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

文档序号:34781111发布日期:2023-07-15 13:3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用教学器材,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1、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但在目前的中医脉诊教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教学难度大、时间长,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诊脉指法,另一方面也要切身体会各种脉象,长期积累经验;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有足够的案例让学习者去辨识与掌握各种脉象特征,因而教学难度较大;

2、经检索,公开号:cn201000691y公开了脉象模拟装置,其包括人手腕模型、人手腕模型的皮下安装由软管制成的人造动脉血管、和人造动脉血管相联的输油管、安装在输油管路中的脉象控制阀、流阻尼阀、调压阀、稳压器、油泵、贮油箱和用来控制所说的脉象控制阀、流阻尼阀、调压阀、压器的控制器组成;其控制器由单片机和外围电路构成,单片机内输入模拟多种蒙医脉象的控制程序;该装置和其他中医脉象模拟装置相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模拟脉象丰富;在蒙医教学中接近于临床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脉象诊断技术;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其各个部件全都分散开来,不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且在使用时需要占用大量的地方,不便于进行教学,同时人手腕模型裸露在外界,在闲置时容易受到外界撞击损坏,因此对于现有模拟装置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模拟装置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模拟装置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的内部设置有脉象模拟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存放槽的后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升降板通过升降机构与装置主体进行连接;

4、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两组升降架,两组所述升降架之间设置有连接块,两组所述升降架均通过铰链座与装置主体进行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且位于两组铰链座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且位于固定块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环,两组所述固定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钩。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且位于固定块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块贯穿装置主体并与铰链座进行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两组所述升降架呈“x”形结构设计,两组所述升降架与连接块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装置主体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块与铰链座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钩的外部结构大小与固定环的内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脉象模拟机构包括存放座,所述存放槽的内部设置有存放座,所述存放座的顶部设置有手腕模型,所述手腕模型通过人造动脉血管与存放座进行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存放座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控制器、贮油箱、油泵、稳压器、调压阀、脉象控制阀以及回流阻尼阀,所述控制器、贮油箱、油泵、稳压器、调压阀、脉象控制阀以及回流阻尼阀与显示面板的连接方式均为电性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脉象模拟机构、装置主体以及存放槽的设计,脉象模拟机构可以模拟各个疾病患者的脉象,便于使用者提高改变脉象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授课,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在闲置时还可以将脉象模拟机构收入存放槽内,减少了脉象模拟机构的占用面积,使得脉象模拟机构便于进行携带,同时在闲置时还可以对脉象模拟机构起到防护效果,防止脉象模拟机构受到外界撞击损坏。

1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槽、显示面板、升降板以及升降机构的设计,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升降机构将显示面板从安装槽的内部滑出,通过显示面板配合脉象模拟机构可以直观的对学生进行授课,同时还可以通过显示面板控制脉象模拟机构,简化了脉象模拟机构的使用,在需要携带时在通过升降机构将显示面板收回装置主体内,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存放槽(2),所述存放槽(2)的内部设置有脉象模拟机构(3),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存放槽(2)的后方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的顶部设置有显示面板(6),所述升降板(5)通过升降机构(7)与装置主体(1)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背面且位于固定块(704)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滑槽(707),所述固定块(704)贯穿装置主体(1)并与铰链座(703)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升降架(701)呈“x”形结构设计,两组所述升降架(701)与连接块(702)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702)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704)与铰链座(70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钩(706)的外部结构大小与固定环(705)的内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象模拟机构(3)包括存放座(301),所述存放槽(2)的内部设置有存放座(301),所述存放座(301)的顶部设置有手腕模型(302),所述手腕模型(302)通过人造动脉血管与存放座(301)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座(301)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控制器、贮油箱、油泵、稳压器、调压阀、脉象控制阀以及回流阻尼阀,所述控制器、贮油箱、油泵、稳压器、调压阀、脉象控制阀以及回流阻尼阀与显示面板(6)的连接方式均为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用教学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教学脉象模拟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的内部设置有脉象模拟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且位于存放槽的后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设置有显示面板,所述升降板通过升降机构与装置主体进行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两组升降架,两组所述升降架之间设置有连接块,两组所述升降架均通过铰链座与装置主体进行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且位于两组铰链座相对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固定块,与现有的模拟装置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提高了模拟装置整体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艳,何可,谭磊,罗丹,唐欢欢,许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