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板膜共振革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民族拉弦乐器,特别涉及革胡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革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低音拉弦乐器。现有的革胡有一个横置圆 筒状共鸣体,其左端面蒙覆振动膜,右端面为一镂空音窗,另有一琴杆 插装于共鸣体圆筒之中,有若干琴弦固定于琴杆上端和共鸣体底部。在 琴弦下面设立琴码撑立于共鸣体筒壁上,琴码底部有延伸部分进入共鸣 体内,其上设有中孔便于琴杆在圆筒内的部分穿过,琴码尾端通过一个 联动结构与共鸣体左端面的振动膜内面连接。演奏时琴弦振动声波通过 琴码尾端的联动结构传导至振动膜。可以看出现有革胡的这种间接振动 结构难以使振动膜充分振动,又由于共鸣体规格较小、筒壁过厚而使频 率偏高,与琴弦设定的音高频率不匹配,故共鸣状态不佳,音量也较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革胡所存在的局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膜共振 革胡,其目的在于改变现有革胡琴弦对皮膜的间接声波传导的结构, 而要使琴弦通过琴码直接使振动膜受压,产生直接的声波传导,并通过 共鸣体规格和形制的调整,改善共鸣状态、振动状态和音质音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革胡的共鸣体为箱体,其面板中部设一个膜鼓孔,对应安装一个包 含振动膜的振动膜鼓,振动膜内面设有护膜板,在共鸣体的背板和护膜 板之间设有一音柱;在共鸣体的面板右侧中部设一运弓凹槽;革胡的琴 杆插装于共鸣体上端;若干琴弦一端固定在琴杆上部,另一端固定在共 鸣体下部;在琴弦和振动膜之间,撑设一琴码。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体现的效果在于
由于琴码直接撑立于琴弦和振动膜之间,保证了琴弦对振动膜的充 分压力,从而使声波可以通过琴码对振动膜作最充分的传导,使其产生 直接的、最充分的振动。又由于扩大了共鸣体降低了频率,使其与琴弦 设定的音高频率匹配,并通过音柱的传导使共鸣体充分振动,从而使振动状态和共鸣状态得到充分的改善,同时又由于振动膜设置于面板之中 产生共振,使音色得到了新的优化。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上述各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名称为 (1)共鸣体、(2)振动膜鼓、(2a)振动膜、(2b)护膜板、(2c) 鼓圈、(2d)内凹折边、(3)凹槽、(4)音柱、(5)面板、(6)背板、(7) 琴杆、(8)琴弦、(9)琴码、(10)拉弦板、(11)膜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请参看图l、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膜共振革胡,其共鸣体1 如一个直立长方箱体,共鸣体1的面板5在偏左中部设一个方形 膜鼓孔11 ,对应安装一个包含振动膜2a的振动膜鼓2 ,在振动 膜2a内面设有护膜板2b ,在共鸣体1的背板6和护膜板2b 之间设有一音柱4 ;在共鸣体1的面板5右侧中部设一运弓凹 槽3 ;有一琴杆7插装于共鸣体1上端;四根琴弦8 —端固 定在琴杆7上部,另一端固定在共鸣体1的下部;而在琴弦8 和振动膜2a之间,撑设了一个琴码9 。再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振动膜鼓2为一鼓圈 2c单面蒙覆振动膜2a ,鼓圈2c外表面下半部外径小于上半部 外径,从而形成一圈内凹折边2d ;其下半部插入所述面板5上的 膜鼓孔11 ,内凹折边2d与膜鼓孔11周边密合。同时,在振动 膜2a的内面设有护膜板2b ,其面积小于振动膜2a面积,并覆 合于振动膜2a内面的中部。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共鸣体1在右侧中部设置 的便于运弓的凹槽3 ,其底部为连接面板5和右边侧面的斜面。此 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四根琴弦的下端固定在位于共鸣体1正面下部的拉弦板10上,而拉弦板10则固定于共鸣体1的底部。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音柱和琴码的设置位置,可 以根据声学品质的需求进行调节。同时,共鸣体右侧中部的凹槽,可以 整体设计成镂空音窗,也可以在音窗上留有便于调节音柱的调节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直接振动的结构运用、共鸣体规格和形 制等方面的改善,不仅扩大了音量,还产生了板膜共振的效果及其良好 音色,优化了共鸣和振动状态,提高了革胡的声学品质。
权利要求1、一种板膜共振革胡,包含共鸣体(1)、琴杆(7)、琴弦(8)、琴码(9),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体(1)为箱体,其面板(5)中部设一个膜鼓孔(11),对应安装一个包含振动膜(2a)的振动膜鼓(2),振动膜(2a)内面设有护膜板(2b),在共鸣体(1)的背板(6)和护膜板(2b)之间设有一音柱(4);所述共鸣体(1)的面板(5)右侧中部设一运弓凹槽(3);所述琴杆(7)插装于共鸣体(1)上端;若干琴弦(8)一端固定在琴杆(7)上部,另一端固定在共鸣体(1)下部;在琴弦(8)和振动膜(2a)之间,撑设一琴码(9)。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膜共振革胡,其特征在于其振动膜鼓(2)为一鼓圈(2c)单面蒙覆振动膜(2a),鼓圈(2c)外表面下 半部外径小于上半部外径,形成一圈内凹折边(2d);其下半部插 入所述面板(5)的膜鼓孔(11),内凹折边(2d)与膜鼓孔(11) 周边密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膜共振革胡,其特征在于其护膜板(2b)面积小于振动膜(2a)面积,并覆合于振动膜(2a)内面的 中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膜共振革胡,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体(1)右侧中部设置的便于运弓的凹槽(3),底部为连接面板(5) 和右边侧面的斜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膜共振革胡,其特征在于其若干琴弦(8)的下端固定在位于共鸣体(1)正面下部的拉弦板(10)上, 而拉弦板(10)固定于共鸣体(1)的底部。
专利摘要一种板膜共振革胡,包含共鸣体(1)、琴杆(7)、琴弦(8)、琴码(9),所述共鸣体(1)为箱体,其面板(5)中部设一膜鼓孔(11),对应安装一包含振动膜(2a)的振动膜鼓(2),振动膜(2a)内面设有护膜板(2b),共鸣体(1)的背板(6)和护膜板(2b)之间设一音柱(4);所述共鸣体(1)的面板(5)右侧中部设一运弓凹槽(3);所述琴杆(7)插装于共鸣体(1)上端;若干琴弦(8)一端固定在琴杆(7)上部,另一端固定在共鸣体(1)下部;在琴弦(8)和振动膜(2a)之间,撑设一琴码(9)。本实用新型扩大了音量,并具有板膜共振的良好音色以及理想的共鸣、振动状态,声学品质得到明显的优化。
文档编号G10D1/00GK201163520SQ200720199269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沈正国, 童世雄, 陈书明 申请人:上海民族乐器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