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12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使用液晶透镜进行三维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设置将像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等形成为矩阵状的TFT基板、以及与TFT基板相对置并在TFT基板的与像素电极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滤色器等的对置基板,在TFT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插入液晶而形成了显示区域。并且,通过按每个像素控制液晶分子对光的透过率,形成了图像。对于液晶,由于只能够控制偏振光,因此来自背光灯的光在输入到TFT基板之前被下偏振板进行偏振,在由液晶层接受控制之后,在上偏振板中再次接受偏振光并射出到外部。因而,来自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射光是偏振光。目前提出了各种对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所形成的图像进行三维化的方法。其中,从 为了观看三维图像而不需要特殊的眼镜、能够对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进行切换等出发,尤其是在小型显示装置中关注着在液晶显示面板上配置液晶透镜的方法。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如下一种结构液晶透镜在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插入液晶分子,在上基板上将上基板电极图案形成为长条状,在下基板上形成整体平面的下基板电极图案,液晶分子沿着通过对上基板电极图案与下基板电极图案施加电压而形成的电场进行取向,由此形成透镜。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利用了通过上基板电极图案与下基板电极图案间的纵向电场形成的电场的液晶透镜中,将上基板电极图案与下基板电极图案形成为同样的图案,但是在上基板和下基板中旋转90°C进行配置。由此,利用对上基板电极图案与下基板电极图案施加电压的施加方法,能够将透镜的朝向旋转90 V,在画面是横向时以及纵向时的任一情况下都能够进行三维显示。专利文献I :日本特许第286246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表2009-520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图10至图13是液晶透镜10以及使用了液晶透镜10的3D显示的概要。此外,在本说明书中,2D显示是指二维显示,3D显示是指三维显示。液晶透镜10是在形成有电极的两个基板中插入液晶得到的结构,是与液晶显示元件相同的结构。但是,其用途并不是如所谓的显示用液晶显示器那样控制偏振方向,因此不使用偏振板。图10是表示形成在夹持有液晶的两个基板上的电极的概要的图。用实线以横向较长的矩形描绘出的图案是下基板30的电极。用虚线描绘出的长方形是上基板20的电极。描绘出文字A、B的长方形表示从外部提供电压的电极端子,将电极端子与上述基板的电极连接的线表示布线。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也将与电极端子A连接的电极称为电极A、将与电极端子B连接的电极称为电极B。在此,上下基板的图案没有本质上的限制,因此也可以是相反的。由于需要使光透过,因此至少覆盖显示部整体的虚线的电极由ITO等透明电极形成。图10中用Pl表示的箭头是下基板的摩擦方向,用P2表示的箭头是上基板的摩擦方向。所插入的液晶在没有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以长轴侧朝向该箭头方向的方式进行取向。图11是图10中的Y-Y截面图。下基板30侧的电极被设定成配置在液晶透镜10下的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两个像素被配置在两个电极之间。实际上,两个像素的间距与电极间距并不相同,根据假设的视点位置适当地进行设计。图11是使上下电极形成相同的电压的情况、即没有对液晶施加电压的状态,表示液晶透镜10为关闭的状态。此时,液晶全部朝向由摩擦处理所规定的取向方向,因此液晶透镜10对于透射光是光学上均匀的介质,不起任何作用。即,直接输出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二维图像。图12是对液晶透镜10的上下电极施加电压并改变液晶取向方向的状态,是液晶 透镜10为开启的状态。此时,与普通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同样地为了防止液晶劣化而施加交流电压。上基板20的电极是整面电极,下电极是局部存在的电极,因此对液晶施加的电场在图中横竖方向上并不均匀,沿着从下部的局部存在的电极朝向上部的整面电极的放射状(抛物线状)的电场,液晶分子也形成如图所示的放射状的取向。液晶分子50具有双折射性,通过光的偏振光中的分子的长度方向(长轴方向)的成分变为异常光,折射率较高,与其正交的成分变为寻常光,折射率低于异常光。之间的角度只要通过向量分解的要点分解为异常光成分和寻常光成分进行考虑即可。由于该双折射性,液晶如图12那样进行取向。在入射光、即来自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射光的偏振方向40与液晶透镜10的摩擦方向大致平行的情况下,入射光通过液晶透镜10时的高折射率部分(异常光部分)与低折射率部分的比例根据位置而不同。在此,如图10和图11所示,液晶分子50的长轴方向与决定液晶的初始取向的摩擦方向是一致的。图12中的表示凸透镜11的边界面的虚线示意性地示出了该高折射率部分和低折射率部分的边界面。这样,在液晶内产生与凸型透镜相同的效果。当在该凸型透镜效果下如图12所示那样配置液晶显示面板100的两个像素时,第一像素200的光主要将行进方向改变为图上右侧,第二像素300的光主要将行进方向改变为图上左侧。在图12中,第一像素200和第二像素300中的r、g、b分别表示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以后是相同的。通过适当地设计该液晶透镜10和液晶显示面板100,在第一像素200、第二像素300中分别显示右眼用、左眼用的信号,由此通过将第一像素200的光引导至观测者的右眼,将第二像素300的光引导至观测者的左眼,能够使观测者识别为3D图像。图13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100中的右眼用像素、左眼用像素以及液晶透镜中的下电极图案31的关系的俯视图。在图13的液晶显示面板100中,右眼用像素用Al A4表示,左眼用像素用BI B4表示。图14表示液晶透镜10中的下基板电极图案31的图案形状和液晶透镜10的摩擦方向。在图14中,上基板的摩擦方向P1、下基板的摩擦方向P2都是横方向。另外,从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射偏振方向40也同样地是横方向。