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45259发布日期:2024-05-07 19:1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学护理,具体涉及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


背景技术:

1、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注射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用于输送药物、补充营养、进行血液采集等。为保证注射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掌握准确的注射技巧,并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的医疗需求。

2、目前,注射教学一般依赖于传统的实物模型或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进行扎,授权公告号为cn 218214430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专业用于医学护理注射教学仪,包括基板,基板内连接设有储液腔,基板顶端一侧连接设有安装板,安装板内连接设有导液通道,安装板上可拆卸连接设有仿静脉注射模型体,仿静脉注射模型体内连接设有若干有颜色的导管,导管另一端连接导液通道,导液通道另一端连接储液腔,储液腔上连接设有排液管,排液管另一端连接设有泵,泵的输出端连接设有注射器,其便于回收液体、便于检测练习结果,但是该专利有以下不足,首先仿静脉注射模型体只能整体进行更换,导致更换成本较高问题,其次不能区分出练习时失败是因为未扎入血管还是扎入血管后又从血管底部穿出,导致训练效果差。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针对常见的输液位置设置了对应的第一耗材与第二耗材,在进行输液教学或训练时,在耗材位置进行即可,节约了更换时间,降低了更换成本;通过将血管设置为两层绝缘层包裹正极层及负极层,并将正极层设于血管靠近皮肤一侧,负极层设于远离皮肤一层,通过管道内的电极连接线将血管与电源连通,在练习时,若注射器同时穿过正极层和负极层穿透指示装置中的电源将接通,其指示屏提示注射器从血管底部穿出;若注射器正确穿过血管,则血管中的液体会沿着注射器回流,表示练习正确;若注射器未扎入血管,则无回流现象,且因基体材质较为密集,将无法推入液体,练习失败。

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包括:固定于试验台上的基座,与基座固定连接的肩部,与肩部连接的大臂,与大臂连接的小臂,与小臂连接的手掌,设于大臂与小臂连接处的第一耗材,设于小臂与手掌之间的第二耗材,设于基座上方的穿透指示装置,设于肩部、大臂、小腿、手掌内部的管道;

3、所述基座内设有容纳腔,容纳腔上设有注液口;所述穿透指示装置内部设有电源;

4、所述管道包括,与电源的连通的电极连接线,大臂段管,小臂段管,排水口,所述电极连接线贯穿整个管道;

5、所述第一耗材包括,基体,基体内设有血管,基体底部设有与血管连通的基体连接管,基体表面设有皮肤;所述血管包括,两层绝缘层,设于两层绝缘层之间的正极层及负极层,将正极层与负极层隔开的绝缘块;所述第二耗材与第一耗材构造一致。

6、优选地,所述第一耗材顶部两侧设有拆卸带。

7、优选地,所述皮肤表面设有变色图层。

8、优选地,所述穿透指示装置外侧设有指示屏。

9、优选地,所述正极层在血管靠近皮肤一侧,负极层在远离皮肤一侧。

10、优选地,所述肩部与大臂之间可旋转连接。

11、优选地,所述基体为密度较高的物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针对常见的输液位置设置了对应的第一耗材与第二耗材,在进行输液教学或训练时,在耗材位置进行即可,在需要更换耗材时仅需拉动拆卸带将耗材拔出后,换上新耗材后即可继续,节约了更换时间,降低了更换成本。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血管设置为两层绝缘层包裹正极层及负极层,再通过绝缘块正极层与负极层隔开,并将正极层设于血管靠近皮肤一侧,负极层设于远离皮肤一层,再此基础上通过管道内的电极连接线将血管与电源连通,在练习时,若注射器同时穿过正极层和负极层穿透指示装置中的电源将接通,其指示屏提示注射器从血管底部穿出;若注射器正确穿过血管,则血管中的液体会沿着注射器回流,表示练习正确;若注射器未扎入血管,则无回流现象,且因基体材质较为密集,将无法推入液体,练习失败。



技术特征:

1.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包括:固定于试验台上的基座(1),与基座(1)固定连接的肩部(2),与肩部(2)连接的大臂(3),与大臂(3)连接的小臂(4),与小臂(4)连接的手掌(5),设于大臂(3)与小臂(4)连接处的第一耗材(6),设于小臂(4)与手掌(5)之间的第二耗材(7),设于基座(1)上方的穿透指示装置(8),设于肩部(2)、大臂(3)、小腿、手掌(5)内部的管道(9),所述基座(1)内设有容纳腔(12),容纳腔(12)上设有注液口(13);所述穿透指示装置(8)内部设有电源(8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9)包括,与电源(81)的连通的电极连接线(91),大臂段管(92),小臂段管(93),排水口(94),所述电极连接线(91)贯穿整个管道(9);所述第一耗材(6)包括,基体(61),基体(61)内设有血管(62),基体(61)底部设有与血管(62)连通的基体连接管(63),基体(61)表面设有皮肤(6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耗材(6)顶部两侧设有拆卸带(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64)表面设有变色图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透指示装置(8)外侧设有指示屏(8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层(622)在血管(62)靠近皮肤(64)一侧,负极层(624)在远离皮肤(64)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2)与大臂(3)之间可旋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是中所述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61)为密度较高的物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医学护理注射教学用教学仪,针对常见的输液位置设置了对应的第一耗材与第二耗材,在进行输液教学或训练时,在耗材位置进行即可,节约了更换时间,降低了更换成本;通过将血管设置为两层绝缘层包裹正极层及负极层,并将正极层设于血管靠近皮肤一侧,负极层设于远离皮肤一层,通过管道内的电极连接线将血管与电源连通,在练习时,若注射器同时穿过正极层和负极层穿透指示装置中的电源将接通,其指示屏提示注射器从血管底部穿出;若注射器正确穿过血管,则血管中的液体会沿着注射器回流,表示练习正确;若注射器未扎入血管,则无回流现象,且因基体材质较为密集,将无法推入液体,练习失败。

技术研发人员:刘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雄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5/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