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塑像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68351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灰塑像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灰塑像及其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骨灰的新用途及利用该用途而制得的骨灰塑像,属于殡葬改革的一种形式。
背景技术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的殡葬形式为土葬。土葬的缺点一是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安葬过程中及安葬后的扫墓等祭奠仪式,都要破坏墓地及墓地周围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二是不能长期保持死者的遗容。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国政府推出了火葬政策。死者火葬后,其骨灰一般保存在公墓内。火葬跟土葬相比,虽然占地面积相对减少,因而对破坏的植被的数量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也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占地、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的问题。随着骨灰数量的增加,公用墓地不断扩大,占地面积也会越来越大。二是国家为公墓建设要投入大量的事业经费。三是死者家属为保存死者骨灰要花费的资金。我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遗体骨灰缩复技术》,申请号为97122319.X。该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遗体骨灰缩复技术,特征是将骨灰和胶合剂按比例混合后,塑制成逝者生前容貌并加以适当的化装、发饰、服饰。该技术方案是按骨灰100份、胶合剂2-6份、石膏10-16份塑制。该技术方案的缺点是塑像配料的主要成分为骨灰,胶合剂的含量相对较少,原料颗粒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塑像不牢固,不能碰撞,不能擦洗,也不便于搬移;塑像外表面很难做到光滑,这样虽然经过修饰塑像也难以做到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灰塑像及其制造方法,该塑像结构牢固,外表可以加工得光滑美观;该塑像的制造方法,简单易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由树脂、骨灰、树脂填料为原料按照一、制模(1)制作死者生前容貌的泥塑像,(2)以上述泥塑像为基础,制作好骨灰塑像的正模,二、配料(1)将骨灰粉碎至颗粒为120-160目,
(2)将树脂及树脂填料共100-500重量份、骨灰100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3)将固化剂0.5-15重量份加入到骨灰、树脂、树脂填料的混合物内,充分混合均匀,三、成型(1)将调配好的原料在开始固化以前注入到上述正模中,使原料均匀充满整个正模空间,(2)原料在正模中固化后,拆模的步骤而制得的骨灰塑像。
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对拆模后的骨灰塑像进行打磨、涂覆表面的修饰而制得的骨灰塑像。
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
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填料为纤维填料、无机填料、耐酸性填料、耐碱性填料、耐热性填料、降低吸水性填料、降低塑像孔隙率填料、降低塑像收缩率填料、改善粘结力填料和色料等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灰塑像的正模为石膏模或石蜡模或玻璃钢模。
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树脂、骨灰、树脂填料为原料按照一、制模(1)制作死者生前容貌的泥塑像,(2)以上述泥塑像为基础,制作好骨灰塑像的正模,二、配料(1)将骨灰粉碎至颗粒为120-160目,(2)将树脂及树脂填料共100-500重量份、骨灰100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3)将固化剂0.5-15重量份加入到骨灰、树脂、树脂填料的混合物内,充分混合均匀,三、成型(1)将调配好的原料在开始固化以前注入到上述正模中,使原料均匀充满整个正模空间,(2)原料在正模中固化后,拆模的步骤而制得骨灰塑像的方法。
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拆模后的骨灰塑像进行打磨、涂覆表面的修饰。
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
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填料为纤维填料、无机填料、耐酸性填料、耐碱性填料、耐热性填料、降低吸水性填料、降低塑像孔隙率填料、降低塑像收缩率填料、改善粘结力填料、色料等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灰塑像的正模为石膏模或石蜡模或玻璃钢模。
制造玻璃钢所采用的树脂都可以选用为本发明所述的塑像的树脂原料。为了保证塑像的质量,树脂选择时,应考虑满足下列要求1、树脂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范围直接影响树脂性能,要求树脂分子质量大小适中,分布范围尽量集中。
