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标志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63983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伪标志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标志的制备方法,属核技术应用技术领域。
在商品经济活动中,不时出现假冒伪劣商品。每个企业为了维护商品信誉和经济利益,纷纷采用各种防伪标志。传统的防伪标志,一般采用特殊纸张,特殊油墨印制防伪图案,或者采用热敏等特殊材料制作图案,或者采用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在金属箔上刻制防伪图案。这些技术所需材料及设备易于得到,技术较简单,有制备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很多,伪造容易,难于确实起到防伪效果,需要寻找新的防伪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防伪标志的制备方法,利用核径迹技术制备防伪标志,利用高能重离子,辐射高分子薄膜,使高分子薄膜上的核径迹构成特殊图案,经化学蚀刻,使径迹进而成为微米亚微米级大小的园孔,显现出易于识别的精美防伪图案。这种技术涉及高级核技术及设备,个人不可能具备,有这种能力的单位也极少。因而能杜绝仿制,使制成的防伪标志能真正起到可靠的防伪效果。
本发明设计的防伪标志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1)在一模板上刻出防伪图案,将图案部分镂空,或将图案背景部分镂空;(2)选取厚度为5~30μ的高分子薄膜,将此薄膜与模板相合;(3)以高能重离子从模板一侧向模板辐照,控制辐照的强度和时间以使高分子薄膜上的核径迹的孔密度为104~108/CM2;(4)对高分子薄膜进行紫外光照射氧化,氧化时间1~30分钟,以增加核径迹化学活性;(5)用酸或碱对高分子薄膜进行蚀刻,蚀刻时间为5~30分钟,使径迹上的孔径范围为0.1μ<d<10μ,薄膜上即形成防伪标志。
本发明的防伪标志,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1)选取厚度为5~30μ的高分子薄膜;(2)用高能离子加速器对高分子薄膜进行辐照,通过离子聚焦控制扫描,在薄膜上产生所需防伪标志的核径迹,控制辐照的强度和时间以使高分子薄膜上的核径迹的孔密度为104~108/CM2;(3)对高分子薄膜进行紫外光照射氧化,氧化时间1~30分钟;(4)用酸或碱对高分子薄膜进行蚀刻,蚀刻时间为5~30分钟,使径迹上的孔径范围为0.1μ<d<10μ,薄膜上即形成防伪标志。
本发明采用核径迹技术,制备新型防伪标志,由特殊园孔构成防伪图案,可用肉眼直接观察或用彩色墨水轻轻涂抹,立即显出清晰图案,也可用显微镜观察图案中园孔的直径大小及孔密度等,以作更进一步的微观识别真伪。而制备技术及设备,必须具备核技术及尖端设备,无法轻易仿制,因而制备的防伪标志,具有理想的防伪效果。


图1是本发明制备防伪标志的方法原理图,该方法中利用U-235裂变碎片形成径迹图案。
图2是本发明设计的另一种方法原理图,该方法中利用离子加速器形成径迹图案。
图1和图2中,1是是U235镀板,2是模板,3是高分子薄膜,4是离子加速器,5是离子光学系统。
本发明中所用的高能,可以从高能离子加速器获得,也可以从U-235等材料裂变碎片获得。所用的高分子薄膜的材料为聚丙烯、聚酯或聚碳酸酯。用以对高分子薄膜进行蚀刻的酸为硫酸,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用厚度为10μ的聚酯薄膜,与一块镂空有防伪图案的模板相重合,用铀-235裂变碎片辐照,使薄膜上的核径迹孔密度为106/CM2,用紫外光照射15分钟,经氧化后,用5当量浓度的氢氧化钾溶蚀刻10分钟,蚀刻温度为50℃,使核径迹孔径为3.0μ,干燥后即为防伪标志成品。
实施例2用厚度为12μ的聚碳酸酯薄膜,用氪离子加速器加速到1.8兆电子伏特时辐射薄膜,通过离子聚焦控制扫描,在薄膜上形成所需防伪图案,使图案核径迹密度为105/CM2,再用紫外光照射20分钟,经氧化,用6当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蚀刻15分钟,蚀刻温度为60℃,使核径迹孔径为5.0μ,干燥后即为防伪标志成品。
实施例3用厚度为15μ的聚丙烯薄膜,与形状为防伪标志的模板相重合,用铀-235裂变碎片辐照,使薄膜上的核径迹孔密度为107/CM2,用紫外光照射20分钟,经氧化后,用18当量浓度的硫酸蚀刻10分钟,蚀刻温度为80℃,使核径迹孔径为2.0μ,干燥后即为防伪标志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防伪标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1)在一模板上刻出防伪图案,将图案部分镂空,或将图案背景部分镂空;(2)选取厚度为5~30μ的高分子薄膜,将此薄膜与模板相合;(3)以高能重离子从模板一侧向模板辐照,控制辐照的强度和时间以使高分子薄膜上的核径迹的孔密度为104~108/CM2;(4)对高分子薄膜进行紫外光照射氧化,氧化时间1~30分钟;(5)用酸或碱溶液对高分子薄膜进行蚀刻,蚀刻温度40~80℃之间,蚀刻时间为5~30分钟,使径迹上的孔径范围为0.1μ<d<10μ,薄膜上即形成防伪标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高分子薄膜的膜材料为聚丙烯、聚脂和聚碳酸酯中的任何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以蚀刻的酸为硫酸,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4.一种防伪标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各步骤(1)选取厚度为5~30μ的高分子薄膜;(2)用高能离子加速器对高分子薄膜进行辐照,通过离子聚焦控制扫描,在薄膜上产生所需防伪标志的核径迹,控制辐照的强度和时间以使高分子薄膜上的核径迹的孔密度为104~108/CM2;(3)对高分子薄膜进行紫外光照射氧化,氧化时间1~30分钟;(4)用酸或碱对高分子薄膜进行蚀刻,蚀刻时间为5~30分钟,使径迹上的孔径范围为0.1μ<d<10μ,薄膜上即形成防伪标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高分子薄膜的膜材料为聚丙烯、聚脂和聚碳酸酯中的任何一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以蚀刻的酸为硫酸,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标志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用厚度为5~30μ的高分子薄膜为原料,将该薄膜与一镂空有防伪图案的模板相重合,用离子加速器或核材料裂变碎片有控制地辐射,产生核径迹图案,再用紫外光照射氧化,最后用酸或碱蚀刻,形成防伪图案。本发明制备的防伪图案可用肉眼观察,也可用显微镜观察图案中圆孔的直径大小及孔密度,进一步微观识别真伪。而制备时必须具备核技术及尖端设备,无法轻易仿制,因而具有理想的防伪效果。
文档编号G09F3/00GK1159040SQ9612070
公开日1997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22日
发明者张泉荣, 严玉顺, 王守忠, 张伟, 王国欣, 樊诗国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