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914阅读:2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态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工艺品或生态科教用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类同的是一种"生态球灯",自认为是一种科教模型或装饰灯具,它是将水、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放入封闭的容器内,经光照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生态系统;另一种类同的是"生物玩具",同样在封闭的容器中建立"生物链"。但都因其中之水没能有序流动,水体没有因此过滤,氧气或二氧化碳等供需失衡时,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生态链"难以形成,或形成后容易断裂。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和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颖的生态球。该生态球弥补了上述的不足,解决了水的有序流动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补充问题,即在封闭中流动,在流动中过滤和间接供氧和二氧化碳等。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将开口的透明球体装入水、沉水植物、水生动物等后倒置,利用大气压原理,以水封口,做到封而不闭。2、利用堵口物件内的潜水泵,将底座内的水抽入透明球内。3、利用透明球体开口处旁边分布的多个出水小孔,有时将水从中挤压出来。4、利用透明球内的防堵球或环形防堵管,有效防止通道堵塞。5、利用底座造型和拐弯管道引导被挤压出来的水在底座上打转,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根据旋涡原理,表层水容易被潜水泵吸入,从而有效供氧和二氧化碳等。6、利用潜水泵前的弹性过滤网,过滤水体并防止潜水泵堵塞。7、利用隔离网将潜水泵与弹性过滤网分离,防止弹性过滤网被潜水泵吸入而受堵。8、利用微生物腐化、分解挡在弹性过滤网上的残留物。9 、利用透明球中的沉水植物,净化水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尽展美丽,内可藏"丑陋"(于交界处的堵口物件内);口封而不死,水流而不止;水生动物、沉水植物和微生物等既能在生物链中自给,又能得到外界补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和水的流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和水流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口物件结构和内容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堵球和拐弯通道结构和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中1.透明球体,2.进水口,3.堵口物件,4.潜水泵,5.防堵球,6.拐弯管道,
7.出水口,8.底座,9.出水口,IO.拐弯管道,ll.拐弯管道,12.出水口,13.圆形浅水槽,
14.潜水泵,15.隔离网,16.弹性过滤网,17.堵口物件,18.防堵小孔,19.防堵球,20.拐弯
管道,2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待透明球体(1)安装好拐弯管道(6)和防堵球(5)后,装满水和水中的动物、植物等;用堵口物件(3)堵住开口处,该物件外面可以安装些饰品,如塔、珊瑚礁等,里面安装好潜水泵,其管道与透明球内的水相通,外围装有过滤装置,用防水胶布或卡口或螺口固定住,快速将透明球体(1)连同相关内容倒立,置于底座(8)上,用玻璃胶或卡口或螺口固定住,两者间预留有透气缝或凹槽。供电后,水被潜水泵(4)从底座(8)内抽入,经进水口 (2)流入,从出水口 (7)挤压出。 在图2中,上述底座设有圆形浅水槽(13),其圆形边缘与拐弯管道(10) (11) —同
引导水流在其中打转,因出水口 (9)和(12)走向一致,将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 在图3中,图1中所述的堵口物件(17)入口处装有弹性过滤网(16),过滤水中杂
物,而隔离网(15)能有效防止弹性过滤网(16)被水巻入并堵住潜水泵(14)。 在图4中,图1中所描述的防堵球(5)与本图防堵球(19)同指一物,该防堵球用
于挡住杂物。水被挤压进防堵小孔(18),再经出水口 (21)流出,并经拐弯管道(20)改道,
达到旋转的目的。
权利要求一种生态球,透明球体内装有水、沉水植物、水生动物、装饰品等,其特征是,上面是倒置的透明球体,下面是可装少量水的底座,中间是隐藏安装潜水泵和过滤装置的堵口物件,三者合为一体。
2. 根据权力1所述的生态球,其特征是透明球体开口处周边留有多个出水小孔。
3. 根据权力2所述的生态球,其特征是上述的多个小孔上安装了相应的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内端安装了防堵球或环形防堵管,外端安装了拐弯管道。
4. 根据权力3所述的生态球,其特征是防堵球或环形防堵管道上的进水口众多但口径较小;而出水口的口径较大。
5. 根据权力3所述的生态球其特征是拐弯管道的出水口走向排列一致,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专利摘要生态球是一种把水、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装饰品等等置于倒置的透明容器中,并形成“生物链”的生态工艺品或科教用品。其中,利用大气压原理,用底座里的水,封住透明容器中的水,做到封而不闭。利用连通气原理和压强规律,借助封口物件和隐藏其中的潜水泵,让内外之水有序纵向流动,水流不息。利用回流现象,做到透明球中之水有急有缓,提供激烈运动和休养生息两个不同场所。利用微生物和有益菌腐化净化原理,借助弹性过滤网,做到进水口永远畅通。利用防堵球或环形防堵管道等,做到出水口永远不堵,而污水污物依然排出。利用旋涡原理,借助拐弯管道和底座圆形腹腔引导水流横向旋转,做到边流动边供氧。
文档编号B44C5/00GK201516781SQ20092015499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王晋寿 申请人:王晋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