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曲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89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曲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奏乐器,具体说是对传统六孔竹笛中C调或D调笛,即曲笛 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传统竹笛由于结构简陋,不能按照十二平均律的要求为演奏者提供八度内的十二 个半音,因而转调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保留传统竹笛演奏技巧的前提下,增加半音使之成为十二 平均律制的新曲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曲笛,包括笛管、吹孔、膜 孔、调音插头、六个指按孔、尾部出音孔、装饰孔,其特征在于在尾部出音孔至第一指按孔 之间,笛子内侧设有第一键孔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一键圈,在第一指按孔与第二指按孔之 间,笛子内侧设有第二键孔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二键盖,在第三指按孔与第四指按孔之间, 笛子中轴线上设有第三键孔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三键盖,在第四指按孔和第五指按孔之 间,笛子外侧设有第四键孔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四键盖,在笛管的内侧设有传动杆,传动杆 上焊接第一键圈、第二键盖、伸向第一指按孔边缘的联动钩,带有滑轮的限位器以及绕过底 部伸向连杆II的限位器下的挑钩,在联动钩下方设有向上支撑的挑簧,第三键盖的套管套 在连杆I上,第三键盖右侧焊接着伸向第三指按孔边缘的联动钩,在第三键盖的底部设有 向上支撑的软簧,在连杆I上还套装有两个按柄,左按柄对面在同一套管上焊接有压键钩, 压键钩压住第三键盖,左按柄上设有硬簧,右按柄边缘压住左按柄,翘板式挑钩的一端头位 于右按柄下面,翘板式挑钩的另一端头绕过底部,延伸至传动杆上的带滑轮的限位器底部, 第四键盖焊接在连杆II上,在第四键盖底部设有向上支撑的挑簧,在连杆II上设有限位 器,限位器位于传动杆挑钩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保留了传统竹笛的六个指按 孔,在六指按孔上不加按键盖及键圈,手指直接接触指按孔,六孔制的指法的概念得以保 留,传统的演奏技巧得以保留,本新曲笛在六指按孔、尾部出音孔、传统叉口手法之外增加 四个键孔,实现了十二平均律制,达到了可以转换任何调性的目的。

图1是新曲笛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新曲笛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新曲笛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种新曲笛,在笛管7上设有吹孔8、膜孔9、调音插头10、六个音孔、尾部出音孔 11、装饰孔12,在尾部出音孔11与第一指按孔1之间,笛子内侧设有第一键孔13及控制该 孔开闭的第一键圈18,在第一指按孔1与第二指按孔2之间,笛子内侧设有第二键孔14及 控制该孔开闭的第二键盖19,在第三指按孔3与第四指按孔4之间,笛子中轴线上设有第 三键孔15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三键盖26,在第四指按孔4和第五指按孔5之间,笛子外侧 设有第四键孔16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四键盖29,在笛管7的内侧设有传动杆17,传动杆 17上焊接第一键圈18、第二键盖19、伸向第一指按孔1边缘的联动钩20,带有滑轮的限位 器21以及绕过底部伸向连杆1128的限位器30下的挑钩22,在联动钩20下方设有向上支 撑的挑簧6,第三键盖26的套管套在连杆I 23上,第三键盖26右侧焊接着伸向第三指按 孔3边缘的联动钩32,在第三键盖26的底部设有向上支撑的软簧33,在连杆I 23上还套 装有两个按柄24、25,左按柄24对面在同一套管上焊接有压键钩27,压键钩27压住第三键 盖26,左按柄24上设有硬簧34,右按柄25边缘压住左按柄24,翘板式挑钩31的一端头位 于右按柄25下面,翘板式挑钩31的另一端头绕过底部,延伸至传动杆上的带滑轮的限位器 21底部,第四键盖29焊接在连杆1128上,在第四键盖29底部设有向上支撑的挑簧35,在 连杆II 28上设有限位器30,限位器30位于传动杆挑钩22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右小拇指按住第一键圈时,第一键孔、第二键孔、第四键孔关闭。 右小拇指抬起,右无名指按下时,第一键孔打开,第二键孔、第四键孔关闭。 右小拇指与无名指同时打开时,第二键孔打开。 通常状态下,第四键孔被左手无名指按住处于关闭状态;当右小拇指、右无名指、 左无名指同时打开时,第四键孔打开。 右手食指按住压键钩时,第三键孔关闭;左小拇指没有按住左按柄时,左按柄上的 硬簧通过压键钩对第三键盖施加压力,第三键孔关闭;只有在左手小拇指按下左按柄的同 时右手食指抬起,才能将第三键孔打开。 当左小拇指按住右按柄时,通过翘板式挑钩带动带有滑轮的限位器及传动杆顺时 针转动,关闭第二键盖,从而代替了右小指和右无名指关闭第二键孔的作用。
权利要求一种新曲笛,包括笛管、吹孔、膜孔、调音插头、六个指按孔、尾部出音孔、装饰孔,其特征在于在尾部出音孔至第一指按孔之间,笛子内侧设有第一键孔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一键圈,在第一指按孔与第二指按孔之间,笛子内侧设有第二键孔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二键盖,在第三指按孔与第四指按孔之间,笛子中轴线上设有第三键孔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三键盖,在第四指按孔和第五指按孔之间,笛子外侧设有第四键孔及控制该孔开闭的第四键盖,在笛管的内侧设有传动杆,传动杆上焊接第一键圈、第二键盖、伸向第一指按孔边缘的联动钩,带有滑轮的限位器以及绕过底部伸向连杆II的限位器下的挑钩,在联动钩下方设有向上支撑的挑簧,第三键盖的套管套在连杆I上,第三键盖右侧焊接着伸向第三指按孔边缘的联动钩,在第三键盖的底部设有向上支撑的软簧,在连杆I上还套装有两个按柄,左按柄对面在同一套管上焊接有压键钩,压键钩压住第三键盖,左按柄上设有硬簧,右按柄边缘压住左按柄,翘板式挑钩的一端头位于右按柄下面,翘板式挑钩的另一端头绕过底部,延伸至传动杆上的带滑轮的限位器底部,第四键盖焊接在连杆II上,在第四键盖底部设有向上支撑的挑簧,在连杆II上设有限位器,限位器位于传动杆挑钩的上方。
专利摘要新曲笛,在笛子上设有四个键孔,其中三个为带盖的键孔,一个为圈形键,在笛管的内侧设有传动杆,传动杆上焊接第一键圈,传动杆上焊接第一键圈、第二键盖、伸向第一指按孔边缘的联动钩,限位器以及绕过底部伸向连杆II的限位器下的挑钩,在连杆I上设有两个按柄,第三键盖的套管套在连杆I上,在连杆I上的左按柄对面焊接有压键钩,压键钩压住第三键盖,翘板式挑钩的一端头位于右按柄下面,另一端头绕过底部,延伸至传动杆上的限位器底部,第四键盖焊接在连杆II上,在连杆II上设有限位器,限位器位于传动杆挑钩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使得六孔制的指法的概念及演奏技巧得以保留,通过增加四个键孔,实现了十二平均律制,达到了可以转换任何调性的目的。
文档编号G10D9/00GK201536006SQ200920249420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马铭新 申请人:马铭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