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

文档序号:36058014发布日期:2023-11-17 20:5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

本技术是一种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属于智能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1、桌面信息终端,是摆设于桌面一种用于信息显示的电子产品,现有的桌面信息终端在进行显示界面的切换时,通常都是通过按键、旋钮进行切换,这样的切换方式互动性不强,且切换的科技感不强,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壳体、球形重物、主板外壳、主板、lcd显示屏模块、固定块、分光棱镜,所述壳体底部为圆形状,所述球形重物位于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且与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相匹配,所述主板外壳套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主板通过屏幕排线与所述lcd显示屏模块连接,所述主板与所述lcd显示屏模块均位于所述主板外壳内,所述主板位于所述主板外壳下方,所述lcd显示屏模块位于所述主板上方,所述固定块卡接于所述主板外壳内,所述分光棱镜嵌于所述主板外壳上且所述分光棱镜位于所述lcd显示屏模块的输出面的正上方,壳体与球形重物之间的配合,形成类似不倒翁的功能。

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插槽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上方的两侧。

4、进一步地,所述主板外壳上设有插杆,所述插杆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插杆分别位于所述主板外壳下方的两侧,所述主板外壳通过所述插杆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插槽上。

5、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上包括有主芯片模块、程序升级模块、电源模块、惯性传感器模块、输出接口模块、外扩电路模块、sd卡模块。

6、所述壳体底部还包括圆弧状底部、限位片,所述圆弧状底部位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正中间,所述限位片设有四个且四个所述限位片分别位于所述圆弧状底部的四侧。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分光棱镜、外壳、芯片等元件组成透明信息站,可以放在桌面上查看天气预报、时间、代办事项、图片、特效动画、视频等信息,通过利用壳体与球形重物之间的配合,使得壳体实现不倒翁结构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惯性传感器模块的配合,实现对控制方式的改变,在进行摆动控制时,通过限位片的设置,使得摆动控制时能够准确的实现摆动的方向,进一步的增加了与用户的互动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科技感,利用分光棱镜折射光线的原理,将底部lcd屏显示的信息投射在分光棱镜自身玻璃中,使整个信息显示仿佛在空中悬浮,接近全息3d 显示的效果,充满未来感与科技感,是一款新颖、实用的多功能透明信息站。



技术特征:

1.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壳体(1)、球形重物(2)、主板外壳(3)、主板(4)、lcd显示屏模块(5)、固定块(6)、分光棱镜(7),所述壳体(1)底部为圆形状,所述球形重物(2)位于所述壳体(1)内腔的底部且与所述壳体(1)内腔的底部相匹配,所述主板外壳(3)套设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主板(4)通过屏幕排线与所述lcd显示屏模块(5)连接,所述主板(4)与所述lcd显示屏模块(5)均位于所述主板外壳(3)内,所述主板(4)位于所述主板外壳(3)下方,所述lcd显示屏模块(5)位于所述主板(4)上方,所述固定块(6)卡接于所述主板外壳(3)内,所述分光棱镜(7)嵌于所述主板外壳(3)上且所述分光棱镜(7)位于所述lcd显示屏模块(5)的输出面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插槽(101),所述插槽(101)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插槽(101)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上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外壳(3)上设有插杆(301),所述插杆(301)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插杆(301)分别位于所述主板外壳(3)下方的两侧,所述主板外壳(3)通过所述插杆(301)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插槽(1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还包括圆弧状底部(102)、限位片(103),所述圆弧状底部(102)位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正中间,所述限位片(103)设有四个且四个所述限位片(103)分别位于所述圆弧状底部(102)的四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透明信息终端,其结构包括壳体、球形重物、主板外壳、主板、LCD显示屏模块、固定块、分光棱镜,通过利用分光棱镜、外壳、芯片等元件组成透明信息站,可以放在桌面上查看天气预报、时间、代办事项、图片、特效动画、视频等信息,通过利用壳体与球形重物之间的配合,使得壳体实现不倒翁结构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惯性传感器模块的配合,实现对控制方式的改变,在进行摆动控制时,通过限位片的设置,使得摆动控制时能够准确的实现摆动的方向,进一步的增加了与用户的互动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科技感。

技术研发人员:徐上爵,施勇猛,王文武,张涵,杨健超,高浩勋,郭宇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闽南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