台(7)为与磁铁(9)磁性相吸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0)的下方等距间隔设置有三组固定件,三组固定件分别与三个滑轨(3)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板(1)端部的下方设置有插杆(15),所述支撑杆(13)的顶部开设有与插杆(15)相卡合的沉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物体在不同阻力下运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坡板、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沿支撑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的延伸部分为延伸部。本申请技术方案将斜坡板、支撑板、支撑台以及滑轨等结构巧妙的结合至一处,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无需人为对斜坡板、支撑板以及滑轨进行支撑,极大程度的避免人为操作不当,而对实验效果造成影响,更进一步的本装置摆脱了传统实验器材分散、杂乱的特性,无需对器材进行一一准备、搬运以及收纳存放,仅需将本装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准备、搬运及收纳即可,极大限度的提高了本装置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赵光晓,卢超,涂孟获,王兴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杰
技术研发日:2022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