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

文档序号:266240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蚕茧表面上方便作画且着色清晰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先将蚕茧表面的丝毛清除,然后将蚕茧通过干燥机在180度以上,且300度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30~40分钟,用高压气泵通过针管将填充物注入到蚕茧的内部,将蚕茧内部的空间填满,将固化剂和溶剂以1:6~1:10的比例进行配比,然后喷洒在蚕茧的表面做固化防腐处理,将进行固化防腐处理后的蚕茧进行自然干燥处理;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它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方便、效果好等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蚕茧上作画是比较难实现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蚕茧的的质地比较柔软,表面比较粗糙、不平整等问题;从而使得在蚕茧上很难进行作画,即便能进行作画,也存在着色难的问题。
[0003]针对以上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蚕茧表面上方便作画且着色清晰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步骤如下:
[0006]第一步,先将蚕茧表面的丝毛清除;
[0007]第二步,然后将蚕茧通过干燥机在180度以上,且300度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30?40分钟;
[0008]第三步,用高压气泵通过针管将填充物注入到蚕茧的内部,将蚕茧内部的空间填满;
[0009]第四步,将固化剂和溶剂以1:6?1:10的比例进行配比,然后喷洒在蚕茧的表面做固化防腐处理;
[0010]第五步,将进行固化防腐处理后的蚕茧进行自然干燥处理。
[0011]作为优选,第三步当中的填充物可以是纤维、织物面料、棉花、海绵中的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0012]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通过该固化平整及防腐技术对蚕茧进行处理之后,在蚕茧表面进行作画就很方便了,且着色也十分清晰;且经过本方法处理后,只要把蚕茧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下,这种处理过后的蚕茧可以放置10年不变形及硬度不变化;由于针管的外径较小,在蚕茧上穿孔注入填充物后,拔出针,不会在蚕茧上留下明显孔痕,不会破坏茧面,对在茧面上作画不造成任何影响。根据以上所述,它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方便、效果好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步骤如下:
[0015]第一步,先将蚕茧表面的丝毛清除;
[0016]第二步,然后将蚕茧通过干燥机进行200度的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33分钟;[0017]第三步,用高压气泵将织物面料通过针管注入到蚕茧的内部,将蚕茧内部的空间填满;
[0018]第四步,将固化剂和溶剂以1:6的比例进行配比,然后喷洒在蚕茧的表面做固化防腐处理;
[0019]第五步,将进行固化防腐处理后的蚕茧进行自然干燥处理。
[0020]实施例2:
[0021]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步骤如下:
[0022]第一步,先将蚕茧表面的丝毛清除;
[0023]第二步,然后将蚕茧通过干燥机进行250度的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35分钟;
[0024]第三步,用高压气泵通过针管将织物面料和棉花混合注入到蚕茧的内部,将蚕茧内部的空间填满;
[0025]第四步,将固化剂和溶剂以1:8的比例进行配比,然后喷洒在蚕茧的表面做固化防腐处理;
[0026]第五步,将进行固化防腐处理后的蚕茧进行自然干燥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先将蚕茧表面的丝毛清除; 第二步,然后将蚕茧通过干燥机在180度以上,且300度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30?40分钟; 第三步,用高压气泵通过针管将填充物注入到蚕茧的内部,将蚕茧内部的空间填满;第四步,将固化剂和溶剂以1:6?1:10的比例进行配比,然后喷洒在蚕茧的表面做固化防腐处理; 第五步,将进行固化防腐处理后的蚕茧进行自然干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当中的填充物是纤维、织物面料、棉花、海绵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茧固化平整及防腐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当中的填充物是纤维、织物面料、棉花、海绵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文档编号】B44D3/00GK103991331SQ20141021228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0日
【发明者】陈建清 申请人:陈建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