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30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电泳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泳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子纸以及电子书采用电泳显示技术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电泳显示器主要是由前面板(frontplanelaminate,fpl)、晶体管阵列基板以及夹设于前面板与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所组成。当电泳显示器欲通过外部电路与其他电子装置电性连接时,此外部电路是插设于部分显示介质层与部分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此时,电泳显示器会因为此外部电路的插设而造成整体结构产生表面不平整的现象,意即插设外部电路之处产生向上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适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电泳显示装置包括驱动阵列基板、电泳显示薄膜以及第一光学胶层。电泳显示薄膜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上,且包括可挠性基材以及显示介质层。可挠性基材具有配置区及接合区,其中配置区围绕接合区。外部电路配置于可挠性基材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且外部电路位于接合区且延伸至驱动阵列基板外。显示介质层配置于可挠性基材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且位于配置区。第一光学胶层配置于显示介质层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其中外部电路的厚度小于显示介质层的厚度加上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异方性导电胶层,配置于外部电路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介质层与外部电路之间具有间隙,而异方性导电胶从间隙溢出且覆盖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隙为0.1毫米至2.0毫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部电路为芯片-软片接合型外部电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阵列基板包括主动式阵列基板或被动式阵列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层,配置于电泳显示薄膜上;以及第二保护层,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上,且电泳显示薄膜与驱动阵列基板位于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光学胶层,配置于电泳显示薄膜与第一保护层之间;以及第三光学胶层,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与第二保护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介质层包括多个显示介质,每一显示介质包括电泳液以及分布于电泳液中的多个带电粒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介质层包括多个显示介质,每一显示介质包括电泳液、分布于电泳液中的多个带电粒子以及微杯结构。微杯结构设置于可挠性基材上且与第一光学胶层接合,以将电泳液与带电粒子封合于微杯结构内。

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适于与外部电路电性连接,电泳显示装置包括驱动阵列基板、电泳显示薄膜以及第一光学胶层。外部电路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上且延伸至驱动阵列基板外。电泳显示薄膜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上且包括可挠性基材以及显示介质层。显示介质层配置于可挠性基材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第一光学胶层配置于显示介质层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其中外部电路的厚度小于等于可挠性基材的厚度加上显示介质层的厚度以及加上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异方性导电胶层,配置于外部电路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介质层与外部电路之间具有间隙,而异方性导电胶从间隙溢出且覆盖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间隙为0.1毫米至2.0毫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部电路为芯片-软片接合型外部电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阵列基板包括一主动式阵列基板或 一被动式阵列基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层,配置于电泳显示薄膜以及外部电路上;以及第二保护层,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上,且电泳显示薄膜与驱动阵列基板位于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泳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光学胶层,配置于电泳显示薄膜与第一保护层之间以及外部电路与第一保护层之间;以及第三光学胶层,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与第二保护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介质层包括多个显示介质,每一显示介质包括电泳液以及分布于电泳液中的多个带电粒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介质层包括多个显示介质,每一显示介质包括电泳液、分布于电泳液中的多个带电粒子以及微杯结构。微杯结构设置于可挠性基材上且与第一光学胶层接合,以将电泳液与带电粒子封合于微杯结构内。

基于上述,由于本发明的外部电路是配置于电泳显示薄膜的可挠性基材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且外部电路的厚度小于显示介质层的厚度加上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或者是,外部电路是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上,且外部电路的厚度小于等于可挠性基材的厚度加上显示介质层的厚度以及加上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因此,插设外部电路之处不会产生向上突出,故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可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电泳显示薄膜的仰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a、10b:外部电路;

100a、100b、100c、100d:电泳显示装置;

110:驱动阵列基板;

120a、120b:电泳显示薄膜;

122a、122b:可挠性基材;

123a:配置区;

124a、124b:显示介质层;

125a:接合区;

127a、127b:显示介质;

128a、128b:电泳液;

129a、129b:带电粒子;

129c:微杯结构;

130:异方性导电胶;

130a:第一光学胶层;

130b:第二光学胶层;

130c:第三光学胶层;

150a:第一保护层;

150b:第二保护层;

g:间隙;

t1、t2、t3、t1’、t4’: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电泳显示装置的电泳显示薄膜的仰视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在本实施例中,电泳显示装置100a适于与外部电路10a电性连接。电泳显示装置100a包括驱动阵列基板110、电泳显示薄膜120a以及第一光学胶层130a。电泳显示薄膜120a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110上,且包括可挠性基材122a以及显示介质层124a。可挠性基材122a具有配置区123a及接合区125a,其中配置区123a围绕接合区125a。外部电路10a配置于可挠性基材122a与驱动阵列基板110之间,且外部电路10a位于接合区125a且延伸至驱动阵列基板110外。显示介质层124a配置于可挠性基材122a与驱动阵列基板110之 间且位于配置区123a。第一光学胶层130a配置于显示介质层124a与驱动阵列基板110之间,其中外部电路10a的厚度t1小于显示介质层124a的厚度t2加上第一光学胶层130a的厚度t3。

