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2092发布日期:2024-01-06 23:2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车组实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


背景技术:

1、由于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含量高、运行速度快,这就要求从事动车组检修及运用的作业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动车组运用、检修、维护和故障应急判断及处理能力,作业人员除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外还需具备扎实的实作能力。

2、动车组轮对测量是动车组基础实作培训中的重要一项,其主要包括对轮对的轮径、圆周磨耗、轮缘高度、轮缘厚度、轮辋宽度、轮辋厚度、qr值、碾宽等数据的测量,同时,在测量轮对的尺寸时,由于测量角度和作业现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如果作业人员测量经验不足或水平较低,会导致轮对尺寸测量错误,进而导致对轮对状态的错误判断和错误检修,甚至可能会影响动车组安全运行。因此,对作业人员进行轮对尺寸测量培训至关重要。

3、目前,对该项目的实作培训方案主要是利用检修库内的动车组、在存车线上停放的动车组等实车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4、(1)培训占用动车组将影响正常检修工作,在培训时通常需要占用一至两个转向架,将会影响其他作业人员的检修工作;

5、(2)培训受限于场地,每年当春运和暑运时,动车组上线率较高,库内检修计划紧张,没有动车组可供培训使用,该项培训就不得不暂停;

6、(3)采用实车培训时,存在人身安全隐患,新职工不熟悉作业环境,在培训时,容易产生跌落、碰撞等伤害事故的发生;

7、(4)培训质量不佳,培训时,师资在使用相应量具时,需要面对车轮,学员只能在师资背后进行学习,一些特殊位置的测量手法学员根本无法看清,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使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不再受限于真车,并使培训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培训场地,师资在培训时可以面对面与学员培训、交流和考试,也避免了使用真车培训时可能造成的磕碰伤等人身安全隐患,显著提高动车组轮对尺寸测量相关实训课程的培训效率和质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前柱,中柱和尾柱,所述前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中柱和尾柱的顶部通过折页安装有写字板,所述中柱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结构并安装有动车组仿真车轮,所述车体下部安装有四个带刹车装置的车轮,所述车体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抽屉。

3、具体的,所述车体为金属中空长方体,并去除了长方体的左部和右部,底部为镂空结构。

4、具体的,所述连接结构由连接柱、轴承、轴承座和限位档组成。

5、具体的,所述动车组仿真车轮为中心开孔的圆形饼状结构,由轮缘、踏面、轮辋、轮辐组成。

6、有益效果

7、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1)提供了可以旋转的动车组仿真车轮,可供测量、教学、培训和考试,使培训不再依赖于实车条件;

9、(2)单人可以推动,并配有刹车装置可以固定,使培训不再受限于场地。

10、(3)师资可以面向学员进行培训、交流和考试,提高了相关科目的培训效率和质量。

11、(4)学员可以通过写字板进行书写,并通过抽屉定制存放量具。

12、(5)通过制作做多个教学车,可以提高学员的训练效率和考试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前柱(2),中柱(3)和尾柱(4),所述前柱(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5),所述中柱(3)和尾柱(4)的顶部通过折页(6)安装有写字板(7),所述中柱(3)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结构(8)并安装有动车组仿真车轮(9),所述车体(1)下部安装有四个带刹车装置的车轮(10),所述车体(1)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抽屉(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为金属中空长方体,并去除了长方体的左部和右部,底部为镂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8)由连接柱、轴承、轴承座和限位档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车组仿真车轮(9)为中心开孔的圆形饼状结构,由轮缘、踏面、轮辋、轮辐组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车,涉及动车组实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前柱,中柱和尾柱,所述前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中柱和尾柱的顶部安装有写字板,所述中柱的中部设置有连接结构并安装有动车组仿真车轮,所述车体下部安装有四个带刹车装置的车轮,所述车体两侧各设置有两个抽屉。本技术使动车组轮对测量教学不再受限于真车,并使培训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培训场地,师资在培训时可以面对面与学员培训、交流和考试,也避免了使用真车培训时可能造成的磕碰伤等人身安全隐患,显著提高动车组轮对尺寸测量相关实训课程的培训效率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金磊,周文,陈哲,卢瑶,孙佳丽,吴纬栋,徐小清,支华平,张劲,葛怡骏,程子昂,徐鲁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动车段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