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面板移动载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02179发布日期:2022-01-15 05:03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面板移动载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移动载台。


背景技术:

2.自动光学检测是液晶行业广泛使用的测量手段,而其中自动光学检测设备是液晶行业广泛使用的检测设备。液晶面板工艺较为复杂,由很多层组成,现有技术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通常无法有效区分缺陷位于面板内部还是外部。液晶面板由盖板玻璃和多层薄膜构成,在加工过程中,液晶面板内部混入异物造成的缺陷,这种缺陷会导致次品产生。而液晶面板外部有些缺陷(比如:灰尘、脏污等)可以通过清洁去掉,并不影响品质。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检测装置无法实现检测后的缺陷的真实物理层以及是否为检测时未滤除的表面灰尘,极大影响最终的检测效果。
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缺陷分层检测设备,可以区分液晶面板缺陷所在位置,但是在检测过程需要对液晶面板的上下表面进行拍照,对液晶面板上表面拍照容易实现,但是对液晶面板的下表层拍照却无法实现,之前采取翻转再拍照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试验过程经常出现误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移动载台托起液晶面板实现液晶面板下表面的直接拍照,保证拍照精度,进而提高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的检测准确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移动载台,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浮的移动载台承载液晶面板,实现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和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在不翻面的条件下液对晶面板的上/下表面拍照,避免翻面对拍照定位造成的误差,保证拍照精度,并且提高了检测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移动载台,其包括一台体;设于所述台体顶面上的夹具,所述夹具的中央凹设形成有一通槽;设于所述通槽底部周围的气路底板,所述气路底板内周缘凸设形成承托缘,所述承托缘上设置有由所述气路底板的底缘纵向延伸并与所述通槽连通的双向气孔;设于所述夹具左侧的左气路板,所述左气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一真空抽孔;设于所述夹具右侧的右气路板,所述右气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一注气孔;设于所述夹具前侧的上气路板,所述上气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二真空抽孔;设于所述夹具后侧的下气路板,所述下气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通槽连通的第二注气孔。
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向气孔与第一真空泵、第一注气泵同时连接。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真空抽孔、所述第二真空抽孔分别与所述第二真空泵相连。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注气孔、所述第二注气孔分别与第二
注气泵相连。
9.所述夹具内部设置有多个朝向通槽的水平通孔。
10.所述第一真空抽孔、所述第一注气孔、所述第二真空抽孔和所述第二注气孔通过水平通孔与通槽连通。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液晶面板移动载台还包括滑块基板,滑块基板设置于所述台体外周。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液晶面板移动载台还包括直线模组和直线导轨,所述直线模组设置于所述滑块基板下侧,所述直线模组的上侧与所述滑块基板的底部相连;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直线模组平行设置,所述直线导轨的上侧与所述滑块基板的底部相连。
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真空抽孔、所述第二真空抽孔还与第三注气泵相连接。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移动载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浮的移动载台承载液晶面板,实现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和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在不翻面的条件下液对晶面板的上/下表面拍照,避免翻面对拍照定位造成的误差,保证拍照精度,并且提高了检测效率。将以吸盘抓取液晶面板置于通槽内,由于气路底板内周缘凸设形成承托缘,故工作件会以其周缘部位与气路底板的承托缘接触,故工作件被承托缘所支撑。