图15表示在图14所示的液晶透镜10中不在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施加电压时的截面图,图16是表示在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施加电压时的截面图。另外,在海边进行钓鱼等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由于从水面反射的光入射而不容易观看景色的情形,有时使用如图17所示那样的偏振光太阳镜。偏振光太阳镜的透射变光轴如图17所示那样是垂直方向。但是,在如图14 图16所示那样的液晶透镜中,出射偏振轴是横方向。因而,在使用了偏振光太阳镜的情况下,通过了液晶透镜的光无法通过偏振光太阳镜,因而无法观看具有液晶透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通过了图14 图16所示的液晶透镜的光的偏振轴是图18中的箭头B的方向。偏振光太阳镜的透射偏振轴是垂直方向,因此通过了图14 图16所示的液晶透镜的光无法由偏振光太阳镜识别。另一方面,如果通过了液晶透镜的光的偏振轴是图18中的箭头A的方向,则出射光能够通过偏振光太阳镜。图19 图21是将从液晶透镜射出的光的偏振轴设为垂直方向的结构的液晶透镜。在图19中,下基板的摩擦方向P1、上基板的摩擦方向P2也是垂直方向。另外,从液晶显示面板射出的光的偏振轴方向也是垂直方向。因而,通过了图19 图21所示的液晶透镜10的光能够由偏振光太阳镜进行识别。图20是不在图19所示的液晶透镜10的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施加电压的情况,图21是施加了电压的情况。在图20中,液晶分子没有受到调制,因此来自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射光直接通过液晶透镜10。在图21中,在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施加电压,形成液晶透镜,能够进行三维显示。另外,通过液晶透镜10的光的偏振轴是垂直方向,因此能够使用偏振光太阳镜进行识别。在图19中,为了通过液晶分子形成凸型透镜,而形成液晶分子旋转90度,并且沿着电场进行取向,但是在发明人的实验中可知,通过该方法难以获得实现清晰的3D显示的液晶透镜。考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液晶分子旋转90度时,在旋转方向上没有限制,因此能够形成逆旋转等取向不同的范围、所谓的区域,扰乱寻常光与异常光的边界面。因而,本发明的第一课题在于在带有能够进行三维显示的液晶透镜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使用了偏振光太阳镜的情况下,能够清晰地识别来自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另一方面,在近来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用途中,附加有例如便携式电话那样能够切换竖屏(纵型显示)和横屏(横型显示)来进行显示的功能。为了支持该功能,3D用面板也需要纵横切换功能。图22是在液晶透镜10中能够进行纵横切换的以往的公开技术的例子。与图10同样地,实线是下基板电极图案31,虚线是上基板电极图案21。在这种情况下,上基板20、下基板30都由形成局部电极的较细的电极和相对于对置基板的细电极为较粗的电极构成,其中该较粗的电极与整面基板相当。A、B、C、D是用于对各个电极图案施加电压的端子电极。另外,设A、B、C、D也指对应的电极。图23、图24分别是形成沿图22的横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的液晶透镜10时的截面图,发生与图11和图12中说明的情况大致相同的情况,作为液晶透镜10而发挥功能。图23和图24与图11和图12的不同点在于,在图24中在电极A与电极C之间产生横向电场,但是该横向电场与摩擦方向大致相同,因此不会对液晶的取向以及透镜效果产生致命性的影响。图25和图26是图22的X_X方向的截面图。图25是未对液晶施加电压的情况,表示2D显示的情况。图中用圆表示的液晶分子50表示长轴朝向上部电极的长度方向、SP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图26表示在上基板20的电极B与其它的电极A、C、D之间施加电压以产生电场的情况。与图12或图24同样地沿着从B朝向C的放射状的电场,液晶重新取向,下面形成凸型的透镜形状,但是此时,同时在上基板20上的电极B、D之间产生横向电场,沿着该电场,液晶也重新取向。由于该横向电场,不仅液晶透镜10的形状被破坏,在发明人的实验中,还观测到(由于液晶区域的变化)由于横向电场有时透镜效果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消失的情形,可知很难进行本方式中的画面的纵横切换的实用化。因而,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实现具有能够对画面切换纵横、能够进行3D显示的液晶透镜10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具体的方法如下。(I)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配置有液晶透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该第一像素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该第二像素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上述液晶透镜是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结构,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多个条状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预定的间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在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有整体平面的电极,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l是第二方向,其与来自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的偏振轴一致且是与上述第一方向形成直角的方向,针对上述第二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2与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l形成的角度为90度±5度。