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260阅读:7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吉他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吉他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附属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吉他架。背景技术
吉他是最为普遍的乐器之一,其常使用于各种类型的演出场合。由于吉他 的共鸣箱的底缘多为圆弧状,当其不使用而予以搁置时,如果将其直接斜靠于 诸如墙壁等物体,容易发生倾倒而撞损,故此,人们研发出吉他架以用于吉他的置放。 一种常见的吉他架如


图1所示,其包括有左底杆11和右底杆13,于左、 右底杆ll、 13之上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有前承托杆15和后承托杆17,左、右 底杆ll、 13分别在其中后部处设置有左铰接座19和右铰接座21,左、右铰接 座19、 21中分别通过左4史接轴190和右铰接轴210而连接有左立杆23和右立 杆25,左、右立杆23、 25之间设置有一横杆27,横杆27的一侧固定有多个呈 U型结构的定位架29。使用时,吉他的共鸣箱置于前、后承托架15、 17之间, 而琴柄置入于定位架29之内;收藏时,左、右立杆23、 25折叠于左、右底杆 11、 13之上。左、右立杆23、 25铰接于铰接座19、 21之中,其上并未设置有锁定机构, 折叠吉他架而携带时,左、右立杆23、 25未能固定折叠于左、右底杆11、 13 之上,容易与吉他架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导致损坏;定位架29呈U型结构, 琴柄在定位架29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在移动吉他架的过程中,放置于其上的 吉他容易发生摆动,甚至碰撞而损坏;为了匹配吉他的大小,左、右立杆23、 25须具备一定的长度,收叠吉他架时,左、右立杆23、 25仍占据一定的空间, 不能进一步减小吉他架收叠后的体积,以便于存放和携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常见吉他架所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存放 和携带、可更为稳固地置放吉他的吉他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吉他架,包括有两底杆、两承托杆、两铰接座、两立杆、 一横杆及多个定位架,其中,所述两承托杆相隔一定的距 离设置于所述两底杆之上,所述两铰接座分别固定于所述两底杆的中后部;所 述铰接座的两侧壁各形成有第一铰接孔,以所述第一铰接孔为圓心于所述侧壁
上形成有滑槽;所述立杆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之上形 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与所述连接孔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迷 滑槽的半径距离; 一铰接轴穿接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而实现所述 立杆铰接于所述铰接座, 一螺栓穿过所述铰接座的滑槽、所述立杆的连接孔和 所述铰接座的另一滑槽后螺合于一紧固旋钮;所述横杆固接于所述两立杆的上 端之间,所述定位架固定于所述横杆的内侧。 上述吉他架中,所述定位架为V形结构。上述吉他架中,所述立杆由中空结构的下立杆、设置于所述下立杆顶端的 锁紧座、套入于所述下立杆的上立杆及螺设于所述锁紧座的一侧且抵触于所述 上立杆的锁紧旋钮组成。上述吉他架中,所述承托杆通过设置有旋钮的螺丝的螺合而固定连接于所 述底杆;所述上立杆的上端固定有形成有螺孔的下U形块,所述横杆的两端设 置于所述下U形块之上,其上对应于所述下U形块处设置有形成有螺孔的上U 形块, 一带有旋钮的螺丝穿过所述上U形块、所述横杆而螺合于所述下U形块。上述吉他架中,所述承托杆外套有发泡管。上述吉他架中,所述定位架外套有发泡管。相比于常见的吉他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立杆与底杆之间穿接 有可沿铰接座的滑槽移动的螺栓,并以一紧固旋钮相螺合,立杆折叠或竖立于 底杆时,紧固旋钮旋紧于螺栓而起到固定立杆的作用,避免立杆与底杆发生碰 撞而导致损坏,特别是在立杆折叠于底杆而被携带之时;定位架设置为V形结 构,吉他的琴柄可卡紧于定位架之中,而在吉他架的移动过程中,可有效防止 因吉他的摆动而导致撞损吉他的情况发生;立杆主要由下立杆和可伸缩于下立 杆的上立杆组成,存放或携带吉他架时,可将上立杆缩入于下立杆中,以减少 吉他架所占的体积空间,便于存放或携带;承托杆与底杆之间、横杆与立杆之 间均使用带有旋钮的螺丝以实现连接,使得吉他架的拆卸或安装更为简单快捷。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常见吉他架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吉他架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吉他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吉他架包括有两'底杆10、两承 托杆12、两铰接座14、两立杆16、 一横杆18及多个定位架20。其中,两承托 杆12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于两底杆10之上,底杆10与承托杆12之间通过设 置有旋钮的螺丝22螺合而实现两者的连接,这使得底杆10和承托杆12的拆卸 或安装更为简单快捷,在搬移或存放吉他架时,用手旋离螺栓22可将承托杆12 拆离于底杆10,减小其所占的体积空间,便于搬移和存放,而安装时,用手旋 合螺栓22而勿需使用诸如扳手之类的辅助工具即可将承托杆12固定于底杆10 之上。承托杆12外套设置有发泡管24,发泡管24起到保护置放于其上的吉他两铰接座14分别固定于两底杆10的中后部,铰接座14的两侧壁140各形 成有第一4i接孔141,以第一铰接孔141为圆心于侧壁140上形成有滑槽142。 