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震式转调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1800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震式转调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族乐器类,它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改良乐器转调筝的结构。
众所周知,古筝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特色的民族乐器,早在汉代及以后各年代的出土文物中都有中国古筝的乐器,另外据史书记载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此乐器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它的音色美、声音纯朴浑厚,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随着改革开放及广大人民精神生活的高速发展,古筝这个古老的乐器就显得跟不上形式发展的需求,古筝曲在曲式调式上都受很大限制,如需要进入大型乐队与其它乐器配伍。近年来在古筝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很多的革新措施。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转调的问题。在传统的古筝上作转调是极困难的,只能用移动琴码的方式转调,如需要转一个近关系调由D转到G需移动四个琴码,转一次较远的关系调由D转到bE则所有的琴码都要移动,若需即时操作实为不可能,因为要在短时间内使所有转调各弦的音准的准确度很高是不现实的,为满足转调就需准备多个乐器,给演出的准备工作增加困难;继传统古筝之后出现了张力式转调筝,它是采用改变琴弦张力的方式来作转调操作,它琴体笨重、结构复杂,需数人才能搬动,除携带不便外,转调后还存在张力不均匀、音高不准且转调时操作的噪音大;品式截弦转调筝,它的转调装置设在一侧的岳山之内,转调后演奏时无法掌握最佳的弹弦点,造成音色不统一,以上三种筝在按滑音演奏时由于存在侧向附加力,琴码被拉倒的现象时有发生,琴码一倒演奏就完全失败;还有一种移柱式转调筝,它结构复杂,转调装置破坏了音板,声音传导的环节过多,经常出现哑音;最近新发展的12平均律转调筝,这是本人申请且已授权的专利,专利号为96207310.5,该形式是对传统古筝的一种较成功的改进,它中置琴码,分成右侧的五声音阶和左侧的七声音阶的两个演奏区,它实现了12平均律,可作任意调的转变,为参与大型乐队与其它乐器合作创造一定的方便,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它采用中置琴码,使其音色有别于传统古筝,其五声音阶的部分采用通弦,两演奏区内的把位相等,为使七声音阶一侧便于演奏而不使其弦距太小,只能放大了八度音程的把位,给少年学习弹筝增加了困难,在转调后由于是通弦存在着附加张力的因素,使得其音准只能达到±5音分的精度。经调查知,能解决前述的各项问题的新产品尚未发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传统古筝及几种改良筝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弦距过大、琴码能倒、存有哑音、张力不均衡等问题特提出本方案-------拉震式转调筝,它采用的是五声音阶,保持住古筝的传统音色,为古筝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按如上构思,本方案所提供的拉震式转调筝包括有琴体、琴弦,其特征是它的多个琴码都是采用拉震式的结构,该琴码是由燕尾导轨、压弦块、截弦滑块所组成,各琴码的燕尾导轨与琴体表面固定联接,燕尾导轨为长条形状,下部为平面,上部成燕尾形;截弦滑块是一板状另件,其下端开有与燕尾导轨成松动配合的燕尾孔,在燕尾孔的上方开有过弦孔;压弦块也是带有燕尾孔和过弦孔的板状另件,但它与燕尾导轨成固定联接的关系;琴体两端岳山对琴体表面的高度大于截弦滑块及压弦块过弦孔对琴体表面的高度。
在本方案中,在截弦滑块的一侧作有一孔,内部装有弹簧和定位钢珠。在燕尾导轨的上表面上有2~5个与弹簧及定位钢珠相适应的圆窝。
