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3596发布日期:2024-01-23 10:51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尤其涉及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显示屏背光模组的背板主要是用于承载光学部件以及背光中框和前框,是模组显示结构件中最为基础以及最为关键的一个部件,因背光结构均要通过背板侧边进行结缔,组装时,顶部承载中框以及中框上所有部件,总的来讲商显背板侧边需要承载产品80%的重量,因此很多商显在传统设计上侧边高度为了提升强度,致使背板的侧边高度都做得较低,有的甚至是中框直接锁附在背板平面上,致使侧边外露,对于整机产品的边框结构设计限制很大,无法做窄边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该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增强了支撑强度及抗扭摆强度,改变商显产品边框较厚的问题,使得商显产品做得更窄边框,稳定性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包括有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上端装设有中框,且中框上端装设有背板,并且背板设置有呈水平布置的背板底边及呈倾斜状与中框连接的背板侧边,背板侧边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插入边,且插入边下端连接有呈倾斜状的斜边一,斜边一下端连接有呈直角状的补强边,且补强边下端通过呈倾斜状的斜边二与背板底边连接。

4、其中,所所述中框上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前框,且前框装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端面。

5、其中,所述中框侧端边缘上端装设有呈l状的侧边框。

6、其中,所述插入边设置于所述中框上端设置的插入槽内。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包括有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上端装设有中框,且中框上端装设有背板,并且背板设置有呈水平布置的背板底边及呈倾斜状与中框连接的背板侧边,背板侧边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插入边,且插入边下端连接有呈倾斜状的斜边一,斜边一下端连接有呈直角状的补强边,且补强边下端通过呈倾斜状的斜边二与背板底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背板设置有呈水平布置的背板底边及呈倾斜状与中框连接的背板侧边,背板侧边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插入边,且插入边下端连接有呈倾斜状的斜边一,斜边一下端连接有呈直角状的补强边,且补强边下端通过呈倾斜状的斜边二与背板底边连接,利用斜边一、补强边及斜边二的结构连接,大大增强了背板的支撑强度及抗扭摆强度,改变商显产品边框较厚的问题,使得商显产品做得更窄边框,稳定性好;故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增强了支撑强度及抗扭摆强度,改变商显产品边框较厚的问题,使得商显产品做得更窄边框,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背光模组(1),背光模组(1)上端装设有中框(2),且中框(2)上端装设有背板(3),并且背板(3)设置有呈水平布置的背板底边(31)及呈倾斜状与中框(2)连接的背板侧边(32),背板侧边(32)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插入边(321),且插入边(321)下端连接有呈倾斜状的斜边一(322),斜边一(322)下端连接有呈直角状的补强边(323),且补强边(323)下端通过呈倾斜状的斜边二(324)与背板底边(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所述中框(2)上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前框(4),且前框(4)装设于所述背光模组(1)上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2)侧端边缘上端装设有呈l状的侧边框(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边(321)设置于所述中框(2)上端设置的插入槽(21)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组背光背板补强结构,包括有背光模组,背光模组上端装设有中框,且中框上端装设有背板,并且背板设置有呈水平布置的背板底边及呈倾斜状与中框连接的背板侧边,背板侧边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插入边,且插入边下端连接有呈倾斜状的斜边一,斜边一下端连接有呈直角状的补强边,且补强边下端通过呈倾斜状的斜边二与背板底边连接。本技术利用斜边一、补强边及斜边二的结构连接,增强了背板的支撑强度及抗扭摆强度,改变商显产品边框较厚的问题,使得商显产品做得更窄边框,稳定性好;本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增强了支撑强度及抗扭摆强度,改变商显产品边框较厚的问题,使得商显产品做得更窄边框,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农荣界,刘福才,张镇,陈晓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嘀嗒酷显柔性显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