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珐琅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41015发布日期:2018-12-19 07:07阅读:11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珐琅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珐琅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珐琅器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雍容华贵的造型、富丽堂皇的色彩、寓意吉祥的纹饰以及超凡脱俗的展现手法,至今仍魅力不减。

现有的珐琅器制作工艺很繁复,要经过锤胎、掐丝、填料(珐琅釉)、烧结、磨光、鎏金等多项工艺,每项工艺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可疏忽,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尤其是造型奇特的掐丝珐琅器,如人物、走兽的瓶件等,制作难度很高,非一般工匠可以完成。

而目前干筛珐琅的技法是将玻璃质地的珐琅粉末如糖粉般洒落,施以金属表面,经过高温烧制层层多迭,附于在金属胎体形成釉彩的复合工艺,受国外现代首饰设计师的偏爱,因为其独特效果会带来更为特别的视觉感受。但该方法工艺较为复杂,所烧制的图案较为刻板、僵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珐琅加工方法。

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将金属丝紧密缠绕在待加工的金属器表面;

(2)将步骤(1)中处理好的金属器表面通过干筛的方法均匀筛上珐琅粉,并进行一次烧制;

(3)将步骤(2)中一次烧制完成后的金属器取出冷却,取下金属器表面缠绕的金属丝;

(4)向步骤(3)中所得的金属器表面金属丝留下的凹槽中填充珐琅粉,并进行二次烧制;

(5)取出二次烧制完成的金属器,冷却,即得目标珐琅器。

进一步的,步骤(1)中金属器为铜器,金属丝为铜丝。

步骤(1)中金属丝与金属器表面的间隙小于1mm。

步骤(1)中金属丝根据目标珐琅器需要,缠绕成相应的图案。

步骤(2)中一次烧制的温度700-750℃,烧制时间90s-120s。

步骤(2)中干筛珐琅粉的筛网为-200目。

步骤(4)中二次烧制的温度650-700℃,烧制时间90s-120s。

步骤(4)中填充珐琅粉的细度不大于100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基于现有干筛珐琅方法,通过在金属器表面缠绕金属线,更为简单、方便的制作图案随性或复杂的珐琅器,而且通过对珐琅粉细度的控制,简化了珐琅器的磨光等工艺,使制作的珐琅器更符合现代的简约之美。而且本发明在珐琅上烧丝的技法还有很多的可能性,比如改变金属丝的粗细;改变金属丝的形状,可以是随心所欲的曲线,也可以是几何呈态的直线,或者是精心拗成的图形等等,都可以在珐琅上留下你想要的痕迹。还可以和其他干筛珐琅技法相结合,创造出多层次的自然和谐的色彩绚丽丰富的视觉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珐琅器加工方法繁复等问题,提供一种珐琅加工方法。

该方法大致步骤如下:

(1)将金属丝紧密缠绕在待加工的金属器表面;

(2)将步骤(1)中处理好的金属器表面通过干筛的方法均匀筛上珐琅粉,并进行一次烧制;

(3)将步骤(2)中一次烧制完成后的金属器取出冷却,取下金属器表面缠绕的金属丝;

(4)向步骤(3)中所得的金属器表面金属丝留下的凹槽中填充珐琅粉,并进行二次烧制;

(5)取出二次烧制完成的金属器,冷却,即得目标珐琅器。

在具体应用中,烧制一件表面有多种流线型的珐琅瓶的步骤如下:

首先,取直径3mm、2mm和1mm的铜丝,按照设定流线,紧密贴合缠绕在代加工的铜制瓶上;

然后,取200目筛子,将选定的珐琅粉均匀筛洒在缠绕好铜丝的铜制瓶表面,在750℃的环境下烧制1min30s,取出冷却;

进一步,将冷却后的铜制瓶上的铜丝全部小心取下,在铜丝留下的凹槽中根据目标需要填充相应的-200目的珐琅粉,并在700℃的环境下进行再次烧制,烧制时间1min;

最后,取出再次烧制的铜制瓶,冷却后即得目标珐琅器。

上述烧制过程中,第一遍珐琅的烧制为底色,可以一种颜色也可以多种颜色互相渐变,或结合其他干筛珐琅技法烧制,第二遍珐琅的烧制也就是在金属丝留下的凹槽填色,可以在丝状的凹槽内填充各种颜色。方法简单易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珐琅加工方法,属于珐琅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在金属器上紧密缠绕金属线,然后将缠绕金属性的金属器表面通过干筛均匀筛好珐琅粉,并进行一次烧制,一次烧制完成后,待金属器冷却,取下金属器表面缠绕的金属线,继续向金属器表面金属线留下凹槽内填充珐琅粉,进行二次烧制,二次烧制完成冷却后,即得目标珐琅器。该方法操作简单,与现有珐琅加工方法相比,适应面广,能够加工出更加自然灵动,表面具有凹凸起伏质感的珐琅器。

技术研发人员:韦雨溦;郝依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韦雨溦
技术研发日:2018.07.24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