然后启动第一注气泵、第二注气泵,气体由注气孔进入并穿过水平通孔进入通槽,并且气体从气路底板的双向气孔通入,气体支撑起工作件,然后关闭第一注气泵,工作件与台体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一层稳定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薄膜,开启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气体薄膜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平衡了液晶面板自身的重力和气路底板的提供的真空吸附力,待检测完成,开启第三注气泵,解除真空压力。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17.图3为图1中移动载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台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上光源组件的俯视图。
20.图6为图5中第一自然光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6中第一自然光源组件的俯视图。
22.图8为图7中a-a的剖视图。
23.图9为图1中背光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图1中自然光源相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图10中自然光源相机组件的右视图。
26.图12为图10中自然光源相机组件的后视图。
27.要元素符号说明:
28.1、底座;101、x轴直线模组;102、第一x轴直线导轨;
29.2、移动载台;201、台体;202、夹具;203、气路底板;204、左气路板;205、右气路板;
206、上气路板;207、下气路板;208、轴承压环;209、滑块基板;
30.3、上光源组件;31、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1、第二x轴直线导轨;312、第一光源支架;3121、轨道夹持器;3131、第一升降螺杆;3132、第一升降导杆;3133、第二升降导杆;3134、上导向支板;3135、下导向支板;3136、旋钮;3137、升降板;3141、旋转导板;3142、旋转背板;3143、转轴;3144、转轴座;3151、第一直线自然光源灯组;3161、弧光连板;3162、弧形自然光源灯组;32、第一紫外光源组件;
31.4、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1、旋转支座;42、相机支架;43、相机安装板;431、腰孔;432、长条固定孔;44、主活动锁板;45、相机;451、螺纹孔;46、铰链;461、侧活动锁板;4611、固定孔;462、活动连板;471、相机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2、夹具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81、电动旋转平台;482、电动俯仰台;483、第一步进电机;484、第二步进电机;
32.5、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6、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
33.7、背光源组件;71、第四x轴直线导轨;72、活动导板;73、滑块;74、旋转板;741、从动转轴;742、第二固定环;743、第一固定环;751、导杆支板;752、升降导板;753、安装导板;754、第二升降螺杆;755、第三升降导杆;756、第四升降导杆;76、第二直线自然光源灯组;77、第二直线紫外光源灯组;771、旋转轴座。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分层检测设备,其包括:底座1、移动载台2、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6、上光源组件3和背光源组件7。其中,移动载台2设置于底座1上方。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上光源组件3和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均位于移动载台2的一侧,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6与背光源组件7均位于移动载台2的另一侧,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与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6以移动载台2为轴线对称设置。
36.其中,底座1上方的一侧设置有x轴直线模组101,底座1上方的另一侧设置有与x轴直线模组101平行的第一x轴直线导轨102,移动载台2的底部与x轴直线模组101、第一x轴直线导轨102分别相连,x轴直线模组101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x轴直线模组101、第一x轴直线导轨102的设置实现移动载台2沿着x轴方向移动,移动载台2带动液晶面板沿着x轴方向移动。
37.优选地,移动载台2选用气浮平台,实现液晶面板的悬浮,方便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6对液晶面板的上下表面拍照、并将拍照的图像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处理。
38.具体来讲,参考图3,移动载台2包括:台体201、夹具202、气路底板203、左气路板204、右气路板205、上气路板206、下气路板207和滑块基板209。
