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26366发布日期:2024-02-20 20:1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背板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显示装置的固定形态大体分为曲面显示和直面显示两种,对于平面显示装置,其背板是平面结构,无法进行变曲。对于曲面显示装置,其背板曲率不可转换,最佳可视距离固定。上述两种具有不同固定形态的显示装置无法实现在平面和曲面两种状态之间自由切换,无法对应不同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背板组件及显示模组无法实现直面显示形态与曲面显示形态自由转换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板组件,包括:

3、柔性背板;

4、驱动装置,包括一输出轴;

5、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柔性背板背部,包括齿轮组和丝杆,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丝杆一端固定于所述柔性背板上,所述丝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转动连接;以及

6、曲形支架,与所述传动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曲形支架两端与所述柔性背板转动连接;

7、其中,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丝杆转动以使所述丝杆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移动,所述丝杆带动所述柔性背板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曲形支架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柔性背板展平或以不同的曲率弯曲。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曲形支架包括:

9、第一连接杆;

10、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及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均与所述柔性背板转动连接;以及

11、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向远离所述柔性背板的一侧突出,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传动组件在所述开口内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13、两个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柔性背板上;

14、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以及

15、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转动连接;

16、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转轴和转动舌,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开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开槽连通的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开槽内;

18、所述第二转动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曲形支架包括第二开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开槽连通的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开口内;

19、其中,所述转动舌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开槽内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舌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开槽内并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齿轮组相对两侧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齿轮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21、所述丝杆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立柱上对应设置的第三通孔,所述输出轴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立柱及所述第一齿轮上对应设置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在所述开口内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2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柔性背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内。

2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远离所述柔性背板的一侧;

24、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两底板、顶板和用于连接所述两底板和所述顶板的两侧板,所述底板、所述两侧板和所述顶板相连接以形成一中空结构,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远离所述柔性背板的一侧;其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中空结构内。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的相同侧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的相同侧连接;其中,所述齿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2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齿轮阻尼,所述齿轮阻尼设置于所述齿轮组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

2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2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齿轮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2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板组件;以及

31、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板组件的柔性背板远离曲面支架的一侧。

32、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板组件及显示装置中,背板组件包括柔性背板、驱动装置、转动组件和曲形支架;驱动装置包括一输出轴;传动组件设置于柔性背板背部,包括齿轮组和丝杆,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固定于输出轴上,丝杆一端固定于柔性背板上,丝杆另一端与第二齿轮转动连接;曲形支架与传动组件固定连接,且曲形支架两端与柔性背板转动连接;其中,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以使丝杆相对于第二齿轮移动,丝杆带动柔性背板向远离或靠近曲形支架的方向移动,以使柔性背板展平或以不同的曲率弯曲,从而能够实现在平面和曲面两种状态之间自由切换,并能够实现柔性背板弯曲时的曲率调节,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形支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转轴和转动舌,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开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开槽连通的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开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齿轮组相对两侧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齿轮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柔性背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五通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远离所述柔性背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的相同侧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的相同侧连接;其中,所述齿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齿轮阻尼,所述齿轮阻尼设置于所述齿轮组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输出轴连接。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背板组件;以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板组件及显示装置,背板组件包括柔性背板、驱动装置、转动组件和曲形支架;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组和丝杆,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固定于输出轴上,丝杆一端固定于柔性背板上,丝杆另一端与第二齿轮转动连接;曲形支架与传动组件固定连接,曲形支架两端与柔性背板转动连接;输出轴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丝杆转动以使丝杆相对于第二齿轮移动,丝杆带动柔性背板向远离或靠近曲形支架的方向移动,以使柔性背板展平或以不同的曲率弯曲,能够实现在平面和曲面两种状态之间自由切换、以及柔性背板弯曲时的曲率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辛武根,倪明明,许德永,刘新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4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