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108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球运行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小学地理自然课教学演示用的地球运行仪。
现有的地球仪均采用结构复杂的齿轮传动机构,且选用发光源作为太阳,特别是在演示昼夜界线时,就需要暗室和电源来作灯光造影,因而具有以下不足演示时操作复杂,演示内容有限,结构复杂,制造不易等,且均不能直接利用地球仪演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演示内容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中小学地理教学用地球运行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的地球运行仪包括有地球仪,底座和地球仪支架,其主要特征是在底座上通过轴套转动固定有一横梁,在横梁中部竖直连接有一支撑柱,支撑柱上部固有一指示机构,在横梁端部固有转动支撑机构;指示机构是由固定支撑柱上部的太阳指示轴和固定在太阳指示轴上的正午太阳光线板和晨昏圈横梁组成,在晨昏圈横梁上固有由支架支撑的晨昏圈,在支撑柱顶部固有一正对底座顶部季节盘和模拟太阳的季节盘指针;转动支撑机构是由转动固定在横梁前端的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上的公转皮带轮、地球仪支架以及绕在底座和公转皮带轮之间带动转轴转动的公转皮带轮组成,在横梁上固有一套在转轴上的轴套,在地球仪支架上有穿过并支撑在地球仪支架上的自转转轴,在该转轴上固有一自转皮带轮,在自转皮带轮与轴套之间套有一自转皮带,地球仪固定在自转转轴上,在该自转转轴上转动固有一使晨昏圈连动的连动杆。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可用手推动横梁绕底座转动,使地球仪绕底座上的模拟太阳转动,并通过公转皮带和公转皮带轮带动转轴转动,使地球仪支架绕转轴转动,并通过自转皮带轮和自转皮带带动固定在自转轴轴上的地球仪,支架上的连动杆通过该支架的转动而带动晨昏圈支架绕太阳指示轴上、下往复转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地球仪支架端部斜向上弯,使与该端部垂直的自转转轴即地轴的倾角为66.5°的自然倾角。
2.使地球仪中心与公转转轴延长重合,地球仪与模拟太阳的距离始终相等。
3.由于使公转皮带轮直径与底座上公转皮带缠绕处直径相等,使地球仪在公转中地轴方向不变,从而能演示一系列地理现象。
4.由于采用晨昏圈的结构,因而能演示出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而且能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相互配合。
5.由于晨昏圈支架转动,带动太阳指示轴和正午太阳光线板作往复转动,使正午太阳光线板始终对准地球仪上的经线。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季节盘、3模拟太阳、4季节指针、5太阳指示轴、6晨昏圈横梁、7恒星日演示器、8正午太阳光线板、9晨昏圈、10轴套、11自转转轴、12连动杆、13地球仪、14地球仪支架、15轴套、16自转皮带轮、17公转皮带轮、18公转皮带、19支撑柱、20转轴、21自转皮带、22轴套、23横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地球运行仪包括有底座1,地球仪支架14和地球仪13,在底座下部有一轴套22,在轴套22上固有横梁23,在横梁上有由支撑柱19支撑的指示机构和由公转转轴固定的转动支撑机构,其中指示机构是由固定在支撑柱上水平正对地球仪中心的太阳指示轴5以及固定在太阳指示轴前端的正午太阳光线板8和转动固定在太阳指示轴后部的晨昏圈横梁6组成,在晨昏圈横梁上固有一昏圈9,在太阳指示轴后端固有一季节盘指针4正对底座顶部的季节盘2和模拟太阳3;转动支撑机构是由转动固定在横梁上的公转转轴20和固定在该转轴上随动的地球仪支架14和公转皮带轮17,公转皮带18组成,在地球仪支架端部转动固有一带动地球仪随动的自转转轴11,在自转转轴底部固有一自转皮带轮6,在公转转轴上套有一固定在横梁上的轴套15,在轴套与自转皮带轮之间套有自转皮带21,晨昏圈的连动杆12固定在自转转轴上,为了使自转转轴即地轴成自然倾斜的66.5°角,可将地球仪支架14的端部向上倾斜与水平成23.5°夹角,为了使地球仪在公转时地轴方向不变,可使公转皮带轮17直径与底座上公转皮带缠绕处的直径相等,为了能方便地演示出昼夜长短变化和极昼、极夜现象,且与太阳直射点和移动相互配合,可使地球仪的中心在公转转轴22的延长线与模拟太阳水平面相交的一点上,且太阳指示轴与模拟太阳在同一水平面上。使用时还可取下正午太阳光线板8,换上一个固定在地轴上的恒星日演示器7则可演示太阳与恒星间的关系。
权利要求1.一种地球运行仪,包括有底座1,地球仪支架14和地球仪13,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下部有一轴套22,轴套上固有一横梁23,在横梁中部竖直连接有支撑柱19,支撑柱上固有一指示机构;在横梁端部固有转动支撑机构;a.指示机构是由固定在支撑柱上部的太阳指示轴5和插接固定在太阳指示轴5前端的正午太阳光线板8以及转动固定在太阳指示轴后部晨昏圈横梁6组成,在晨昏圈横梁上固定有一晨昏圈9,太阳指示轴后端固有一正对底座顶部的季节盘2和模拟太阳3的季节盘指示针4。b.转动支撑机构是由转动固定在横梁前端的转轴20和固定在转轴上的公转皮带轮17,地球仪支架以及绕在底座和公转皮带轮之间的公转皮带18组成,在横梁上固定有一套在转轴上的轴套22,在地球仪支架的端部,有穿过并支撑在地球仪支架上的自转转轴11,在该转轴的下端固有一自转皮带轮16在自转皮带轮与轴套之间套有自转皮带21,地球仪固定在自动转轴上,晨昏圈连动杆12固定在自转转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运行仪,其特征在于地球仪支架14的端部向上倾斜与水平成23.5°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运行仪,其特征在于公转皮带轮17的直径与底座上公转皮带缠绕处的直径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球运行仪,其特征在于地球仪13的中心在公转转轴22的延长线与模拟太阳水平面相交的一点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演示多种地理现象的地球运行仪,它包括有底座1、地球仪支架14和地球13,其主要特征是在底座的下部固有一轴套22,在轴套上固有一横梁23,在横梁上有由支撑柱支撑的指示机构和支撑带动地球仪公转、自转的转动支撑机构;它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使地轴始终成自然倾斜的66.5°角。2.能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规律。3.极昼极夜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晨昏线的特点等。
文档编号G09B27/06GK2103845SQ9123015
公开日1992年5月6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30日
发明者马昭恺 申请人:马昭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