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葫芦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41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合葫芦丝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特别是具有两个发音腔体和连有两个发音管、并且可以分开或合并演奏的分合葫芦丝。
背景技术
我国的民族乐器葫芦丝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临沧等傣族、阿昌、佤族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历史久远,音色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数百年来葫芦丝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革新,只能奏出单音,其音域受到很大限制,音程关系仅为3567123456,最高只到中音6,使很多适合葫芦丝音色的民族乐曲因受其音域局限而不能演奏。由于音域的限制,更使葫芦丝演奏时的表现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葫芦丝音域较窄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音域更宽、表现力更强、还可发出和弦音的分合葫芦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改进方案在于这种分合葫芦丝的腔体内由一隔板将腔体分为右腔体和左腔体,右腔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有大吹管和主音管,左腔体的上下端分别连有小吹管和高音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是隔板在腔体内竖直设置。高音管短于主音管的长度。在高音管上开有音孔。
由于用隔板将腔体分隔为两个腔体,而每个腔体分别与各自的吹管及主音管或高音管连通,并且在高音管上还开有671的音孔,从结构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比传统葫芦丝提高了71两个高度,在演奏时既可分开单吹大吹管或小吹管,也可同时含住大、小吹管以演奏出和弦音,在原有葫芦丝的基础上拓宽了音域范围,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葫芦丝的表现力,可以演奏较宽音域的民族乐曲。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音程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由葫芦壳或塑料做成的腔体4,腔体4内由一块竖直固定的隔板7将腔体4内分隔为右腔体3和左腔体8两个发音腔。在右腔体3上端连接有大吹管5,下端连接有主音管1;而在左腔体8上端连接有小吹管6,下端连接有高音管9。主音管1和高音管9分别与右腔体3和左腔体8相通。主音管1和高音管9并排固定在腔体4下端,主音管1的长度大于高音管9的长度,二者之间互相支撑而固定。所说的主音管1与传统葫芦丝相同,上面的音孔2由下至上依次排列为356712356(参见图2)。而在高音管9上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音孔2为671,这样就比传统葫芦丝在音域上提高了71两个高度。在演奏时,既可用嘴移动单吹大吹管5或小吹管6,也可同时含住大、小吹管5、6吹奏。所以,本葫芦丝既能吹出单音,也能奏出和弦音。因为增加了一个高音管9,所以在演奏时可用右手或左手的四指同时控制主音管1和高音管9的音孔2,由大拇指控制主音管1的背孔A。
权利要求1.一种分合葫芦丝,它具有一个葫芦状的腔体(4),其特征是腔体(4)内由一隔板(7)将腔体(4)分为右腔体(3)和左腔体(8),右腔体(3)的上下端分别连有大吹管(5)和主音管(1),左腔体(8)的上下端分别连有小吹管(6)和高音管(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葫芦丝,其特征是隔板(7)在腔体(4)内竖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合葫芦丝,其特征是高音管(9)短于主音管(1)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分合葫芦丝,其特征是在高音管(9)上开有音孔(2)。
专利摘要一种分合葫芦丝,它具有一个葫芦状的腔体(4),其特征是腔体(4)内由一隔板(7)将腔体(4)分为右腔体(3)和左腔体(8),右腔体(3)的上下端分别连在大吹管(5)和主音管(1),左腔体(8)的上下端分别连有小吹管(6)和高音管(9)。它比传统葫芦丝增加了一根高音管,并且提高了71两个高度,所以既可用嘴单吹大、小吹管发出单音,又可同时含住大、小吹管,通过对音孔(2)的控制而奏出和弦音。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上的创新,因此极大的扩展和丰富了葫芦丝的演奏表现力,可以吹奏出更多优美的乐曲。
文档编号G10D7/00GK2727899SQ200420085869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6日
发明者高明 申请人:高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