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8588发布日期:2023-12-14 07:5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设计,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


背景技术:

1、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通常包括建筑模型的制作。建筑模型是为了帮助设计师和客户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建筑项目。物理模型是通过使用材料制作的三维模型。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和细节级别呈现建筑的外观和结构。模型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尺寸、比例和材料信息,并且可以进行各种视觉和功能分析。建筑模型的制作对于设计师和客户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帮助传达设计意图、评估空间布局、检查结构可行性、模拟光照效果等。建筑模型通常在设计的不同阶段进行制作,并且可以随着项目的发展进行更新和改进。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目前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在建造好后,大多为固定式在某一地点,后续不易转运,建筑模型本身不具有可移动的机构,导致更换展示场地不够方便,且在停止展示、转运时,没有配套的遮蔽防护机构,导致建筑模型会直接受到雨水侵蚀、灰尘附着,影响建筑模型寿命,影响建筑模型整体美观性。

3、为此提出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插接有建筑模型,所述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机构,所述主体的一端内设置有隐藏式把手机构,所述主体的底部转动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有轴承;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有壳体;所述隐藏式把手机构包括有滑槽;所述建筑模型包括有钢结构模型。

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轴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框体,所述框体上安装有转轴,所述框体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轮组,所述框体的一侧螺纹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钮。

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轴承转动安装在主体的底部,所述螺杆螺纹贯穿框体过后一端接触轮组的一侧外表面。

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插块,所述插块的一端与壳体转动安装有收卷轴,所述收卷轴的外表面绕设有篷布,所述篷布的两侧且位于收卷轴上固定安装有收卷片,所述收卷轴上且位于壳体的连接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片,所述收卷轴的一端且位于壳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摇把,所述保护机构还包括有挂环,所述篷布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配重杆,所述配重杆上固定安装有挂钩。

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挂环固定安装在主体的一侧上。

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开设在主体的一侧内部,所述滑槽的滑动卡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隐藏式把手机构还包括有把手槽、开槽。

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把手槽开设在主体的一侧,所述开槽开设在把手槽的上方。。

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结构模型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钢结构模型通过插接槽卡接有卡片,所述卡片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横片,所述卡片的底部插接有卡接槽,所述卡片上开设有连接槽。

10、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接槽开设在主体的顶部,所述钢结构模型通过插接槽对接连接槽后,插销插入插接槽与连接槽内将卡片与钢结构模型组装。

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2、1、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通过移动机构的轴承、框体、旋钮、螺杆、转轴、轮组的共同作用下,框体通过转轴转动安装轮组,然后框体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主体的底部,使得移动机构充当万向轮位于主体的底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通过旋钮转动螺纹插接在框体上的螺杆,使得螺杆的一端接触压在轮组的一侧表面,摩擦力从而将轮组固定不可转动,从而将主体固定在指定位置,该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便于移动,也可固定在指定位置,较为方便。

13、2、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通过保护机构的挂环、摇把、限位片、收卷轴、收卷片、壳体、挂钩、配重杆、篷布、插块的共同作用下,收卷轴通过插块转动安装在壳体上,通过转动摇把带动收卷轴转动,收卷轴转动对篷布进行收放,收卷片位于篷布两侧防止收卷出现偏移,更规整,在该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停止展示、转运时,可将篷布放出,覆盖在主体与建筑模型的顶部,然后将篷布一端的挂钩挂在挂环上,将篷布牢固铺设盖在模型上,避免建筑模型受到雨水、灰尘侵蚀,保存时间更长。

14、3、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通过隐藏式把手机构的滑槽、滑杆、开槽、支杆、把手槽、把手的共同作用下,在该建筑模型需要移动时,将把手槽内的把手拉出,使得支杆通过滑杆在滑槽内滑出,最终滑杆被滑槽的一侧挡住,此时支杆已被完全拉出,然后通过滑杆转动支杆与把手,支杆通过开槽处于倾斜状态,使得把手具有一定高度,从而便于人员拉动把手将该模型配合移动机构进行移动,在模型展示、整体运输时,把手可隐藏在主体的一侧内,不影响展示时的整体视野与美观度,运输所占空间较小。

15、4、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通过建筑模型的钢结构模型、卡接槽、卡片、连接槽、横片、插接槽的共同作用下,钢结构模型通过插接槽对接连接槽后,插销插入插接槽与连接槽内将卡片与钢结构模型组装,钢结构模型通过卡片组装后,底部也通过卡片插接在卡接槽内,从而快速安装在主体的顶部,该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采用钢结构作为主要承重体系,具有轻量化、强度高、可拆卸和可重复使用的特点,可以做到快速安装和拆除,建筑模型由钢结构模型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可以独立制造和装配。建筑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拆解和重新组装,适用于需要频繁搬迁或临时性使用的场景。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插接有建筑模型(3),所述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机构(2),所述主体(1)的一端内设置有隐藏式把手机构(4),所述主体(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移动机构(5),所述移动机构(5)包括有轴承(51);所述保护机构(2)包括有壳体(26);所述隐藏式把手机构(4)包括有滑槽(41);所述建筑模型(3)包括有钢结构模型(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5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框体(52),所述框体(52)上安装有转轴(55),所述框体(52)通过转轴(55)转动安装有轮组(56),所述框体(52)的一侧螺纹插接有螺杆(54),所述螺杆(5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钮(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51)转动安装在主体(1)的底部,所述螺杆(54)螺纹贯穿框体(52)过后一端接触轮组(56)的一侧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6)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插块(30),所述插块(30)的一端与壳体(26)转动安装有收卷轴(24),所述收卷轴(24)的外表面绕设有篷布(29),所述篷布(29)的两侧且位于收卷轴(24)上固定安装有收卷片(25),所述收卷轴(24)上且位于壳体(26)的连接处两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片(23),所述收卷轴(24)的一端且位于壳体(2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摇把(22),所述保护机构(2)还包括有挂环(21),所述篷布(2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配重杆(28),所述配重杆(28)上固定安装有挂钩(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环(21)固定安装在主体(1)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1)开设在主体(1)的一侧内部,所述滑槽(41)的滑动卡接有滑杆(42),所述滑杆(4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杆(44),所述支杆(4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46),所述隐藏式把手机构(4)还包括有把手槽(45)、开槽(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槽(45)开设在主体(1)的一侧,所述开槽(43)开设在把手槽(45)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模型(31)上开设有插接槽(36),所述钢结构模型(31)通过插接槽(36)卡接有卡片(33),所述卡片(3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横片(35),所述卡片(33)的底部插接有卡接槽(32),所述卡片(33)上开设有连接槽(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32)开设在主体(1)的顶部,所述钢结构模型(31)通过插接槽(36)对接连接槽(34)后,插销插入插接槽(36)与连接槽(34)内将卡片(33)与钢结构模型(31)组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工程设计建筑模型,涉及建筑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插接有建筑模型,所述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保护机构,所述主体的一端内设置有隐藏式把手机构,所述主体的底部转动安装有移动机构。本发明通过移动机构建筑模型便于移动,也可固定在指定位置,通过保护机构放出篷布覆盖避免建筑模型受到雨水、灰尘侵蚀,保存时间更长,通过隐藏式把手机构便于配合移动机构进行移动,在模型展示、整体运输时,把手可隐藏在主体的一侧内,不影响展示时的整体视野与美观度,运输所占空间较小,建筑模型由钢结构模型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可以独立制造和装配,适用于需要频繁搬迁或临时性使用的场景。

技术研发人员:蒋施恩,孙奇,刘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九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