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9729发布日期:2024-01-16 11:2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废墟救援训练,具体为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全球每年都遭受大量自然灾害(地震、海啸、台风等)的破坏。地震灾害破坏性大,成灾广泛,最明显的是会造成建筑物坍塌和人员伤亡,地震救援能力和水平决定救援效果;通常在实际救援现场发现,地震废墟中的“生存空间”往往是由梁、柱、墙等建筑构件形成的狭小空间所组成,这部分空间结构复杂而曲折,这给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任务从“单一灭火救援”向“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救援转变过程中,需要多科目高效全方位提升队伍作战能力,这对于提升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国际化水平至关重要。

2、申请号为202120584254.8专利名称为一种狭小空间训练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无需依托已有的构筑物来进行,制造成本较低,大大降低了训练危险性,克服了目前狭小空间内的救援训练难题,完善了目前狭小空间内的破拆和搬运训练方案;但是现有的训练装置训练功能和训练内容过于简单,实用性不佳,无法实现多科目救援训练,对于地震救援素质的能力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该训练装置是通过多个不同形状的构造物连接而成的,根据构造物的形状不同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废墟,相邻两个构造物之间以及构造物的顶部设置有覆盖板,通过凿穿覆盖板打通救援通道,还可以根据训练的难度不同来增加不同形状的构造物的数量以及摆放位置,解决了训练功能及训练内容过于简单,提高了实用性,能够实现多科目的救援训练;多个构造物是单独存在的,在运输方面也能够提供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包括由多个不同形状的构造物连接而成的环行主架,所述环行主架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环行主架内设置有救援通道,所述环行主架上开设有多个与救援通道相通的救援口,相邻两个救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训练时能够凿穿通过的覆盖板。

3、优选的,所述构造物包括多个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和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多个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均设置为三个面构成的三棱柱体,多个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均设置为四个面构成的矩形体,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设置为八个面构成的“u”形体。

4、优选的,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的两个出口端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所述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的出口端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两个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之间设置有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所述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的出口端均与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相互连通,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与多个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以及多个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连接成环行主架。

5、优选的,所述救援口包括第二方形垂直救援口、方形水平救援口、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方形倾斜救援口和三角救援口,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的左侧均开设有用于训练时救援人员进入救援通道的第二方形垂直救援口;所述覆盖板包括多个水平障碍覆盖板和垂直障碍覆盖板,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的顶部均开设有多个与救援通道相通的方形水平救援口,所述方形水平救援口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用于封堵方形水平救援口的水平障碍覆盖板;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上远离第二方形垂直救援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多个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的两端开口处均开设有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两个相邻的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阻碍救援通道的垂直障碍覆盖板;所述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的左侧斜面上开设有方形倾斜救援口,所述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三角救援口,外侧的三角救援口分别用于训练时救援人员进入救援通道内,内侧的三角救援口与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两端开设的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阻碍救援通道的垂直障碍覆盖板。

6、优选的,所述水平障碍覆盖板及垂直障碍覆盖板的上方均对称设置有便于取放水平障碍覆盖板与垂直障碍覆盖板的钩环。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个不同形状的构造物连接,建造不同长度、不同路径的模拟废墟;模拟不同类型的狭小空间,实现搜索、支撑、破拆、顶撑、搬运等地震救援基本技术训练。

9、本实用新型中,构造物采用预制建筑物,搭建快速简便,安全可靠,降低了训练危险性,实现地震救援多种科目的综合训练,解决了单人或多人同时训练的问题,提高救援人员在实际救援时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不同形状的构造物连接而成的环行主架,所述环行主架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环行主架内设置有救援通道(4),所述环行主架上开设有多个与救援通道(4)相通的救援口,相邻两个救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训练时能够凿穿通过的覆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物包括多个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1)、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和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3),多个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1)均设置为三个面构成的三棱柱体,多个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均设置为四个面构成的矩形体,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3)设置为八个面构成的“u”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3)的两个出口端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所述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的出口端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1),两个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1)之间设置有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所述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1)的出口端均与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相互连通,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3)与多个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以及多个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1)连接成环行主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口包括第二方形垂直救援口(8)、方形水平救援口(9)、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7)、方形倾斜救援口(6)和三角救援口(5),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3)的左侧均开设有用于训练时救援人员进入救援通道(4)的第二方形垂直救援口(8);所述覆盖板包括多个水平障碍覆盖板(10)和垂直障碍覆盖板(11),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3)的顶部均开设有多个与救援通道(4)相通的方形水平救援口(9),所述方形水平救援口(9)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用于封堵方形水平救援口(9)的水平障碍覆盖板(10);所述第三狭小空间构造物(3)上远离第二方形垂直救援口(8)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7),多个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的两端开口处均开设有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7),两个相邻的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7)之间设置有用于阻碍救援通道(4)的垂直障碍覆盖板(11);所述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1)的左侧斜面上开设有方形倾斜救援口(6),所述第一狭小空间构造物(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三角救援口(5),外侧的三角救援口(5)分别用于训练时救援人员进入救援通道(4)内,内侧的三角救援口(5)与第二狭小空间构造物(2)两端开设的第一方形垂直救援口(7)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阻碍救援通道(4)的垂直障碍覆盖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障碍覆盖板(10)及垂直障碍覆盖板(11)的上方均对称设置有便于取放水平障碍覆盖板(10)与垂直障碍覆盖板(11)的钩环(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科目模块化狭小空间训练装置,涉及建筑物废墟救援训练技术领域。该训练装置包括:由多个不同形状的构造物连接而成的环行主架,环行主架设置为中空结构,在环行主架内设置有救援通道,环行主架上开设有多个与救援通道相通的救援口,相邻两个救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训练时能够凿穿通过的覆盖板;根据构造物的形状不同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废墟,相邻两个构造物之间及构造物的顶部设置有覆盖板,通过凿穿覆盖板打通救援通道,还可以根据训练的难度不同来增加不同形状的构造物的数量及摆放位置,解决了训练功能及训练内容过于简单,提高了实用性,能够实现多科目的救援训练;多个构造物是单独存在的,在运输方面也能够提供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卢向阳,田丹,金仲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地震局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