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面包覆机构及胶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62002发布日期:2024-11-12 14:2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面包覆机构及胶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书籍胶装,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封面包覆机构及胶装机。


背景技术:

1、书本胶装是一种常见的装订方式,目前书本胶装多采用胶装机,通过胶装机将散纸或离散的书本通过侧边上胶后整合成书本,胶装机一般包括夹纸机构、上胶机构和封面包覆机构,在胶装时,先将印制好的书页放置于胶装机的夹纸机构上,夹纸机构夹持书页并移动至上胶机构的上方,再通过上胶机构对书页的侧边上胶,再将书页移动至封面包覆机构进行封面包覆,从而完成胶装。封面包覆机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上胶辊和下胶辊的挤压或者加热对书页的上下表面上胶或附着薄膜,以实现胶装的效果,由于书页胶装成的书本规格各不相同,因此,上胶辊和下胶辊之间供书页通过的空腔尺寸需要根据适配不同装订厚度的书页,同时上胶辊和下胶辊要达到绝对的平行,才能保证上胶或薄膜覆膜与书页表面充分接触,而不会出现褶皱,造成浪费。如,公开号为:cn20983294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胶膜辊升降装置及卷材覆膜机,该胶膜辊升降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机架上的传动轴,从动臂上设有与连接片上的槽口滑移设置的转动销轴,用于在所述机架上的竖向孔内滑移移动的胶膜辊与连接片转动安装,一个或两个从动臂的另一端铰接有用于驱动从动臂围绕传动轴转动的主动臂,主动臂的另一端与用于驱动主动臂横移的横移机构铰接;该方案通过横移机构、主动臂、从动臂和连接片实现胶膜辊的升降功能,但是,上胶辊和下胶辊之间无法联动,上胶辊和下胶辊的转动需要分别连接一个电机实现,上胶辊和下胶辊难以同步转动,胶装效果较差。因此,目前仍需一种不仅能够实现升降功能还能够让上胶辊和下胶辊同步转动的封面包覆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面包覆机构及胶装机,该封面包覆机构的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联动装置连接,不仅能够实现升降功能还能够同步转动,结构简单、联动性更佳且胶装效果较好。

2、本技术提供一种封面包覆机构,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安装有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相对设置且形成一夹持腔,还包括联动装置,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均与联动装置连接,所述的联动装置用于使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中至少一个胶辊组件相对于机架可活动以使夹持腔的尺寸可调。

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配合来夹持待胶装的纸张书页,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相对活动靠近以缩小夹持腔的尺寸,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相对活动远离以扩大夹持腔的尺寸,从而能够夹持不同厚度的书本,实用性较好;设置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之间设有联动装置,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联动装置联动,该联动装置始终能够联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并且联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同步转动,结构简单、传动可靠,使得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联动性更佳,提高整机的胶装效率。

4、作为改进,所述的联动装置具有展开状态或合拢状态,所述的联动装置根据夹持腔的尺寸变化切换展开状态或合拢状态。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联动装置联动,该联动装置可根据夹持腔的尺寸变化活动展开或合拢,其适配性更佳,当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相对活动靠近以缩小夹持腔的尺寸时,联动装置受第一胶辊组件和/或第二胶辊组件的作用活动,联动装置由展开状态切换至合拢状态,当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相对活动远离以扩大夹持腔的尺寸时,联动装置受第一胶辊组件和/或第二胶辊组件的作用活动,联动装置由合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使得联动装置始终能够联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联动性更佳。

5、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滑动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通过滑动相对远离或靠近第二胶辊组件以调整夹持腔的尺寸,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通过来回滑动以使联动装置切换展开状态或合拢状态。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胶辊组件于机架上可沿直线来回滑动,第一胶辊组件通过沿直线滑动靠近第二胶辊组件以缩小夹持腔的尺寸,第一胶辊组件通过沿直线滑动远离第二胶辊组件以扩大夹持腔的尺寸,从而能够夹持不同厚度的书本,在第一胶辊组件沿直线滑动远离第二胶辊组件时,第一胶辊组件带动联动装置活动展开,避免对第一胶辊组件的滑动产生干涉,在第一胶辊组件沿直线滑动靠近第二胶辊组件时,第一胶辊组件带动联动装置活动合拢,使得联动装置始终能够联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并使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同步转动,提高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的联动性。

6、作为改进,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一胶辊组件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与第二胶辊组件连接,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第三齿轮啮合以使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中相邻的齿轮之间均通过连杆连接。本技术方案中,设置联动装置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一胶辊组件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胶辊组件同步转动,设置联动装置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二胶辊组件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二胶辊组件同步转动,设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第三齿轮实现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同步转动,设置联动装置至少由三个齿轮构成,结构简单、传动可靠;设置两个相邻的齿轮之间均设置一个连杆,第一胶辊组件带动第一齿轮相对于第二齿轮滑动靠近或远离,通过连杆使得相邻的齿轮在运动过程中不会相互脱离、始终保持啮合,即可实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活动展开或合拢,结构简单可靠。