39.其中,滑块基板209设置于台体201外周,滑块基板与209台体201之间设置有轴承压环208。滑块基板209的底部通过垫块分别与x轴直线模组101、第一x轴直线导轨102上侧相连。
40.如图4所示,夹具202设于台体201顶面上,夹具202的中央凹设形成有一通槽;气路底板203设于通槽底部周围,气路底板203内周缘凸设形成承托缘,承托缘上设置有由气路底板203的底缘纵向延伸并与通槽连通的双向气孔,双向气孔与第一真空泵、第一注气泵同时连接,使得双向气孔具有注气和抽气两种功能。
41.左气路板204设于夹具202左侧,左气路板204上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第一真空抽孔;右气路板205设于夹具202右侧,右气路板205上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第一注气孔;上气路板206设于夹具202前侧,上气路板206上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第二真空抽孔;下气路板207设于夹具202后侧,下气路板207上设有与通槽连通的第二注气孔。
42.第一真空抽孔、第二真空抽孔分别与第二真空泵相连,第一真空抽孔、第二真空抽孔用于抽气,实现液晶面板的归正,第一注气孔、第二注气孔分别与第二注气泵相连,第一注气孔、第二注气孔用于吹气,实现液晶面板的悬浮。
43.更进一步地,第一真空抽孔、第二真空抽孔还与第三注气泵相连接,待检测完成,第一真空抽孔、第二真空抽孔向通槽内注气,实现破真空。
44.于本实施例中,夹具202内部设置有多个朝向通槽的水平通孔,第一真空抽孔、第一注气孔、第二真空抽孔和第二注气孔通过水平通孔与通槽连通。
45.于本实施例中,移动载台2具体工作方式为:将以吸盘抓取液晶面板置于通槽内,由于气路底板203内周缘凸设形成承托缘,故液晶面板会以其周缘部位与气路底板203的承托缘接触,故工作件被承托缘所支撑。然后启动第一注气泵、第二注气泵,气体由注气孔进入并穿过水平通孔进入通槽,并且气体从气路底板203的双向气孔通入,气体支撑起工作件,然后关闭第一注气泵,工作件与台体201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一层稳定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薄膜,开启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气体薄膜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支撑力。该支撑力平衡了液晶面板自身的重力和气路底板203的提供的真空吸附力。x轴直线模组101驱动移动载台2沿着x轴方向移动,移动载台2带动液晶面板至相应相机组件处进行拍照,待拍照完成,开启第三注气泵,解除真空压力。
46.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载台2也可以选用其他液晶面板实现悬浮的方式,均可以满足本实用新型检测的需求,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7.接着,参考图5,上光源组件3包括位于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下方的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以及位于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下方的第一紫外光源组件32。
48.如图6、7所示,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包括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x轴直线导轨311、设置于两个第二x轴直线导轨311之间的第一光源支架312、设置于第一光源支架312上的第一z轴升降机构、与第一z轴升降机构底部相连的第一旋转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相连的第一直线自然光源灯组3151。
49.其中,第一光源支架312与两个第二x轴直线导轨311分别通过轨道夹持器3121进行连接,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第一光源支架312在第二x轴直线导轨311上的位置,进一步调整
光源组件在x方向的位置。
50.第一z轴升降机构实现第一直线自然光源灯组3151在z轴方向的升降。具体的,请参考图8,第一z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上导向支板3134、下导向支板3135和升降板3137,上导向支板3134与下导向支板3135平行设置,上导向支板3134、下导向支板3135的一侧均与升降板3137相连。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分别设置于第一升降螺杆3131的两侧并且与其平行安装,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的上端与上导向支板3134相连,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一光源支架312上相应的穿孔与下导向支板3135相连;第一升降螺杆3131的顶端与驱动机构相连。于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选用旋钮3136。
51.再者,第一旋转机构实现第一直线自然光源灯组3151在以y轴为中心线旋转。第一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导板3141、旋转背板3142和转轴3143,旋转导板3141上端与上导向支板3134、下导向支板3135的另一侧均相连接,旋转导板3141的下端设置有转轴座3144,转轴座3144通过转轴3143与旋转背板3142相连。
