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运用在相机内的镜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数码产品的功能多样化,配备有摄像机或照相机的数码设备,如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等,得到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0003]上述摄像机或者照相机,通常会采用焦距可调或者自动对焦的镜头,而调节的过程则是改变镜头的位置,用于驱动镜头移动通常使用马达,马达通过托架来调节镜头的位置,当马达中的线圈通电或断电时,受磁场的作用,线圈会受力移动,从而带动镜筒移动,也就是带动镜头移动。
[0004]越来越多的用户要求数码产品小型化,意味着数码产品内部的元器件也要跟随这个趋势进行小型化设计。相关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镜筒、弹簧片及线圈,所述线圈与外部电源的连接方式是所述弹簧片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线圈同时与所述弹簧片电连接。然而,线圈通电后会产生磁场,从而带动弹簧片的径向发生拉伸,由于弹簧片很薄,强度差且其材料可焊性差,使得所述弹簧片容易断裂或线圈与所述弹簧片接触不良,从而造成所述镜头驱动装置的可靠性能差。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驱动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好,可靠性高的镜头驱动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镜筒,缠绕在镜筒上的线圈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磁体,所述线圈通电后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驱动镜筒运动,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部分为非晶合金材料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支撑所述镜筒沿轴向往复运动。
[0008]优选的,所述非晶合金材料为Zr-Al-N1-Cu-Y非晶合金或Zr-Al-N1-Cu-Be非晶合金。
[0009]优选的,所述弹簧片为非晶涂层或物理气相沉积层。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片包括一非晶合金材料的上弹簧片和一下弹簧片,所述上弹簧片将所述镜筒的上端固定支撑于所述镜筒内,所述下弹簧片将所述镜筒的下端固定支撑于所述镜筒内。
[0011]优选的,所述上弹簧片包括内固定臂、外固定臂和多个弹臂,所述内固定臂固定于所述镜筒上端,所述外固定臂固定于所述壳体,每个所述弹臂同时连接所述内固定臂和所述外固定臂。
[0012]优选的,所述弹臂为四个且等间距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弹臂呈波浪型。
[0014]优选的,所述下弹簧片为非晶合金材料加工成型的弹片。
[0015]优选的,所述下弹簧片包括第一下弹簧片和第二下弹簧片,所述第一下弹簧片与所述第二下弹簧片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绝缘。
[0016]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将其弹簧片采用非晶合金材料,在不改变所述弹簧片厚度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其弹性强度和焊接性能,避免了所述弹簧片因振幅过大而断裂或使线圈的焊接接触不良,提高了所述镜头驱动装置的可靠性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的弹簧片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0]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所述镜头驱动装置10包括壳体11、镜筒12、弹簧片13、磁体14和线圈15。所述镜筒12收容于所述壳体11,所述弹簧片13将所述镜筒12固定支撑于所述壳体11内,所述磁体14和线圈15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11和镜筒12,在本实施方式中,磁体14固定于壳体11上,线圈15缠绕于镜筒12上。所述线圈15与所述弹簧片13电连接形成回路,当所述线圈15通电、断电时,受所述磁体14产生的磁场作用,所述线圈15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受力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镜筒12移动。为了增加所述镜筒12的运动行程,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10的所述弹簧片13为至少有一部分为非晶合金材料的弹片,从而增加所述弹簧片13的弹性强度。
[002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晶合金材料为选用Zr-Al-N1-Cu-Y非晶合金或Zr-Al-N1-Cu-Be非晶合金中的一种,当然,其它非晶合金材料也是可行的,其目的都是增加所述弹簧片13的弹性强度和可焊接性。
[0022]所述弹簧片13可采用多种方式成型,比如非晶涂层方式形成涂层或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形成物理沉积层。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选用物理气相沉积方式,比如磁控溅射、等离子溅镀或蒸镀中的任意一种成型的弹簧片。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方式成型的弹簧片,只要使弹簧片至少部分具有非金合金,起到增加弹簧片的弹性强度,即是可以实施的。