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驱动阵列基板110例如是主动式阵列基板或被动式阵列基板,于此并不加以限制。驱动阵列基板110的目的在于驱动电泳显示薄膜120a中的显示介质层124a。本实施例的显示介质层124a包括多个显示介质127a,其中每一显示介质127a包括电泳液128a以及分布于电泳液128a中的多个带电粒子129a。简言之,本实施例的显示介质127a例如是微胶囊式结构。此外,本实施例的可挠性基材122a的材质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trephthalate,pet),但并不以此为限。外部电路10a例如是芯片-软片接合(chiponfilm)型外部电路,但并不以此为限。

再者,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a还包括异方性导电胶130,其中异方性导电胶130配置于外部电路10a与驱动阵列基板110之间,外部电路10a通过异方性导电胶130而固定且电性连接于驱动阵列基板110上。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显示介质层124a与外部电路10a之间具有间隙g,而异方性导电胶130从间隙g溢出且覆盖间隙g,其中间隙g为0.1毫米至2.0毫米。较佳地,溢出的异方性导电胶130至少覆盖50%以上的间隙g,以有效保护驱动阵列基板110上的线路。需说明的是,图1a中仅示意地示出完全覆盖间隙g,即驱动阵列基板110的表面完全被第一光学胶层130a以及异方性导电胶130所覆盖,但并不以此为限。

为了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a可还包括第一保护层150a以及第二保护层150b。第一保护层150a配置于电泳显示薄膜120a上。第二保护层150b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110上,且电泳显示薄膜120a与驱动阵列基板110位于第一保护层150a与第二保护层150b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a也可还包括第二光学胶层130b以及第三光学胶层130c。第二光学胶层130b配置于电泳显示薄膜120a与第一保护层150a之间,用以将第一保护层150a固定于电泳显示薄膜120a上。第三光学胶层130c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110与第二保护层150b之间,用以将第二保护层150b固定于驱动阵列基板110上。

由于本实施例于可挠性基材122a的接合区125a内并未设置显示介质层 124a,意即显示介质层124a仅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22a的配置区123a内。故,当外部电路10a配置于可挠性基材122a的接合区125a与驱动阵列基板110之间时,由于外部电路10a的厚度t1小于显示介质层124a的厚度t2加上第一光学胶层130a的厚度t3,因此插设外部电路10a之处不会产生向上突出,故整体电泳显示装置100a可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显示介质层124a的结构形态,虽然此处所提及的显示介质层124a实质上是由多个微胶囊式结构的显示介质127a所组成。但已知的其他能达到同等显示效果的结构设计,仍属于本发明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举例来说,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b与前述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a主要的差异是在于: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薄膜120b的显示介质层124b包括多个显示介质127b。每一显示介质127b包括电泳液128b、分布于电泳液128b中的多个带电粒子129b以及微杯结构129c。微杯结构129c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22b上且与第一光学胶层130a接合,以将电泳液128b与带电粒子129b封合于微杯结构129c内。简言之,本实施例的显示介质127b例如是微杯式结构。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照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3,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c与前述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a主要的差异是在于:本实施例的外部电路10b是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110上且延伸至驱动阵列基板110外,其中电泳显示薄膜120a的可挠性基材122a并未延伸配置于外部电路10b的上方。特别是,本实施例的外部电路10b的厚度t1’小于等于可挠性基材122a的厚度t4’加上显示介质层124a的厚度t2以及加上第一光学胶层130a的厚度t3。由于本实施例于可挠性基材122a并未延伸配置于外部电路10b的上方,且外部电路10b的厚度t1’小于等于可挠性基材122a的厚度t4’加上显示介质层124a的厚度t2以及加上第一光学胶层130a的厚度t3。因此,插设外部电路10b之处不会产生向上突出,故整体电泳显示装置100c可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电泳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 参考图3与图4,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d与前述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装置100c主要的差异是在于: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薄膜120b的显示介质层124b包括多个显示介质127b。每一显示介质127b包括电泳液128b、分布于电泳液128b中的多个带电粒子129b以及微杯结构129c。微杯结构129c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22b上且与第一光学胶层130a接合,以将电泳液128b与带电粒子129b封合于微杯结构129c内。简言之,本实施例的显示介质127b例如是微杯式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外部电路是配置于电泳显示薄膜的可挠性基材与驱动阵列基板之间,且外部电路的厚度小于显示介质层的厚度加上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或者是,外部电路是配置于驱动阵列基板上,且外部电路的厚度小于等于可挠性基材的厚度加上显示介质层的厚度以及加上第一光学胶层的厚度。因此,插设外部电路之处不会产生向上突出,故本发明的电泳显示装置可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