(2)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配置有液晶透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该第一像素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该第二像素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上述液晶透镜是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结构,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多个条状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预定的间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在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有整体平面的电极,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l是第二方向,其与来自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的偏振轴一致且是与上述第一方向形成直角的方向,针对上述第二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2与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l形成的角度为45度至90度。(3)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配置有液晶透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像素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一间隔排列,上述像素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形成直角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以第二间隔排列,上述液晶透镜是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结构,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多个宽度窄的条状的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与为上述第二间隔两倍的间隔对应地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在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宽度宽的第二电极以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二基板上宽度窄的条状的第三电极和宽度宽的条状的第四电极交替地存在,且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且以预定的间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三电极与为上述第一间隔两倍的间隔对应地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针对上述第一基板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是上述第二方向,针对上述第二基板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是第一方向,上述第一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上述第三电极以及上述第四电极能够施加互不相同的电压。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使用偏振光太阳镜也能够进行三维图形识别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即使对画面切换纵、横也能显示三维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I是表示实施例I的液晶透镜的电极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未施加电压时的图I的Y-Y截面图。
图3是施加了电压时的图I的Y-Y截面图。图4是表示实施例2的液晶透镜的电极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例3的液晶透镜的电极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未施加电压时的图5的X-X截面图。图7是施加了电压时的图5的X-X截面图。图8是未施加电压时的图5的Y-Y截面图。图9是施加了电压时的图5的Y-Y截面图。图10是表示现有例的液晶透镜的电极结构的俯视图。图11是未施加电压时的图10的Y-Y截面图。图12是施加了电压时的图10的Y-Y截面图。图13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像素与液晶透镜的下基板电极图案的关系的平面示意图。图14是在液晶透镜中将摩擦方向设为水平方向时的俯视图。图15是在图14的液晶透镜中未施加电压时的截面图。图16是在图14的液晶透镜中施加了电压时的截面图。图17是表不偏振光太阳镜中的透射偏振轴的图。图18是表示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出射光的偏振轴的例子。图19是在液晶透镜中将摩擦方向设为垂直方向时的俯视图。图20是在图19的X-X截面中未施加电压的情况。图21是在图19的X-X截面中施加了电压的情况。图22是表示能够进行画面的纵横切换的、现有例中的液晶透镜的电极结构的俯视图。图23是在图22的X-X截面中未施加电压的情况。图24是在图22的X-X截面中施加了电压的情况。图25是在图22的Y-Y截面中未施加电压的情况。图26是在图22的Y-Y截面中施加了电压的情况。附图标记的说明10液晶透镜
11凸透镜20上基板21上基板电极图案30下基板31下基板电极图案
40来自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射光偏振方向50液晶分子60电力线100液晶显示面板200 第一像素300 第二像素AA电极、A端子BB电极、B端子CC电极、C端子DD电极、D端子r红色子像素g绿色子像素b蓝色子像素Pl下基板摩擦方向P2上基板摩擦方向400偏振光太阳镜500偏振光太阳镜透射偏振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作为使液晶分子进行初始取向的朝向,使用摩擦方向这样的用语,作为使液晶进行初始取向的取向处理,也存在光取向处理的情况,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光取向的情况。[实施例I]图I是表示实施例I的液晶透镜10中的电极构造以及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的俯视图。图I的电极构造与图10所示的电极构造详图,因此省略说明。