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微景观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723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生态微景观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微景观配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微景观盆。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生态微景观盆体结构多为圆形或者异形环形结构,观赏性不强。而且多见于陶瓷盆体,不易加工为一侧开口形状。或者塑料盆体,若设置一侧开口会影响其整体强度,容易造成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生态微景观盆存在观赏性不强或制作难度大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加工且具有很好观赏性能的生态微景观盆。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生态微景观盆,包括盆体,盆体分别包括两后壁和两前壁,两后壁垂直连接,两前壁之间存在间隙,在两前壁的底部连接有挡边;两后壁与两前壁之间依次倾斜连接有两侧的后侧壁和两侧的前侧壁;同时在两前壁的内侧设置有衬板,衬板高度高于挡边高度,低于两前壁高度;盆体的底板分别与各壁的底部连接。
[0005]所述两前壁的侧边缘设置为圆弧过渡边。
[0006]在所述盆体内设置有浮石层、火山石层和麦饭石层。
[0007]所述浮石层、火山石层和麦饭石层自上而下排列,或者自前而后交错排列,或自左向右交错排列。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一侧设置开口的半封闭结构利于观赏,衬板可以采用半透明或透明材质,造型美观。两前壁的侧面外露部分采用圆弧过渡,效果好,且容易实现。浮石层、火山石层和麦饭石进一步提高了观赏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盆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设置垫层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标号11和12为后壁,21和22为后侧壁,31和32为前侧壁,41和42为前壁,5为挡边,6为底板,7为衬板,8为浮石层,9为火山石层,10为麦饭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出详细的描述:
[0013]实施例1:参见图1,生态微景观盆的盆体分别包括两后壁11和12、两前壁41和42,两后壁11和12垂直连接,两前壁41和42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在两前壁41和42的底部连接有挡边5。两后壁11和12与两前壁41和42之间依次倾斜连接有两侧的后侧壁21和22、两侧的前侧壁31和32。
[0014]同时在两前壁的内侧设置有衬板7,衬板7高度高于挡边高度,低于两前壁高度;衬板7可以采用透明材质。盆体的底板6分别与各壁的底部连接。
[0015]所述两前壁的侧边缘设置为圆弧过渡边。
[0016]实施例2:参见图2,在所述盆体内设置有浮石层、火山石层和麦饭石层。所述浮石层8、火山石层9和麦饭石10层自上而下排列,或者自前而后交错排列,或自左向右交错排列。
【主权项】
1.一种生态微景观盆,包括盆体,其特征是:盆体分别包括两后壁和两前壁,两后壁垂直连接,两前壁之间存在间隙,在两前壁的底部连接有挡边;两后壁与两前壁之间依次倾斜连接有两侧的后侧壁和两侧的前侧壁;同时在两前壁的内侧设置有衬板,衬板高度高于挡边高度,低于两前壁高度;盆体的底板分别与各壁的底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微景观盆,其特征是:所述两前壁的侧边缘设置为圆弧过渡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微景观盆,其特征是:在所述盆体内设置有浮石层、火山石层和麦饭石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微景观盆,其特征是:所述浮石层、火山石层和麦饭石层自上而下排列,或者自前而后交错排列,或自左向右交错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微景观盆,包括盆体,盆体分别包括两后壁和两前壁,两后壁垂直连接,两前壁之间存在间隙,在两前壁的底部连接有挡边;两后壁与两前壁之间依次倾斜连接有两侧的后侧壁和两侧的前侧壁;同时在两前壁的内侧设置有衬板,衬板高度高于挡边高度,低于两前壁高度;盆体的底板分别与各壁的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一侧设置开口的半封闭结构利于观赏,衬板可以采用半透明或透明材质,造型美观。两前壁的侧面外露部分采用圆弧过渡,效果好,且容易实现。浮石层、火山石层和麦饭石进一步提高了观赏性和实用性。
【IPC分类】B44C5/00
【公开号】CN204936649
【申请号】CN201520635152
【发明人】岳鑫, 王红光
【申请人】岳鑫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