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141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圆雕的陶艺制品及陶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陶艺制品及其制造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瑰宝,精美绝伦的陶瓷工艺品不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蕴含着高超的制造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硅酸盐为主要原材料的传统陶瓷已经进入了现代陶瓷时代。人们对陶艺制品的欣赏,也开始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追求,在这种情形之下,传统陶艺制品的只有平面色彩效果,缺乏立体视觉效果;在陶艺图案上喷涂花釉会损害圆雕细部线条的艺术效果,造成艺术表现失真;以及陶瓷制品制造过程中存在的“流陶”及陶体开裂等缺陷疵病的发生厖一直都是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在上述背景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旨在改进陶艺制品的挂釉焙烧工艺,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带有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陶艺制品是一个由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龙凤鱼虫等形象图案中的一种,与底部的浮雕印共同组成的陶体,该陶体图案的上下部位依其艺术要求,分别施以不同材质组成的不同颜色的釉彩,并且形成较清晰的分界。
一种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包括雕塑设计、制作模具、配料、成型、干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其艺术要求对不同部位施行的分步挂釉和焙烧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1、将干燥后的陶体的下半部分用纸遮盖,对其上半部分进行喷涂,采用无光釉为主与中光釉为辅组成的高温调和釉;2、稍加干燥;3、用纸遮盖陶体的上半部分及预留(拟出现文字的)部分,对陶体下半部分喷涂,作为涂层的底层;随后稍加干燥,对陶体的下半部分施行点涂,作为涂层第二层;随后稍加干燥,对陶体的下半部分进行喷涂,作为涂层第三层;稍加干燥,再对陶体的下部分施以甩涂与点涂相结合的工艺进行局部处理,作为涂层的第四层;4、稍加干燥;5、将预留部分的周边用纸遮盖,对该预留部分施以薄涂,并用排笔将其扫平,采用与陶体下部基体色调一致的主色釉;6、将陶体底部的凸起部分打磨到露出陶体本色;7、稍加干燥;8、将经过上述处理的陶体送入高温电窑进行高温焙烧,温度为1226±10℃,加热时间为8小时,停火后随炉缓冷16小时;9、对预留部位,粘贴预制的“陶瓷贴花纸”;10、将该陶体送入低温电炉进行低温焙烧,缓慢加热,加热时间为5小时,温度为750±10℃,停火后随炉缓冷8小时。
11、陶体喷涂花釉过程中形成“流动”效果的处理,系指应按艺术效果的要求,在拟产生“流动”效果的部位或局部凸出部分预先薄涂一层植物油,待其干燥片刻后,再与陶体的其他部位一起挂釉和焙烧。
12、为了便于排气和防止陶体开裂,在陶体的隐藏处应开Φ2mm的排气孔一处,而在陶体的底部通常都采用浮雕手法制造一个带有“阳模”或“阴模”的印面,以利观赏。
与传统的陶艺制品相比较,本发明提出的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作方法更具特点,本发明提出的分步挂釉焙烧方法,简明适用,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使陶艺制品再现了圆雕图案的艺术美感,给人以形象逼真,釉彩丰富饱满的感觉,产生了很强的立体视觉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