图I与图10的不同点在于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与图10相同,是与下基板电极图案31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是与下基板电极图案31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因而,在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夹持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是形成扭转的结构。图2是图I的液晶透镜10的Y-Y方向的截面图。图2的结构除了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和液晶分子50的初始取向以外,与图11相同,因此省略构造的详细说明。在图2中,液晶显示面板100的出射光的偏振轴的方向与液晶透镜10的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相同,为横方向。但是,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是与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形成直角的方向。因而,液晶分子50在下基板30附近取向为与纸面平行,在上基板20附近取向为与纸面垂直,形成了所谓的TN(Twisted Nematic :扭曲向列)结构。图2是没有在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施加电压的状态。图3是在与图2相同的构造中在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施加电压来形成凸透镜状的液晶透镜10的情况。液晶透镜10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圆柱形透镜。在使用这样的透镜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虽然亮度多少也有些下降,但是能够得到可足以供实际使用的图像。估计这是因为在透镜10的中央附近还剩余TN效果,以感觉不到亮度下降的程度残留有旋光成分。因而,根据图I 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能够使从液晶透镜10射出的偏振光的变更轴与偏振光太阳镜400的偏振轴相一致,因此即使使用偏振光太阳镜400也能够识别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实施例2]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除了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P2以外与实施例I的图I相同。在图4中,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P2相对于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Pl倾斜了预定的角度Θ。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偏振光太阳镜400识别具有液晶透镜10的3D图像。也就是说,在Θ正好为90度的情况下,能够看到最亮的3D图像,但是即使将Θ设为90度以外,也能够以预定的亮度识别3D图像。也就是说,不会像现有例那样使用偏振光太阳镜400时完全看不到图像。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通过将Θ设为45度,在观看二维图像(2D)的情况下,在将画面切换为纵方向、横方向时,同样能够看到纵方向、横方向的图像。[实施例3]在近来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用途中,附加有例如便携式电话那样能够切换竖屏(纵型显示)和横屏(横型显示)来进行显示的功能。为了支持该用途,3D用面板也需要纵横切换功能。图22及其截面图23 图26记载了以往的能够进行3D切换的液晶透镜的结构以及其问题点。现有例中的最大问题点在于,在图26中,在上基板上的电极B、D之间产生横向电场,沿着该电场,液晶也重新进行取向。由于该横向电场,不仅液晶透镜10的形状被破坏,由于液晶区域的变化,由于横向电场,透镜效果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消失。本发明用于处理该问题,图5是本发明的电极结构的俯视图。图5的电极结构与图22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即,实线表示下基板30的电极图案31,虚线是上基板20的电极图案21。图5与图22的不同点在于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是与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形成直角的方向。由此,在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之间夹持的液晶形成扭转构造。在此,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Pl与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P2形成直角是最佳的,在90度±5度的范围内也能够充分地进行动作。图6是未对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施加电压时的图5的X-X截面图。在图6中,下基板30在与纸面平行的方向上进行摩擦,上基板20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摩擦。从液晶显示面板射入到液晶透镜的光将偏振轴改变90度方向而从上基板射出。图7是对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施加了电压时的图5的X-X截面图。在图7中,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与图6所说明的相同。在图7中,在上基板20的电极A、与下基板30的电极B和电极C之间施加了电压。沿着由该电压产生的电力线,液晶分子进行取向,形成凸透镜。该动作与在实施例I的图2以及图3中所说明的相同。图8是未对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施加电压时的图5的X-X截面图。在图8中,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形成为纸面水平方向,下基板的摩擦方向形成为纸面垂直方向。从液晶显示面板10射出的光使偏振轴的方向改变90度后从上基板射出。当将图8与图6进行比较时,形成为上下颠倒。图9是对上基板20与下基板30施加了电压时的图5的Y-Y截面图。在图9中,上基板20和下基板30的摩擦方向与图8中所说明的相同。在图9中,对上基板20的电极D、B与下基板30的电极C之间施加了电压。沿着由该电压产生的电力线,液晶分子50进行取向,形成凸透镜。该凸透镜的朝向是下侧。但是该动作与在实施例I的图2以及图3中已经说明的动作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当将图7与图9进行比较时,图9只是与图7形成了上下颠倒的关系。因而,在图9中也能够稳定地进行三维显示。