7、作为改进,所述的联动装置还包括第四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齿轮依序啮合,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安装有第二连杆,所述的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安装有第三连杆。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通过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在联动装置中增设第四齿轮,从而能够扩大联动装置的展开尺寸,使得第一胶辊组件能够滑动远离第二胶辊组件的运动行程更长,适配更多尺寸的书本使用;在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安装第一连杆、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安装第二连杆、第四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安装第三连杆,当第一胶辊组件滑动远离第二胶辊组件时,第一齿轮与第一胶辊组件同步滑动,第一齿轮通过第一连杆带动第三齿轮运动,第三齿轮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四齿轮运动,第四齿轮通过第三连杆保持与第二齿轮的连接,从而实现联动装置的展开,结构设计巧妙、传动高效。

8、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中至少一个胶辊组件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胶辊组件或第二胶辊组件转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联动装置同步转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胶辊组件或第二胶辊组件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胶辊组件或第二胶辊组件转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通过联动装置能够同步转动,自动化程度更高。

9、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与联动装置沿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的长度方向对侧分布,第一驱动机构与联动装置配合以驱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同步转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驱动机构与联动装置分别分布于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的两侧,结构分布更合理,更节省安装空间,且传动更高效可靠。

10、作为改进,所述的机架上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一胶辊组件连接,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胶辊组件于机架上滑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机架上设置与第一胶辊组件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胶辊组件在机架上来回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胶辊组件靠近或远离第二胶辊组件,实现夹持腔尺寸的调节,调节更加省力精准,第二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第二驱动机构的安装简单可靠。

11、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五齿轮,所述的第一电机通过第五齿轮连接第一胶辊组件,所述的第一电机驱动第五齿轮转动从而驱动第一胶辊组件滑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五齿轮连接,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五齿轮转动,第二驱动机构通过第五齿轮与第一胶辊组件连接,第五齿轮通过转动能够驱动第一胶辊组件滑动,第一驱动机构结构简单、传动高效,并且齿轮传动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小,有利于缩小整机尺寸。

12、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通过第一安装板滑动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第五齿轮适配的第一齿条,所述的第一齿条与第五齿轮啮合以驱动第一安装板带动第一胶辊组件滑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胶辊组件通过第一安装板可在机架上来回滑动,通过第一安装板提高滑动效率,该第一安装板滑动安装于机架上,安装简单可靠;通过在第一安装板上设置第一齿条,第一胶辊组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五齿轮啮合从而与第二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电机驱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通过与第一齿条啮合以驱动第一胶辊组件来回滑动,齿轮齿条传动结构简单、传动配合高效。

13、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安装板安装于第一胶辊组件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的第二安装板滑动安装于机架上。本技术方案中,设置第一胶辊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均与机架滑动连接,使得第一胶辊组件的滑动更可靠,夹持腔的尺寸调节更可靠。

14、作为改进,所述的机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的第一胶辊组件安装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的第五齿轮安装于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一支撑板抵靠,所述的第二安装板与第二支撑板抵靠。本技术方案中,机架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配合来夹持第一胶辊组件,第一安装板通过与第一支撑板抵靠实现滑动连接,第二安装板通过与第二支撑板抵靠实现滑动连接,通过第五齿轮安装于第一支撑板上并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五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齿条可驱动第一安装板于第一支撑板上来回滑动,从而使得第一胶辊组件相对于机架可上下滑动,滑动结构简单高效。

15、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六齿轮和第四连杆,所述的第一电机通过第四连杆连接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的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通过第四连杆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安装板设有与第六齿轮适配的第二齿条,所述的第二齿条与第六齿轮啮合传动以驱动第二安装板滑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和第四连杆,第一电机与第四连杆连接,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均安装于第四连杆上,第一电机通过第四连杆能够驱动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同步转动,提高传动效率;第一齿条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第二齿条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能够驱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同步滑动,从而使得整个第一胶辊组件更为顺畅可靠地滑动升降;第六齿轮安装在第二支撑板上并与第二齿条啮合,第六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齿条可驱动第二安装板于第二支撑板上来回滑动,使得第一胶辊组件的滑动更为顺畅省力,提高滑动效率。

16、本技术还可以提供一种胶装机,包括前述任一一种封面包覆机构,还包括壳体,所述的封面包覆机构安装于壳体内。本技术方案中,当书本需要胶装时,先将待装订书本放入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之间的夹持腔内,第一胶辊组件通过在机架上滑动以靠近第二胶辊组件,从而实现对待装订书本的有效夹持,在第一胶辊组件沿直线滑动靠近第二胶辊组件时,第一胶辊组件带动联动装置活动合拢,在第一胶辊组件沿直线滑动远离第二胶辊组件时,第一胶辊组件带动联动装置活动展开,避免对第一胶辊组件的滑动产生干涉,使得联动装置始终能够联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并且联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同步转动,结构简单、传动可靠,使得第一胶辊组件和第二胶辊组件联动性更佳,提高整机的胶装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