[0023]请同时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的弹簧片的立体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10中,所述弹簧片13包括上弹簧片131和下弹簧片132。所述上弹簧片131将所述镜筒12的上端固定支撑于所述镜筒12内,所述下弹簧片132将所述镜筒12的下端固定支撑于所述镜筒12内。所述上弹簧片131和所述下弹簧片132配合对所述镜筒12提供支撑力和回复力,使所述镜筒12沿轴向往复运动。
[0024]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装置10中,可以设计为所述上弹簧片131或所述下弹簧片132为非晶合金材料加工成型的弹片,也可设计为所述上弹簧片131和下弹簧片132均为非晶合金材料加工成型的弹片。根据所述镜头驱动装置10的性能指标要求进行选择设计。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上弹簧片131和所述下弹簧片132均设计为非晶合金材料加工成型的弹片。
[0025]所述上弹簧片131包括内固定臂1311、外固定臂1312和多个弹臂1313,所述内固定臂1311固定于所述镜筒12上端,所述外固定臂1312固定于所述壳体11,每个所述弹臂1313皆同时连接所述内固定臂1311和所述外固定臂1312。具体的,所述弹臂1313为四个且等间距设置于所述内固定臂1311和外固定臂1312之间。所述弹臂1313呈波浪型,该结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上弹簧片131的弹力。且因所述上弹簧片131为非晶合金材料加工成型,进一步增加了所述上弹簧片131的弹性强度,从而增加了所述镜头驱动装置10的性能。当拍照镜头(未图示)装设于所述镜头驱动装置10时,即可提高所述镜头的焦距调节范围,也即提高其光学性能。
[0026]所述下弹簧片132包括第一下弹簧片1321和第二下弹簧片1322,所述第一下弹簧片1321与所述第二下弹簧片1322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绝缘。所述线圈1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下弹簧片1321和第二下弹簧片1322,即所述线圈15的正、负极形成电回路。因所述下弹簧片132也为非晶合金材料加工成型,增加了其弹性强度和焊接性能,即所述线图15焊接于所述下弹簧片132时,焊接更稳定性加强。避免了因所述下弹簧片132因振动幅度过大使得所述线圈15接触不良。
[0027]当然,也可将所述上弹簧片131和下弹簧片132的为仅某部分结构采用非晶合金材料的弹片,比如仅上弹簧片131的弹臂1313和下弹簧片132采用非晶合金材料,这都是可行的,根据所需性能和价格成本综合考虑。
[0028]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10将其弹簧片13采用至少部分为非晶合金材料的弹片,在不改变所述弹簧片13厚度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其弹性强度和焊接性能,避免了所述弹簧片13因振幅过大而断裂或使线圈15的焊接接触不良,提高了所述镜头驱动装置10的可靠性能。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镜筒,缠绕在镜筒上的线圈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磁体,所述线圈通电后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驱动镜筒运动,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部分为非晶合金材料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支撑所述镜筒沿轴向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合金材料为Zr-Al-N1-Cu-Y非晶合金或Zr-Al-N1-Cu-Be非晶合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晶合金材料为非晶涂层或物理气相沉积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包括一非金合金材料的上弹簧片和一下弹簧片,所述上弹簧片将所述镜筒的上端固定支撑于所述镜筒内,所述下弹簧片将所述镜筒的下端固定支撑于所述镜筒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片包括内固定臂、外固定臂和多个弹臂,所述内固定臂固定于所述镜筒上端,所述外固定臂固定于所述壳体,每个所述弹臂同时连接所述内固定臂和所述外固定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为四个且等间距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臂呈波浪型。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簧片为一非晶合金材料的弹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弹簧片包括第一下弹簧片和第二下弹簧片,所述第一下弹簧片与所述第二下弹簧片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绝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壳体内的镜筒,缠绕在镜筒上的线圈以及固定在壳体上的磁体,所述线圈通电后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驱动镜筒运动,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一至少一部分为非晶合金材料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支撑所述镜筒沿轴向往复运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装置性能好,可靠性高。
【IPC分类】G02B7/04, G03B13/34, G02B7/09, G03B13/36
【公开号】CN205353441
【申请号】CN201521128326
【发明人】严绪东, 王晶
【申请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