立杆16由中空结构的下立杆160、设置于下立杆160顶端的锁紧座161、套入 于下立杆160的上立杆162及螺设于锁紧座161的一侧且抵触于上立杆162的 锁紧旋钮163组成,上立杆162拉伸或收缩于下立杆160,可藉由锁紧旋钮163 旋紧定位。下立杆160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二铰接孔164,于第二铰接孔164之上 形成有连接孔165,第二铰接孔164与连接孔165的距离等于第一铰接孔141与 滑槽142的半径距离。立杆16的下端部置入铰接座14之中, 一铰接轴143穿 接第一铰接孔141和第二铰接孔164而实现立杆16铰接于铰接座14, 一螺栓 144穿过铰接座14的滑槽142、立杆16的连接孔165和4吏接座14的另一滑槽 142后螺合于一紧固旋钮145。旋松紧固旋钮145,以铰接轴143为支点而螺栓 144沿滑槽142移动而可将立杆16折叠或竖立于底杆10,旋紧紧固旋钮145而 使立杆16固定于铰接座18。携带吉他架时,立杆16折叠于底杆10,紧固旋钮 145旋紧于螺栓144而起到固定立杆16的作用,避免立杆16与底杆10发生碰 撞而导致损坏。上立杆162的上端固定有形成有螺孔的下U形块166,横杆18的两端设置 于下U形块166之上,其上对应于下U形块166处设置有形成有螺孔的上U形 块167, 一带有旋钮的螺丝26穿过上U形块167、横杆10而螺合于下U形块 166,从而将横杆10固接于两立杆16的上端之间。采用带有旋钮的螺丝26的 螺合以实现两者的连接,便于横杆18拆离或安装于立杆16。呈V形结构的定位架24固定于横杆18的内侧,其外套设有发泡管28。定 位架24设置为V形结构,吉他的琴柄可卡紧于定位架24之中,而在吉他架的
移动过程中,可有效防止因吉他的摆动而导致撞损吉他的情况发生;而套设的 发泡管28避免吉他的琴柄与刚性的定位架杆24直接接触,起到保护琴柄的作用。为了避免在伸缩上立杆162时上立杆162与下立杆160直接磨擦而导致损 害,上立杆162的下端部套设有一软质材料制成的滑套168。
权利要求1.一种吉他架,包括有两底杆、两承托杆、两铰接座、两立杆、一横杆及多个定位架,所述两承托杆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于所述两底杆之上,所述两铰接座分别固定于所述两底杆的中后部,所述立杆铰接于所述铰接座,所述横杆固接于所述两立杆的上端之间,所述定位架固定于所述横杆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座的两侧壁各形成有第一铰接孔,以所述第一铰接孔为圆心于所述侧壁上形成有滑槽;所述立杆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之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与所述连接孔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滑槽的半径距离;一铰接轴穿接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而实现所述立杆铰接于所述铰接座,一螺栓穿过所述铰接座的滑槽、所述立杆的连接孔和所述铰接座的另一滑槽后螺合于一紧固旋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吉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为V形结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吉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由中空结构的下 立杆、设置于所述下立杆顶端的锁紧座、套入于所述下立杆的上立杆及螺设于 所述锁紧座的一侧且抵触于所述上立杆的锁紧旋钮组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吉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杆通过设置有旋钮的 螺丝的螺合而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杆;所述上立杆的上端固定有形成有螺孔的下U 形块,所述横杆的两端设置于所述下U形块之上,其上对应于所述下U形块处 设置有形成有螺孔的上U形块, 一带有旋钮的螺丝穿过所述上U形块、所述橫 杆而螺合于所述下U形块。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吉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杆外套有发泡管。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吉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外套有发泡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吉他架,包括有两底杆、两承托杆、两铰接座、两立杆、一横杆及多个定位架,其中,两承托杆相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于两底杆之上,两铰接座分别固定于两底杆的中后部;铰接座的两侧壁各形成有第一铰接孔,以第一铰接孔为圆心于侧壁上形成有滑槽;立杆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二铰接孔,第二铰接孔之上形成有连接孔,第二铰接孔与连接孔的距离等于第一铰接孔与滑槽的半径距离;一铰接轴穿接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而实现立杆铰接于铰接座,一螺栓穿过铰接座的滑槽、连接孔和铰接座的另一滑槽后螺合于一紧固旋钮;横杆固接于两立杆的上端之间,定位架固定于横杆的内侧。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存放和携带、可更为稳固地置放吉他的优点。
文档编号G10G5/00GK201051393SQ20072014727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9日
发明者景秉仁, 陈政宏, 陈荣贵 申请人:陈政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