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度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204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亮度导光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领域,特别涉及LCD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在LCD显像中,因为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由置于LCD下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 BLU)提供背光光源,通过底部光源发光后通过上层的液晶,产生不同的图像。一般情况下,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正面面对设备本身,需要调节亮度时,只能够通过增强发光强度来提高亮度,但实际中,背光光源耗电量往往是设备耗电最为严重的部分,提高发光强度会降低设备的续航能力;在另一个方面,背光光源发出的光则是通过透光面向外各个方向发出光线,用很大一部分的光线不能够被使用者接收,造成浪费。

而现有的技术,是在导光板的反光面上,设置有许多向下凹陷的球面网点,利用球面网点来对光线进行反射,但是实际中,球面网点的反射效果差,多数光线的垂直出射角并没有改变,而是直接在球面网点上直接反射回去,或者是让垂直出射角的角度增大,即光线仅仅是被射出出射面,但是没有进行有效地修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设备发出光线的有效利用率,并且减少背光模组的发光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亮度导光板,包括入射面、反射面和出射面,所述的入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一侧,用于引入光源,所述的出射面设置在导光板上表面,用于将光线从导光板内部向外透出,所述的反射面置在导光板的下表面,所述的反射面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反射台。通过在反射板下部设置有反射台,能够将从入射面引入的光线在反射面进行反射的过程中,当光线进入反射台后,会在反射台内进行光角度的调节,在经过反射台后,会使得光线的垂直出射角度更小,即使得光线更加聚集在入射面的正前方,提高了背光模组的使用亮度。

反射台为圆台结构,所述的圆台上底面半径大于圆台下底面半径。圆台结构能够更加容易让光线进入反射台进行光角度的调节,另外采用上底面大,下底面小的结构,也是为了使得圆台的侧面能够对射入光线进行角度调节。

反射台的母线与底面的夹角为20~60度。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反射台能够尽可能地让更多光线进入反射台,另外在这个角度内,能够让一部分的光线的垂直出射角更小,即能够取得较好的技术效果。

反射台的高的长度为1-15um。高度即确定了圆台的深度,深度越长,能够对光线的垂直出射角调节的越好,但是因为背光模组一般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要求是轻薄,所以在能够在该长度范围内,既能够保证足够量的深度对光线进行调节,又能够保证尽量不影响背光模组的厚度。

反射台的排列方式为等距阵列排列。等距离排列能够尽可能让更多的反射台接收到光线,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因为反射台具有提升一定区域内的亮度的效果,所以反射台必须平均且均匀地设置,才不会使得使用效果发生一部分区域较亮,一部分区域较暗的情况发生,即使用等距阵列排列,一方面能够提升整体的亮度,另外杜绝了显示区域亮度不一的情况发生。

反射台之间的间距根据不同光学要求进行调节。在设计不同的产品时,根据不同产皮你的屏幕大小以及发要求进行调节,母的是使发光效果自然,保证了聚集效果不会过于集中在导光板正前方,让导光板两侧的光线过渡温和。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减少电能消耗。通过将反射板内的光线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垂直出射角,使得光线更多地聚集在导光板的正前方,提高了光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电能的消耗。

2.结构简单。仅仅只需要对导光板的反射面进行改造即可,无需对背光模组中的其他结构进行修改,极大节约了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过渡温和。因为通过阵列的排布,能够控制修正光的量,能够起到正前方亮度增加,两侧光线过渡自然的效果。

4.厚度适宜,本发明能够保证导光板的厚度一定情况下,获得亮度提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亮度导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亮度导光板的反射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高亮度导光板的光路修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高亮度导光板的另一种光路修正示意图。

附图说明:1为入射面,2为反射面,3为出射面,4为反射台,41为上底面,42为下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有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亮度在物理学上定义为:光通量/接收光面积/接收光角度,因此在不改变LED数量和接收面积的前提下,想达到提升亮度的目的,就要将导光板光线的出射角度尽可能缩小,在导光板下表面设计适当的网点的结构和排布,可以达到减小光线出射角度从而达到提升背光源亮度的目的。即通过缩小接收的光角度,提高亮度。而本发明,参照附图1和附图2,则是通过将反射板内的垂直出射角角度减小,提高亮度。

本实施例反射台4采用圆台结构,上底面41半径为40um,下底面42半径为28um,高度为6um,采用等距阵列排列,反射台4的间距大小为150um。

在进行导光过程中,如附图3所述,当光线从入射面1进入到导光板内部时,若此时有光线L1,光线L1 向下进行传导,到达反射面2,当遇到的是本发明的反射台4时,光线L1直接进入反射台4的下底面,经过镜面反射的光线L2,以相同的角度反射至出射面3。

若光线L1向下传导过程中,遇到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球面网点,则会产生如光线L3所示的光路,经过对比可知,L2的垂直出射角更小,即本技术的反射技术效果更好。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进行导光过程中,如附图4所述,当光线L4向下传播时,若L4经过的是本发明的反射台4,则经过两次镜面反射,得到了光线L5,若L4是经过现有技术中的球面网点,则得到了光线L6,比较L5与L6的垂直出射角容易看出,L5的垂直出射角更小,即本技术的反射技术效果更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