2、粘度和流动性是树脂工艺性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工艺性能,要求树脂粘度小,易于浸制纤维,并且流动性好。
3、挥发含量不仅影响成形工艺,而且直接影响制品质量-空隙含量,要求挥发份小,关键部位空隙含量为0.5%,重要部件<1%。
4、固化特性是玻璃钢成形的最重要的特性,要求固化温度尽可能低,固化压力尽可能小,固化时间尽可能短。
5、树脂强度、模量、延伸率、压缩性能对玻璃钢性能有直接影响,要求树脂(以树脂浇注了测试)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6、要求树脂与纤维有良好的相容性(即与纤维的结合性能,包括浸润性能和粘接性能);7、要求树脂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包括长期工作温度(使用温度)高和在热作用下发生交联、降解、氧化反应较少,性能不易降低。
8、特殊要求包括树脂耐化学腐蚀性能、介电性能、阻燃性能、自然性能及抗烧性能。
根据多次实验,可以选用为本发明的常用树脂见表一树脂填料是用以改善树脂某种性能或降低成本的材判,一般为某种对惰性的固体物质,填料对玻璃钢制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玻璃钢体积收缩、防止翅曲、龟裂及内部裂纹、增强耐热性、自熄性、抗渗性,如某些无机料。
2、改善冲击及抗拉强度,如玻璃纤维等纤维状填料。
3、阻燃消烟,如含水氧化铝、三氧化二锑、氯化石蜡等。
4、增加硬度、耐腐性,如辉缘岩粉等。
5、耐紫外线,防老化,如银粉、铝粉等。
6、增加耐磨性,如氧化铝、铁粉、铝粉、二硫化钼、石英粉、石墨、硫酸钡、聚四氟乙烯粉等。
7、提高抗寒及冲击任性,如石棉纤维、铝粉、玻璃纤维等。
8、增加粘结力,如氧化铝、钛白粉、瓷粉等。
9、有利于着色,如碳酸钙、滑石粉。
10、提高耐腐蚀性,如滑石粉、二氧化硅、硫酸钡、玻璃粉。
常用的填料及性能比较见表二表一本发明所述的骨灰塑像常用的树脂

表二常用的填料及性能比较

注钛白粉一般为金红石型TiO2为了保证塑像的像体的品质,对填料的添加做了多次实验,实验表明制作塑像的填料应满足以下要求1、粒度即细度大小要适中,细度一般要求达到120-160目。
2、使用前要干燥,分散性要好。
3、玻璃钢中的填料用量为20-40%,其中无机填料的用量一般不超过30%。
4、树脂中加入填料后,树脂被吸收,粘度增大。常用填料吸树脂量见表三表三常用填料吸树脂量比较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及其制造方法有利于殡葬改革,符合我国推行火葬的政策。传统方式的火葬,死者火化后,其骨灰不作任何处理,直接置于骨灰盒内,让死者家属感觉到死者已经变成灰烬,增加死者的悲痛感和心里失落感。将死者的骨灰制成骨灰塑像后,让死者家属感觉到死者似乎还活在他们身边,减轻家属因失去亲人的悲痛感,让死者家属更容易接受火化的殡葬形式。这一点对我国推行火化政策,特别是对经济、文化落后地区,推行火化政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及其制造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殡葬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将死者骨灰制成骨灰遗像,实际上是对死者骨灰作了艺术化处理,消除了家属对骨灰的恐怖感和忌讳。艺术化处理后的骨灰遗像,可以毫不忌讳地摆放在家中。因此,减少了公用墓地存放骨灰的数量,换句话说,减少公用墓地占用土地的面积,也减少了政府对公用墓地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免除了家属因在公用墓地存放骨灰而花费的资金。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及其制造方法,利用了制作玻璃钢的原料,原料来源范围广泛,可方便地按照死者家属的意愿,制作各种品质档次的骨灰塑像。骨灰塑像制成后,跟玻璃钢的性质类似,结构牢固,便于清洗搬动。在骨灰塑像的表面可以做修饰,如包铜、包金、上色、添加饰物等处理,使骨灰塑像艺术化,美观大方,便于瞻仰,便于存放家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骨灰塑像制造工艺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类似于玻璃钢的生产工艺,有多种形式。大致可分为定型、浸渍、固化三个步骤。定型本质是如何将增强材料均匀配置,或如何将增强材料可靠设置在设定方向上;把增强材料预先定型的过程称预定型。浸渍就是把增强材料周围的空气用树脂基体置换的过程,浸渍过程分脱泡和浸透过程;基体和增强材料的组成比例、基体粘度、增强材料的形态是支配浸渍好坏、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固化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分子结构由一维变成三维的过程;通常,基体是稳定在不妨碍实际应用的状态下;为使树脂固化,通常采用反应引发剂进行化学激发,或用促进剂、热来促进化学反应。具体的制作步骤详见附图1实施例1本实施例介绍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步骤如下一、制模(1)制作死者生前容貌的泥塑像。具体方案根据制作者的技术水平、技术条件决定。可以由技术熟练的泥塑工直接捏制。也可以利用死者遗像,经计算机处理,而制得死者遗像的立体模型,再根据立体模型而制得泥塑像。
(2)以上述泥塑像为基础,制作塑像的石膏正模。当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骨灰塑像的品质等条件选择其他类型的模具,如石蜡模或玻璃钢模等。
二、配料(1)将骨灰粉碎至颗粒为120-160目。