采用本方案能体现如下的优越性①已柱各种形式的筝,其琴码支撑弦的位置高过两端岳山的高度,其琴码是站立受压的形式,当存在侧向力时琴码就可能倒下,在演奏时对琴弦按揉的力度很大,倒琴码的现象不可克服,该拉震式转调筝采用的琴码的节弦位置低于两端的岳山,琴码是向上受拉,故称拉震式,它将转调装置与琴码合为一体,其截弦滑块与燕尾导轨为滑动联接,其燕尾导轨与琴体固定,它不但结构简单,可避免多点震动能提高音质,还能解决倒码的问题;②在燕尾导轨上设有转调用的音准定位圆窝,它与截弦滑块上的弹簧钢球相对应,圆窝的位置是靠截弦长度的比例及音准仪校准上下调定半音而测定出的,使用时按转调的需要调好一或两个窝即可,操作简便快捷,还能保证音高准确,其误差在±2音分的精度之内;③它保持了传统古筝的音质、音色、弦距,妥善地解决了转调问题,保留了原有的演奏方法,使它能适应各层次古筝爱好者及专业演员演奏的需要,能参与大型乐队的合奏,能方便地演奏所有的古筝曲,给使用者带来极大地方便;④它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轻携带方便,适于批量制造推广使用。
图1是本方案拉震式转调筝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方案琴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7是12平均律转调筝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
现结合

本方案的实施例。该拉震式转调筝是对已有转调筝作进一步的革新,它改变了琴码的结构,妥善地解决了转调的问题,保持了传统古筝的特色,还解决了琴码易倒的问题。原有的琴码直立受压,现有的琴码向上受拉,它是由燕尾导轨1、压弦块2和截弦滑块3所构成,燕尾导轨成长条形,底为平面与琴体固定联接,上方成一燕尾式导轨,压弦块和截弦滑块都是带有过弦孔及与导轨配合的燕尾孔的板状另件,压弦块与导轨为固定联接,截弦滑块与导轨为松动配合的可滑动联接。另外,在截弦滑块内部还有一孔,孔内有弹簧4和定位钢珠5,与燕尾导轨上面的多个圆窝6相对应,两者配用可以实现在移动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在本乐器中两端岳山的高度大于压弦块及截弦滑块上过弦孔的高度。燕尾导轨上的2~5个圆窝是按半音的截弦比例长度和音准仪测定作出的,转调时将截弦滑块平移到钢珠进入另一圆窝时即告成功,其准确度达到±2音分。由于它结构简洁,接触及配合部分牢固可靠,避免了多点震动提高了音质、音色。在转调上操作简捷准确,给使用者及演奏家带来极大的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拉震式转调筝,它包括有琴体、琴弦,其特征是它的多个琴码都是采用拉震式的结构,该琴码是由燕尾导轨(1)、压弦块(2)、截弦滑块(3)所组成,各琴码的燕尾导轨与琴体表面固定联接,燕尾导轨为长条形状,下部为平面,上部成燕尾形;截弦滑块是一板状另件,其下端开有与燕尾导轨成松动配合的燕尾孔,在燕尾孔的上方开有过弦孔;压弦块也是带有燕尾孔和过弦孔的板状另件,但它与燕尾导轨成固定联接的关系;琴体两端岳山对琴体表面的高度大于截弦滑块及压弦块过弦孔对琴体表面的高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调筝,其特征是在截弦滑块的一侧作有一孔,内部装有弹簧(4)和定位钢珠(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调筝,其特征是在燕尾导轨的上表面上有2~5个与弹簧及定位钢珠相适应的圆窝(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民族乐器类。为克服已有转调筝结构复杂、转调操作困难、琴码易倒的问题特提出本方案。该拉震式转调筝采用的新型琴码是由燕尾导轨、压弦块和截弦滑块所构成。导轨固定在琴体上,压弦块与导轨固定联接,截弦滑块与导轨为可移动的配合,在它的内部还有一弹簧和定位钢珠,与导轨上面预制好的转调定位圆窝相配合。它具有转调操作简捷准确、音质音色好、保持了传统古筝的特色,还解决了琴码易倒的问题,深受使用者的欢迎。
文档编号G10D1/00GK2411541SQ0020340
公开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日
发明者潘海伟 申请人:潘海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