52.进一步地,旋转背板3142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与第一直线自然光源灯组3151相连。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还包括设置于两个第二x轴直线导轨311之间第二光源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源支架上的第二z轴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z轴升降机构底部相连的第二旋转机构、与所述第二旋转机构相连的弧形自然光源灯组3162。弧形自然光源灯组3162的设置主要用于检测曲边以及油墨等。
54.具体的,第二z轴升降机构与第一z轴升降机构相同,第二z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上导向支板3134和下导向支板3135,上导向支板3134与下导向支板3135平行设置,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分别设置于第一升降螺杆3131的两侧并且与其平行安装,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的上端与上导向支板3134相连,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二光源支架上相应的穿孔与下导向支板3135相连;第一升降螺杆3131的顶端与驱动机构相连。
55.具体的,第二旋转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结构类似,第二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导板3141、旋转背板3142和转轴3143,旋转导板3141上端与下导向支板3135的一侧、上导向支板3134的一侧均相连接,旋转导板3141的下端设置有转轴座3144,转轴座3144通过转轴3143与旋转背板3142相连。进一步地,旋转背板3142的中部通过弧光连板3161与弧形自然光源灯组3162相连。
56.第一紫外光源组件32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三x轴直线导轨、设置于两个第三x轴直线导轨之间的第三光源支架、设置与第三光源支架上的第三z轴升降机构、与第三z轴升降机构底部相连的第三旋转机构、与第三旋转机构相连的第一直线紫外光源灯组。
57.其中,第三z轴升降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结构原理相同或类似,实现第一直线紫外光源灯组在z方向的升降。第三z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上导向支板3134、下导向支板3135和升降板3137,上导向支板3134与下导向支板3135平行设置,上导向支板3134、下导向支板3135的一侧均与升降板3137相连。第一
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分别设置于第一升降螺杆3131的两侧并且与其平行安装,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的上端与上导向支板3134相连,第一升降螺杆3131、第一升降导杆3132、第二升降导杆3133的下端分别贯穿第三光源支架上相应的穿孔与下导向支板3135相连;第一升降螺杆3131的顶端与驱动机构相连。
58.第三旋转机构与第一旋转机构的结构原理相同或类似,实现第一直线紫外光源灯组以y轴为中心线旋转。第三旋转机构包括旋转导板3141、旋转背板3142和转轴3143,旋转导板3141上端与上导向支板3134、下导向支板3135的另一侧均相连接,旋转导板3141的下端设置有转轴座3144,转轴座3144通过转轴3143与旋转背板3142相连。
59.进一步地,旋转背板3142上安装有旋转轴座,旋转轴座通过旋转轴与第一直线紫外光源灯组相连,实现第一直线紫外光源灯组以x轴为中心线旋转。
60.进一步地,第一紫外光源组件32还包括设置于两个第三x轴直线导轨之间的第四光源支架、设置与第四光源支架上的第四z轴升降机构、与第四z轴升降机构底部相连的第四旋转机构、与第四旋转机构相连的弧形紫外光源灯组。弧形紫外光源灯组用于曲边以及油墨等。
61.第四z轴升降机构与第二z轴升降机构结构原理相同或类似,第四旋转机构与第二旋转机构结构原理相同或类似。
62.接着,参考图9,背光源组件7包括位于底座1底部的第四x轴直线导轨71、位于移动载台2相对于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另一侧的第二自然光源组件、以及位于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6与移动载台2之间的第二紫外光源组件。
63.第二自然光源组件包括活动导板72、旋转板74、第五z轴升降机构、第二直线自然光源灯组76。
64.其中,活动导板72的顶部通过滑块73与第四x轴直线导轨71相连,活动导板72呈u型,活动导板7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座,转轴座通过摩擦隔套与第一固定环743相连,第一固定环743的一侧与旋转板74的底部一侧相连,活动导板72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座,转轴座通过从动转轴741与第二固定环742相连,第二固定环742与旋转板74的底部另一侧相连。该结构设计实现旋转板74的以y轴为中心旋转,进而旋转板74带动第二直线自然光源灯组76以y轴为中心线旋转。