(2)将树脂及树脂填料共100-500重量份、骨灰100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树脂与树脂填料的重量比例为100∶5-500。树脂与树脂填料的重量比例随树脂、填料的性质、搭配性能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需要改善塑像的冲击和抗拉强度,则可添加纤维填料,如玻璃纤维;需要减少塑像龟纹及内部裂纹,则可添加无机填料;需要增加塑像的耐酸性,则可添加耐酸性填料如二氧化硅;需要增加塑像的着色性能,则添加滑石粉、碳酸钙。
(3)将固化剂0.5-15重量份加入到骨灰、树脂、树脂填料的混合物内,充分混合均匀。
三、成型(1)将调配好的原料在开始固化以前注入到上述模具当中,使原料均匀充满整个石膏模空间,(2)原料在石膏模中固化后,脱模。
四、修饰对拆模后的骨灰塑像进行打磨、涂覆表面的修饰而制得的骨灰塑像。
实施例2本实施例介绍一种骨灰塑像,其制造方法,步骤如下一、制模(1)制作死者生前容貌的泥塑像。具体方案根据制作者的技术水平、技术条件决定。可以由技术熟练的泥塑工直接捏制。也可以利用死者遗像,经计算机处理,而制得死者遗像的立体模型,再根据立体模型而制得泥塑像。
(2)以上述泥塑像为基础,制作塑像的石膏正模。当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骨灰塑像的品质等条件选择其他类型的模具,如石蜡模或玻璃钢模等。
二、配料(1)将骨灰粉碎至颗粒为120-160目。
(2)将树脂及树脂填料共100-500重量份、骨灰100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树脂与树脂填料的重量比例为100∶5-500。树脂与树脂填料的重量比例随树脂、填料的性质、搭配性能的不同而有很大区别。需要改善塑像的冲击和抗拉强度,则可添加纤维填料,如玻璃纤维;需要减少塑像龟纹及内部裂纹,则可添加无机填料;需要增加塑像的耐酸性,则可添加耐酸性填料如二氧化硅;需要增加塑像的着色性能,则添加滑石粉、碳酸钙。
(3)将固化剂0.5-15重量份加入到骨灰、树脂、树脂填料的混合物内,充分混合均匀,三、成型(1)将调配好的原料在开始固化以前注入到上述模具当中,使原料均匀充满整个石膏模空间。
(2)原料在石膏模中固化后,脱模。
四、修饰对拆模后的骨灰塑像进行打磨、涂覆表面的修饰而制得骨灰塑像。
权利要求
1.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由树脂、骨灰、树脂填料为原料按照一、制模(1)制作死者生前容貌的泥塑像,(2)以上述泥塑像为基础,制作好骨灰塑像的正模,二、配料(1)将骨灰粉碎至颗粒为120-160目,(2)将树脂及树脂填料共100-500重量份、骨灰100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3)将固化剂0.5-15重量份加入到骨灰、树脂、树脂填料的混合物内,充分混合均匀,三、成型(1)将调配好的原料在开始固化以前注入到上述正模中,使原料均匀充满整个正模空间,(2)原料在正模中固化后,拆模的步骤而制得的骨灰塑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对拆模后的骨灰塑像进行打磨、涂覆表面的修饰而制得的骨灰塑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填料为纤维填料、无机填料、耐酸性填料、耐碱性填料、耐热性填料、降低吸水性填料、降低塑像孔隙率填料、降低塑像收缩率填料、改善粘结力填料和色料等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灰塑像的正模为石膏模或石蜡模或玻璃钢模。
6.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树脂、骨灰、树脂填料为原料按照一、制模(1)制作死者生前容貌的泥塑像,(2)以上述泥塑像为基础,制作好骨灰塑像的正模,二、配料(1)将骨灰粉碎至颗粒为120-160目,(2)将树脂及树脂填料共100-500重量份、骨灰100重量份充分混合均匀,(3)将固化剂0.5-15重量份加入到骨灰、树脂、树脂填料的混合物内,充分混合均匀,三、成型(1)将调配好的原料在开始固化以前注入到上述正模中,使原料均匀充满整个正模空间,(2)原料在正模中固化后,拆模的步骤而制得骨灰塑像的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拆模后的骨灰塑像进行打磨、涂覆表面的修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填料为纤维填料、无机填料、耐酸性填料、耐碱性填料、耐热性填料、降低吸水性填料、降低塑像孔隙率填料、降低塑像收缩率填料、改善粘结力填料、色料等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骨灰塑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灰塑像的正模为石膏模或石蜡模或玻璃钢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灰塑像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树脂、骨灰、树脂填料为原料按照制模、配料、成型、修饰的步骤而制得骨灰塑像。将死者骨灰制成骨灰遗像,实际上是对死者骨灰作了艺术化处理,消除了家属对骨灰的恐怖感和忌讳。美观大方,便于瞻仰,可以毫不忌讳地摆放在家中。将死者的骨灰制成骨灰塑像后,对我国推行火化政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了制作玻璃钢的原料,原料来源范围广泛,可方便地按照死者家属的意愿,制作各种品质档次的骨灰塑像。骨灰塑像制成后,跟玻璃钢的性质类似,结构牢固,便于清洗、搬动。
文档编号B44C3/06GK1496863SQ0315429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7日
发明者唐立人 申请人:唐立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