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66433发布日期:2024-01-16 04:1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实验,具体为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


背景技术:

1、空气动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空气动力实验的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到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

2、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245482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空气动力制动装置风洞试验模型,包括模拟车顶、导流罩、制动风翼、角度调节连杆和连接转换装置,所述的导流罩设置于模拟车顶上方,所述的制动风翼设置于导流罩中间,并安装在连接转换装置上,所述的角度调节连杆设有两个,其一端与连接转换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制动风翼连接,通过角度调节连杆可调节制动风翼的开启角度,通过调节所述连接转换装置,单独测量制动风翼所受力和力矩,或者同时测量制动风翼及导流罩整体所受力和力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空气动力制动试验研究用的多功能空气动力制动风洞试验模型,能够多角度对空气动力制动装置气动力和流场进行风洞试验验证研究,具有可精确地对空气动力制动装置进行分析、功能多等优点。

3、但是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每次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不便于对空气中可能含有的化学物质进行重叠防护,使得其主体的化学防护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给进气道模型主体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

4、因此,发明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具备复合耐蚀防护的优点,解决了耐蚀结构单一导致其主体耐蚀效果不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包括进气道主体,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内腔设置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两侧均焊接有安装座,所述进气道主体包括耐磨防护层,所述耐磨防护层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强度层,所述第一强度层的内壁焊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内壁焊接有第二强度层,所述第二强度层的内壁热熔连接有复合层。

3、优选的,所述复合层包括第一耐蚀层,所述第一耐蚀层的内壁热熔连接有基层管,所述基层管的内壁热熔连接有第二耐蚀层。

4、优选的,所述第一耐蚀层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基层管为铁基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耐蚀层为耐蚀复相陶瓷材料制成。

5、优选的,所述第二强度层为工程塑料制成,所述隔热层为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强度层为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耐磨防护层为硬质聚氨酯材料制成。

6、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靠近进气道主体内壁的一侧与进气道主体的内壁焊接。

7、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进气道主体内腔的前后两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气道主体、支撑架、安装座、导流块、耐磨防护层、第一强度层、隔热层、第二强度层、复合层、第一耐蚀层、基层管和第二耐蚀层的配合使用,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内外双层耐蚀结构的复合,来提高进气道主体的耐蚀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包括进气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主体(1)的内腔设置有导流块(4),所述导流块(4)的两侧均焊接有安装座(3),所述进气道主体(1)包括耐磨防护层(5),所述耐磨防护层(5)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强度层(6),所述第一强度层(6)的内壁焊接有隔热层(7),所述隔热层(7)的内壁焊接有第二强度层(8),所述第二强度层(8)的内壁热熔连接有复合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层(9)包括第一耐蚀层(10),所述第一耐蚀层(10)的内壁热熔连接有基层管(11),所述基层管(11)的内壁热熔连接有第二耐蚀层(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蚀层(10)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基层管(11)为铁基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耐蚀层(12)为耐蚀复相陶瓷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强度层(8)为工程塑料制成,所述隔热层(7)为玄武岩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强度层(6)为钛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耐磨防护层(5)为硬质聚氨酯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靠近进气道主体(1)内壁的一侧与进气道主体(1)的内壁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进气道主体(1)内腔的前后两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凸起压缩面的空气动力实验进气道模型,包括进气道主体,所述进气道主体的内腔设置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两侧均焊接有安装座,所述进气道主体包括耐磨防护层,所述耐磨防护层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强度层,所述第一强度层的内壁焊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内壁焊接有第二强度层,所述第二强度层的内壁热熔连接有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包括第一耐蚀层。本技术通过设置进气道主体、支撑架、安装座、导流块、耐磨防护层、第一强度层、隔热层、第二强度层、复合层、第一耐蚀层、基层管和第二耐蚀层的配合使用,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内外双层耐蚀结构的复合,来提高进气道主体的耐蚀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平,谢崇富,舒勇,石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国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