65.进一步地,第五z轴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螺杆754、第三升降导杆755、第四升降导杆756、导杆支板751、安装导板753和升降导板752,导杆支板751与升降导板752、安装导板753平行设置,第三升降导杆755、第四升降导杆756分别设置于第二升降螺杆754的两侧并且与其平行安装,第二升降螺杆754、第三升降导杆755、第四升降导杆756的上端与导杆支板751相连,第二升降螺杆754、第三升降导杆755、第四升降导杆756的下端穿过升降导板752与安装导板753相连,升降导板752与第二直线自然光源灯组相连。
66.第二紫外光源组件包括活动导板72、旋转板74、第六z轴升降机构、第二直线紫外光源灯组77,活动导板72的顶部通过滑块73与第四x轴直线导轨71相连。
67.其中,活动导板72呈u型,活动导板72的一端设置有转轴座,转轴座通过摩擦隔套与第一固定环743相连,第一固定环743的一侧与旋转板74的底部一侧相连,活动导板72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座,转轴座通过从动转轴741与第二固定环742相连,第二固定环742与旋转板74的底部另一侧相连。
68.进一步地,第六z轴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升降螺杆754、第三升降导杆755、第四升降导杆756、导杆支板751、安装导板753和升降导板752,导杆支板751与升降导板752、安装导板753平行设置,第三升降导杆755、第四升降导杆756分别设置于第二升降螺杆754的两侧并且与其平行安装,第二升降螺杆754、第三升降导杆755、第四升降导杆756的上端与导杆支板751相连,第二升降螺杆754、第三升降导杆755、第四升降导杆756的下端穿过升降导板752与安装导板753相连,升降导板752与第二直线紫外光源灯组77相连。
69.进一步地,升降导板752上设置有旋转轴座771,旋转轴座771通过旋转轴与第二直线紫外光源灯组77相连。
70.接着参考图10至12,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包括:旋转支座41、两个相机支架42、相机安装板43、至少一个主活动锁板44、至少一个正面相机固定件、手动调节机构和电动调节机构。
71.其中,旋转支座41呈u型,用于支撑相机45。
72.两个相机支架42平行设置于旋转支座41内,其中一个相机支架42的一侧通过转轴与旋转支座41的左段相连,另一个相机支架42的一侧与旋转支座41的右段相连。
73.相机安装板43设置于两个相机支架42之间,相机安装板4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相机支架42相连。相机安装板3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腰孔431,相机安装板43中部设置有通孔。
74.主活动锁板44的两侧分别通过锁板固定件与腰孔431活动相连,活动锁板与相机安装板43之间和/或相邻的活动锁板之间设置有长条固定孔432。进一步,锁板固定件选用螺栓、螺钉等固定件。
75.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主活动锁板44,三个主活动锁板44的两侧分别通过螺栓与腰孔431相连,三个主活动锁板44呈平行设置,根据相机45的规格调整三个主活动锁板44之间的距离。
76.正面相机固定件依次穿过长条固定孔432、通孔与相机45正面的螺纹孔451相连。进一步,正面相机固定件的直径与长条固定孔432的宽度相匹配以适于相机固定件于长条固定孔432内被固定住。进一步地,正面相机固定件选用螺栓、螺钉等固定件。
77.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螺栓或者螺钉,分别穿过长条固定孔432、通孔与相机45正面的螺纹孔451相连。如果采用短款的相机5,可设置一排螺栓或者螺钉进行固定。如果采用长款的相机45,可设置上下两排或三排螺栓或者螺钉进行固定。
78.更加优先地,由于只固定相机45的正面并不稳定,因此在相机45的两侧设置铰链46实现相机45三面固定。铰链46设置于相机支架42的下侧,铰链46上设置有固定孔4611,侧面相机固定件穿过固定孔4611与相机45侧面的螺纹孔相连。
79.在本实施例中,铰链46包括活动连板462和侧活动锁板461,活动连板462一端与相机支架42的底部相连,另一端与侧活动锁板461转动相连,侧活动锁板461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孔4611,侧面相机固定件穿过固定孔4611与相机侧面的螺纹孔相连。进一步地,侧面相机固定件选用螺栓、螺钉等固定件。
80.另外,手动调节机构包括相机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1和夹具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2,相机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1一侧设置为底盘,另一侧设置为旋转台,相机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1通过底盘与旋转支座41的右段相连,相机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1通过旋转台与相机支架42相连,夹具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2安装于旋转支座41中部
的一侧。
81.进一步地,相机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1和夹具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2均采用手动旋转滑台,使用超高精密度交叉滚柱轴环导向,由分厘卡进行驱动,具有不大于1um的超高灵敏度,台面运行平稳,运行精度高,标配分厘卡驱动,配合游标刻度,能准确定位。本实用新型通过相机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1实现相机45旋转,进而调整相机45的角度,通过夹具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2实现旋转支座41旋转,进而调节相机45的角度。