这样,根据本发明,在能够进行纵横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稳定地进行3D·显示。此外,通过将液晶透镜10的上基板20的摩擦方向相对于地面设为直角方向,在使用了偏振光太阳镜400的情况下也能够识别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配置有液晶透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该第一像素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该第二像素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 上述液晶透镜是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多个条状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预定的间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 在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有整体平面的电极, 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D是与来自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的偏振轴一致、且与上述第一方向成直角方向的第二方向, 针对上述第二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2)与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l)形成的角度为90度±5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针对上述第二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2)与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l)形成的角度为90度。
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配置有液晶透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该第一像素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该第二像素具有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 上述液晶透镜是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多个条状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预定的间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 在上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有整体平面的电极, 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D是与来自上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的偏振轴一致、且与上述第一方向成直角方向的第二方向, 针对上述第二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2)与针对上述第一基板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Pl)形成的角度为45度至90度。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上配置有液晶透镜,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在第一方向上排列而成的像素在第一方向上以第一间隔排列,上述像素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形成直角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以第二间隔排列, 上述液晶透镜是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结构, 在上述第一基板上,多个宽度窄的条状的第一电极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与为上述第二间隔两倍的间隔对应地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在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宽度宽的第二电极以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第二基板上宽度窄的条状的第三电极和宽度宽的条状的第四电极交替地配置,且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且以预定的间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上述第三电极与上述第三电极与为上述第一间隔两倍的间隔对应地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针对上述第一基板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是上述第二方向,针对上述第二基板的 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方向是第一方向, 上述第一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上述第三电极以及上述第四电极能够施加互不相同的电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能够进行三维显示,并且使用偏振光太阳镜也能够识别画面,并能够进行画面的纵横切换的。在与液晶显示面板相邻接的第一基板上,在与来自液晶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的偏振轴相同的第一方向上实施摩擦(P1),夹持液晶层,在第二基板上,在与第一方向形成直角的方向即第二方向上实施摩擦(P2)。通过将第二方向P2设为与偏振光太阳镜的偏振轴相同的方向,即使使用偏振光太阳镜也能够识别图像。通过将交替地配置有宽度宽的电极与宽度窄的电极而形成的电极图案配置在与上基板和下基板垂直的方向上,并将下基板的摩擦方向(P1)与上基板的摩擦方向(P2)设为直角方向,能够进行稳定的三维显示。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2736330SQ20121010494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
冈真一郎, 宫沢敏夫, 杉田辰哉, 齐藤辉儿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