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

文档序号:36197414发布日期:2023-11-30 01:5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1、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因此血管通路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优选血管通路。但是随着透析患者年龄高、自体血管耗竭、血管位置深等原因,导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继续正常进行血液透析,此时人造内瘘便是次优选择。具体地,人造内瘘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血流量、较大穿刺区域等。人造内瘘根据形状主要包括“j”型和“u”型,其中“j”内瘘一般吻合桡动脉和贵要静脉或桡动脉和头静脉,“u”型内瘘主要是通过人造血管两端分别吻合在肱动脉和贵要静脉上。

2、不过无论是何种人造内瘘在进行穿刺过程中,都有可能因为护理人员的穿刺经验不足,而导致出现穿刺位置过深或过浅的问题,因此使得穿刺失败率较高。尤其,在面对术后早期患者仍存在血清肿的情况下,更会给临床护理人员增加穿刺难度,从而增加了血透患者因穿刺失败而出现血液外渗、发生血肿的风险。并且,每次穿刺失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会影响人造血管后期的穿刺和人造血管的使用寿命,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底板;穿刺手臂模型,包括仿真组织层、仿真皮肤层以及模拟血管,仿真组织层呈圆柱状或圆台状,可拆卸地放置在底板上,仿真皮肤层覆盖在仿真组织层的表面,仿真组织层和仿真皮肤层均由透明硅、橡胶材料制成,模拟血管设置在仿真组织层的内部,模拟血管沿仿真组织层的轴线方向设置,且模拟血管的轴线倾斜于仿真组织层的轴线,模拟血管由硅、橡胶材料制成;投影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滑动组件、发光板以及显示板,第一滑动组件设于底板上,第一滑动组件的设置方向垂直于穿刺手臂模型的轴线方向,发光板和显示板均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滑动组件上,并分别位于穿刺手臂模型的两侧;角度测量单元,包括第二滑动组件和用于测量穿刺角度的测量组件,第二滑动组件设于底板上,测量组件可拆卸地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组件上,并设置在穿刺手臂模型的外周,测量组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穿刺手臂模型的轴线方向。

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滑动组件包括两条第一滑轨和两个滑块,两条第一滑轨设置在底板上,且两条第一滑轨的设置方向垂直于穿刺手臂模型的轴线方向,两条第一滑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穿刺手臂模型的长度,两个滑块均可滑动地设置在两条第一滑轨上,且两个滑块分别位于穿刺手臂模型的两侧,两个滑块的上外壁均开设有供发光板或显示板插入的凹槽。

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二滑动组件包括两条第二滑轨,两条第二滑轨设置在底板上,并分别位于穿刺手臂模型的两侧,两条第二滑轨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穿刺手臂模型的轴线方向,两条第二滑轨的长度等于穿刺手臂模型的长度。

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测量组件包括测量框、测量尺以及支杆,

6、测量框呈冂形,具有两个竖梁和一个横梁,两个竖梁可拆卸地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组件上,并分别位于穿刺手臂模型的两侧,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梁连接,且横梁位于穿刺手臂模型的上方,从而使测量框设置在穿刺手臂模型的外周,测量框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穿刺手臂模型的轴线方向,测量尺的一端与横梁可转动地连接,测量尺的轴线与穿刺手臂模型的轴线平行,并与模拟血管对应设置,测量尺的两侧壁上标有量角刻度,支杆的一端与测量尺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支杆的长度等于横梁至穿刺手臂模型的距离,支杆另一端的端面与穿刺手臂模型的外表面贴合。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测量框的两个竖梁均为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竖梁。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量角刻度包括一根垂直于测量尺底边的垂直线和多根倾斜于测量尺底边的倾斜线,垂直线位于测量尺侧壁上的中心处,多根倾斜线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垂直线的两侧,且两组倾斜线的倾斜方向关于垂直线对称。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测量尺的顶壁顶壁和底壁上均标注有每根倾斜线与测量尺底边之间的夹角度数和垂直线与测量尺底边之间的夹角度数。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底板上设有托座,托座具有与穿刺手臂模型外表面契合的凹陷部。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发光板和显示板的长度和高度均大于或等于穿刺手臂模型的长度和高度。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模拟血管至仿真组织层顶端的距离为2mm~8mm,模拟血管的管腔内径为6mm。

13、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因为穿刺手臂模型的仿真组织层和仿真皮肤层均由透明硅、橡胶材料制成,而模拟血管由硅、橡胶材料制成,并且穿刺手臂模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发光板和显示板,所以当发光板发光时,能够将模拟血管位于仿真组织内的位置投影到显示板上,因此当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模拟训练时,能够清晰明了的看到穿刺针与模拟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护理人员通过观察显示板上穿刺针和模拟血管的阴影,熟悉穿刺的角度和穿刺的深度,达到可视化和真实模拟的效果,使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能够得到很快的提高,进而能够增加护理人员进行内瘘穿刺时的成功率,并因此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15、另外,因为发光板和显示板均能够通过滑动靠近或远离穿刺手臂模型,所以护理人员能够调整发光板和显示板的位置,使模拟血管和穿刺针在显示板上的投影更为清晰且方便护理人员自行观察显示板上的投影,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穿刺模拟训练模型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化内瘘穿刺模拟训练模型,包括:底板;穿刺手臂模型包括仿真组织层、仿真皮肤层以及模拟血管,仿真组织层和仿真皮肤层均由透明硅、橡胶材料制成,模拟血管由硅、橡胶材料制成;投影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滑动组件、发光板以及显示板,第一滑动组件设于底板上,第一滑动组件的设置方向垂直于穿刺手臂模型的轴线方向,发光板和显示板均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滑动组件上,并分别位于穿刺手臂模型的两侧;以及角度测量单元。当护理人员使用本技术进行穿刺模拟训练时,能够清晰明了的看到穿刺针与模拟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护理人员熟悉穿刺的角度和穿刺的深度,使得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能够得到很快的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曹艳佩,卢文文,黄碧红,陆楚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