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音转调扬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179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70音转调扬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击奏弦鸣乐器,尤其是一种转调扬琴。
背景技术
扬琴从欧洲传入我国已有五百年之久,由于其音色优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演奏用的扬琴大都是“401型”和“402型”转调扬琴,其音域为G-d3不足四组半音,共有57个音位,12个变音槽,其音位及音域已不能满足当前演奏的需要,另外由于变音槽太多,影响琴的音质,而且现有扬琴上每个音位的微调是靠在左右滚轴板上放置的园柱形滚轴来实现的,由于滚轴板有一定的倾斜度,演奏时滚轴易滚动跑音给演奏造成许多麻烦。
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域宽的转调扬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70音转调扬琴,包括半音码条,高音码条,中音码条,次中音码条,低音码条,在高音码条的下部增设了一个音位,其上设有两个特色音#f1和b音,在中音码条上部增设了六个音位,分别为#g3、g3、b3、c4、d4和e4,在次中音码条下方设有一个F音或#F音,在低音码条下方设有一个E音,在低音码条右下方设有一两音码条,其上设有二个音C、D。
在次中音码条上方增设了一个音位,其上有一个g1音。
每个音位上装有一活动山口,该活动山口的底面为平面上端为凸弧形面。
经改进后的“403型”转调扬琴的音域为C-e4五组半音,其有70个音位,只有5个变音槽,改园柱形滚轴为“活动山口”,它是将琴体向后加宽3cm,在高音区增设6个音位,分别为#g3、g3、b3、c4、d4和e4;在高音码条下方增设2个特色音b和#f1;在中低音区增设5个音,分别为g1(在次中音码条上方)、F(亦可调为#F,在次中音码条下方)、E(亦可调为F,在低音码条下方)、C和D(在低音码条右下方加设一两音码条),将原使用的园柱形滚轴全改为底面为平面上端为凸弧形面呈立体三角形的“活动山口”,它与滚轴板的接触部位为平面,摩擦力大,与琴弦的接触部位仍为园形,摩擦力小,这样不易产生移动,从而解决了演奏时跑音问题。故改进后的“403型”转调扬琴比“401型”转调扬琴增加了13个音位,减少了7个变音槽,使用了立体三角体“活动山口”(不但仍可微调,而且不易跑音),因此,它不但大大拓宽了音域(由于其中增设的2个特色音,解决了以往多音乐曲演奏中争用高音码条下方的bd1和ba音位的矛盾冲突,避免了临时改调音或换琴之苦),提高了音质,而且不易跑音,方便了演奏和创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活动山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种70音转调扬琴,包括半音码条1,高音码条2,中音码条3,次中音码条4,低音码条5,在高音码条2的下部增设了一个音位7,其上设有两个特色音#f1和b音,在中音码条3上部增设了六个音位8,分别为#g3、g3、b3、c4、d4和e4,在次中音码条4下方设有一个音位10,其上设一个F音或#F音,在低音码条5右下方设有一两音码条6,其上设有二个音C、D。在低音码条5下方设有一个音位11,其上设有一个E音。在次中音码条4上方增设了一个音位9,其上有一个g1音。
每个音位上装有一活动山口12如图2所示,该活动山口的底面为平面,上端为凸形弧面整体呈立体三角形。
权利要求1.一种70音转调扬琴,包括半音码条(1),高音码条(2),中音码条(3),次中音码条(4),低音码条(5),其特征是,在高音码条(2)的下部增设了一个音位(7),其上设有两个特色音#f1和b音,在中音码条(3)上部增设了六个音位(8),分别为#g3、g3、b3、c4、d4和e4,在次中音码条(4)下方设有一个音位(10)其上设一个F音或#F音,在低音码条(5)下方设有一个音位(11),其上设一个E音,在低音码条(5)右下方设有一两音码条(6),其上设有二个音C、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0音转调扬琴,其特征是,在次中音码条(4)上方增设了一个音位(9),其上有一个g1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0音转调扬琴,其特征是,每个音位上装有一活动山口(12),该活动山口的底面为平面上端为凸弧形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70音转调扬琴,又名403型转调扬琴,包括半音码条(1),高音码条(2),中音码条(3),次中音码条(4),低音码条(5),其特征是,在高音码条(2)的下部增设了一个音位(7),其上设有两个特色音
文档编号G10D3/14GK2539247SQ0222959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8日
发明者范志喜 申请人:范志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