82.再者,手动调节机构采用手动调节,一般存在外力,去掉之后可能会发生偏移,因此通过电动调节机构进行校正,提高定位精度。电动调节机构的设置也方便在检测过程中相机角度的调节。电动调节机构包括电动旋转平台481、第一步进电机483、电动俯仰台482和第二步进电机484,电动旋转平台481设置于夹具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2一侧,第一步进电机483与电动旋转平台481一端相连。电动旋转平台481带动夹具角度调节手动旋转平台472在旋转进行角度调节。电动俯仰台482设置于电动旋转平台481一侧,第二步进电机484与电动俯仰台482的一端相连。电动俯仰台482带动电动旋转平台481在进行俯仰调整。电动调节机构根据视觉检测中相机45角度的要求对相机角度进行自动化调整,节省角度调整时间,使相机能够快速并准确处于目标位置。
83.进一步地,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的结构设计适用于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和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6的结构,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的结构设计实用性强,保证了兼容不同规格的相机,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和拆装,制造成本较低。
8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分层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5.s1:将标定板水平置于移动载台2上,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安装于标定板的上方且摄像头与标定板垂直设置,点亮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和第二自然光源组件,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对标定板进行拍摄,记为标定图一,关闭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和第二自然光源组件;
86.s2:点亮第一紫外光源组件32,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对标定板进行拍摄,记为标定图二;
87.s3:利用步骤s1,s2中拍摄的标定图一及标定图二,调用自动校准算法进行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的坐标系的转换和统一;
88.具体来讲,标定图像拍摄完成之后进行自动校准,利用普通光源下的标定图像和紫外光源下的标定图像,将两个相机的坐标系统一到一个世界坐标系内,从而使之后步骤s4、s5、s6中拍摄的液晶面板图像能够进行缺陷匹配。
89.s4:将液晶面板水平置于移动载台2上,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安装于液晶面板的上方且摄像头与液晶面板垂直设置;点亮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和第二自然光源组件,移动液晶面板,自然光源相机组件4对液晶面板进行拍摄,记为第一图像,关闭第一自然光源组件31和第二自然光源组件;
90.s5:点亮第一紫外线光源组件、第二紫外线光源组件,第一紫外光源相机组件5、第二紫外光源相机组件6对液晶面板进行拍摄,分别记为第二图像,第三图像;
91.s6:将第三图像进行镜像翻转操作,然后找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与第三图像的缺陷点,记录三张图像的缺陷位点中心坐标x,y,作结果分析。
92.具体来讲,首先,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相机已经做过自动校正,理想状态下两幅图像上提取到的缺陷是可以完全重合的,但由于机构运动带来的误差,提取到的缺陷可能
会在运动方向出现相同像素值的位置差。其次,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的相机光轴是重合的,理想状态下将第三图像垂直翻转180
°
,可使得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重合。但由于两个相机的光轴不可能完全重合,两幅图像可能会出现几个像素的位置差。给定匹配范围r,可将第一,第二,第三图像所提取的缺陷一一匹配,从而作结果分析。比如,第一图像的缺陷中心坐标为x1、y1,第二图像的缺陷位点中心坐标为x2、y2,两个图像的缺陷距离为如果r《r即可认为是同一缺陷。
93.结果分析为:
94.若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上相应位置(半径r内)有缺陷相匹配,第三图像上相应位置(半径r内)无相应缺陷,则缺陷位于液晶面板的上表面。
95.若第一图像上有缺陷,第二图像与第三图像上相应位置(半径r内)均无相应缺陷,则缺陷位于液晶面板内部。
96.若第一图像与第三图像相应位置(半径r内)上有缺陷相匹配,第二图像上相应位置(半径r内)无相应缺陷,即缺陷位于液晶面板下表面。
9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