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3531发布日期:2024-03-22 10:2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具体是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显示器是电脑的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的显示工具,它可以分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现有的显示器均为单屏设计,拼接使用时由于单个的显示器边框较宽,影响使用体验,因此,急需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

2、在中国专利cn202221579751.x中,该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屏拼接型显示器,包括:若干拼接的子显示屏、设于相邻子显示屏之间的显示条以及将子显示屏拼接在一起的连接件,子显示屏包括:发光组件、导光板、扩散片、增光片、胶框以及第一遮光胶,第一遮光胶的顶面与底面均具有粘性,第一遮光胶底面的一端粘贴在增光片的出光面,底面的另一端粘贴在胶框上,第一遮光胶顶面与显示条的底面粘贴。本多屏拼接型显示器在显示条与子显示屏之间的重叠部位粘贴第一遮光胶,第一遮光胶能够遮挡部分光线,从而减弱显示条与子显示屏重叠部分的亮边,使得整体发光均匀。除了增加第一遮光胶外,在扩散片的边缘处粘贴第二遮光胶,进一步遮挡显示条与子显示屏重叠部位的光线。

3、为了解决显示条会与其两侧的显示屏的部分位置相叠加,叠加部位发出的光线也会相叠加,导致此处的光线过强而产生亮边,影响视觉效果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粘贴遮光胶,遮光胶能够遮挡部分光线,从而减弱显示条与子显示屏重叠部分的亮边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不同屏幕之间连接位置过渡不够平滑,边框较厚,导致观看体验不佳的问题。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同屏幕之间连接位置过渡不够平滑,边框较厚,导致观看体验不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主体,且显示屏主体的后侧设置有调节结构,并且调节结构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模块;

3、所述显示屏主体包括有连接件、磁吸点、控制盒以及支撑板,所述显示屏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表面安装有磁吸点,所述显示屏主体的背面设置有控制盒,且控制盒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板。

4、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有磁吸块、通电点以及线路盒,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置有磁吸块,且磁吸块的右侧安装有通电点,并且通电点的后侧设置有线路盒。

5、优选的,所述通电点与连接件之间为电力连接,且连接件通过磁吸点与磁吸块构成磁吸结构。

6、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转轴、连接板、滑槽以及活动杆,所述调节结构的正面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预留有滑槽,且滑槽的端部贯穿有活动杆。

7、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通过转轴与连接板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板通过滑槽与活动杆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活动杆与控制盒之间为一体化设置。

8、优选的,所述支撑模块包括有电动推杆与底板,所述支撑模块的下方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底部设置有底板。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采用外壳与显示屏主体之间的共同配合便于显示屏主体与外壳拼接使用,可以多块显示屏主体同时连接,无需单独为每块显示屏主体加装边框,达到无边框设计的目的,同时对多块显示屏主体具有限位固定作用,缩小显示装置边缘,降低整体体积,便于对显示屏主体进行供电,减少线缆条数,增加桌面美观性,连接较为灵活,方便调整显示屏主体位置;

11、2.本实用新型采用调节结构与支撑模块之间的共同配合具有支撑作用,防止调节位置时显示屏主体脱离,转轴与活动杆之间为交错设置,使得显示屏主体可活动范围更广泛,便于使用,能够调节装置整体高度,调节功能较多,易于操作,使用时更人性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主体(2),且显示屏主体(2)的后侧设置有调节结构(3),并且调节结构(3)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模块(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有磁吸块(101)、通电点(102)以及线路盒(103),所述外壳(1)的两侧均设置有磁吸块(101),且磁吸块(101)的右侧安装有通电点(102),并且通电点(102)的后侧设置有线路盒(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点(102)与连接件(201)之间为电力连接,且连接件(201)通过磁吸点(202)与磁吸块(101)构成磁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3)包括有转轴(301)、连接板(302)、滑槽(303)以及活动杆(304),所述调节结构(3)的正面安装有转轴(301),且转轴(30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板(302),所述连接板(302)的内部预留有滑槽(303),且滑槽(303)的端部贯穿有活动杆(3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3)通过转轴(301)与连接板(302)构成转动结构,且连接板(302)通过滑槽(303)与活动杆(304)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活动杆(304)与控制盒(203)之间为一体化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模块(4)包括有电动推杆(401)与底板(402),所述支撑模块(4)的下方安装有电动推杆(401),且电动推杆(40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4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边框设计的超窄边缘多屏拼接显示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显示屏主体,且显示屏主体的后侧设置有调节结构,并且调节结构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模块,所述显示屏主体包括有连接件、磁吸点、控制盒以及支撑板,所述显示屏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表面安装有磁吸点,所述显示屏主体的背面设置有控制盒,且控制盒的两侧均安装有支撑板;本技术便于显示屏主体与外壳拼接使用,可以多块显示屏主体同时连接,具有无边框设计,对多块显示屏主体具有限位固定作用,缩小显示装置边缘,连接较为灵活,方便调整显示屏主体位置,具有支撑作用,防止调节位置时显示屏主体脱离。

技术研发人员:周洋,徐威,丁弘,邵昱,还洪君,马婕,黄希翔,周亚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