利用粘土为原料,雕塑原型,制作模具,通过配料,成型、干燥,创作一件陶艺制品,取名为《大鹏展翅》。其图案显示的是一只即将冲出海平面的意欲遨游太空的鲲鹏的雄姿。其头部似仰天长鸣,展开的双翅与海浪相接,浪花飞溅。从浪花往上直至大鹏鸟的头顶为该图案的上半部分,喷涂由黑色无光釉为主和金中光釉为辅的调和釉;而从浪花往下的部分则采用分步挂釉的方法进行加工,首先,喷涂宝兰釉为底釉,然后点涂白花釉,作为第二层,第三层喷涂菊黄釉,最后则采取甩涂与点涂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局部处理,采用的是兰均釉。每次釉料喷完都要稍加干燥,以保证其必需的结合强度。上述工艺中所用的无光釉、中光釉、宝兰釉、白花釉、菊黄釉和兰均釉均由山东淄博红泰色釉厂生产提供;由于需要在“大鹏”的正面胸部和底部分别展现“中国印”的字词,故需预留一定的位置,施工时需将预留处周边的区域用纸加以遮盖,然后对该预留处进行薄涂,作为一种预处理。该处薄涂的釉料需与下部基体的主色调相一致。随后将陶体底部的凸起部分打磨到露出陶土本色。
经过高温处理的大鹏展翅,随后应进行高温焙烧和低温焙烧两次热处理。高温焙烧的温度为1226±10℃,加热8小时停火后缓冷16小时。随后对大鹏展翅进行“陶瓷贴花纸”处理,该陶瓷贴花纸由山东淄博美陶瓷器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处理后进行低温焙烧,温度为750±10℃,加热时间5小时,停火后缓冷8小时。该陶艺制品的排气口设置在大鹏鸟的舌下,开了一个Φ2mm的圆孔,对陶体的排气十分有利。
权利要求
1.文件来源2.收文日期3.申请号4.权利要求项权利要求1一种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陶艺制品的陶体的上部是一个由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龙风鱼虫组成的图案中的一种和底部的浮雕印所组成,该图案的上下部位依其艺术要求分别施以不同材质组成的不同颜色的釉彩,并且形成清晰的分界。
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雕印乃是一个巨大的“阳印”或“阴印”的印面。
权利要求3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的方法,包括配料、成型、干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其艺术要求对不同部位施行的分步挂釉和焙烧的方法。
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依其艺术要求对不同部位施行的分步挂釉和焙烧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干燥后的陶体的下半部分用纸遮盖,对陶体的上半部分进行喷涂,采用无光釉为主与中光釉为辅的高温调和釉;(2)稍加干燥;(3)用纸遮盖陶体的上半部分及预留(拟出现文字的)部分,对陶体下半部分喷涂,作为涂层底层;随后稍加干燥,对陶体的下半部分施行点涂,作为涂层第二层;随后稍加干燥,对陶体的下半部分进行喷涂作为涂层第三层;稍加干燥,再对陶体的下部分施以甩涂与点涂相结合的工艺,对陶体表面进行局部处理,作为涂层的第四层;(4)稍加干燥;(5)将预留部分的周边用纸遮盖,对该预留部分施以薄涂,并用排笔将其扫平,采用与陶体下部基体色调一致的主色釉;(6)将陶体底部的凸起部分打磨到露出陶体本色;(7)稍加干燥;(8)入高温电窑进行高温焙烧,温度1226±10℃,加热8小时,停火后随炉缓冷16小时;(9)对预留部位,粘贴预制的“陶瓷粘贴纸”;(10)入低温电炉进行低温焙烧,缓慢加热,温度为750±10℃,加热时间5小时,停火后随炉缓冷8小时。
权利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陶体的“流陶”或“流动”效果的处理,系指在拟产生流动效果的部位或局部凸出部分,采取了局部薄涂植物油,稍加干燥后,再与其他陶体表面一起挂釉的局部处理。
权利要求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方便陶艺制品排气和防止陶体开裂在陶体图案的隐蔽处开有Φ2mm的排气孔一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带圆雕图案的陶艺制品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配料、成型、干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分步挂釉和焙烧的工艺过程。与传统的工艺相比较,分步挂釉及焙烧工艺更具特点,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使陶艺制品再现了圆雕图案的艺术美感,给人以形象逼真,釉彩丰富饱满的感觉,产生了很强的立体视觉效果。同时在陶艺制品的底部还通过浮雕方法制作了一个带有“阳模”或“阴模”的浮雕印面,使其具备了中国印的观赏效果。
文档编号B44C5/02GK1597343SQ20041015516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9日
发明者刘治宏 申请人:刘治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