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鼓端板和皮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454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军鼓端板和皮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鼓,并且尤其涉及用于将响弦(snare wire)安装到鼓桶身的装置。
背景技术
“套鼓”由三种类型的鼓组成低音鼓、中音鼓和军鼓。军鼓在套鼓的中央并且在 功能和设计上与众不同。基本的不同在于鼓桶身的上和下支承边圈或边缘的设计,鼓面跨 越其振动。军鼓的上支承边缘绕360度圆周均勻(平坦)地形成,而底部支承边缘具有互 相平行并且相隔180度定位的两个切口(通常为椭圆形或半圆形)。切口被称为“响弦床 (snare bed) ”并且根据样式和/或生产商的不同而在长度和深度上有所变化。这形成跨越 鼓面的“拱型”形状,对于在振动的鼓面和响弦之间保持了密切接触极为重要。响弦是一组绕成线圈的金属线,其在材质(虽然大多是钢)、线圈节距、金属线数 量、规格、形状、长度、金属线间的距离以及整体宽度上有所不同。当演奏期间鼓面和响弦振 动时,这些变量控制着“响弦”声音的量和音色。每组单独的响弦的末端被安装(经常是焊 接)到两块相对的矩形平板上,矩形平板经常被称作“端板”或“端部夹”,其靠近相应的切 口并位于的支承边缘内。每个夹子连接到穿过切口并且沿着桶身的外部延伸的皮带或绳索 上,其中一条皮带连接到响弦拉紧装置上,而另一条皮带连接到鼓槌尾部(butt-end)上。 鼓槌尾部将一条皮带保持在相对于边缘的固定位置上,而拉紧装置能够有选择地拉紧或放 松另一条皮带,从而改变响弦的张力。对于大多数军鼓,有两种类型的端部夹子设计,“梯形”夹子和“折弯”或“弯曲”的 端部夹子。可在这两种夹子设计之间进行主观选择。端部夹子被设计成将响弦尽可能均勻 地拉直以横越过鼓面的中心并且下伸到响弦床中。这使得响弦与鼓面的表面密切接触,从 而确保从中心到边缘的“响弦响应”。传统的双皮带型连接器难以安装和调节。它需要很均勻的张力施加到每个绳索端 部上以便使响弦适当地“就位”并且保证所有的钢丝索承受相同的张力。单皮带方法也有 其缺点。一旦皮带经过夹子的后端的下方,其产生与夹子的后部不同的高度的平面,因而产 生枢转轴线和“跷跷板”现象,这使得在演奏期间夹子和响弦到鼓面的连接不稳定。上述安 装方法造成声音的不一致并且难于适当地调节。

发明内容
本公开针对本发明的若干方案,其为优选地而非必需地组合。—种方案针对在制造响弦组时连接响弦之前的本发明的夹子。另一种方案针对本发明的响弦组,其包括本发明的夹子和连接的响弦的组合。再一种方案针对军鼓响弦套件,其包括与本发明的快速更换的皮带相结合的本发 明的或常规的夹子。在又一种方案中,相对于预期的最终用途而单独发明了快速更换皮带。夹子包括大致的矩形刚板,其具有可连接响弦的前部和包括中央区的后部,中央区具有可连接夹持带的孔口。在后部具有大致水平的底座的一对支架横跨中央区。当夹子 平直地置于底座上时(即,当具有响弦和皮带的夹子最终安装被到鼓面上时),底座限定了 夹子的最低高度%。当底座位于平面上时,中央区的后边缘位于底座上方的高度el处,而 前边缘位于底座上方的高度e2处。
军鼓响弦组包括大致的矩形刚板,所述矩形刚板具有前部、包括具有孔口的中央 区的后部、左侧和右侧以及顶部和底部。后部在中央区的每一侧上具有支脚和在中央区跨 接支脚的升高的后边缘。具有前端的安装皮带固定在孔口内并且在升高的后边缘下面向后 延伸。多个响弦固定到平板的前部的底部并且从平板的前边缘平行地向前延伸。军鼓响弦套件包括大致的矩形刚板,所述矩形刚板具有连接响弦的前部以及包括 中央区的后部,所述中央区具有细长孔,夹持带可通过所述细长孔连接。夹持带具有形成 为横向环(transverse loop)的前端,其宽度不大于孔口的长度;以及销,其长度大于孔口 的长度并且穿过环或可通过环插入。为将皮带与响弦组进行组装,环与插入的销被放置在 孔口中以便销的端部延伸超出孔口并且压在平板的上面。对于本发明,在响弦的横向稳定性方面和与鼓面表面的接触方面,压力更均勻或 平衡。这能够获得三种不同的有益效果(1)从夹子的一端到另一端的相等的压力;(2)在 响弦和鼓面之间的特定接触;(3)响弦的快速更换。关于相等的压力,传统的弯曲的夹子设计和本发明之间的差别在于,在夹子的后 角部处的两个底座使夹子的后部升高,从而相对于夹子的剩余部分产生了桥。皮带经过桥 下,而不会形成枢轴。消除了响弦的横向或摇摆运动,从而保持声音的一致性。带有横向插销的优选的快速更换皮带可很快速地插入或从夹子移除。在使用优选 的皮带时另一个优势是使用杠杆作用而增大的响弦对鼓面的向下压力。通过使皮带经过 夹子后侧的下方,夹子的后部被向上推而在皮带端部的插销施加向下的压力越过夹子的中 心,从而增大响弦对鼓面的压力值。通过在角部处提起夹子的后侧,响弦也被抬离鼓面的边缘,使得接触更靠近鼓面 中心,在该处鼓面的上下“活塞式”运动最大化而无法察觉音调持续(Pitch sustain)。这类 似于一棵大树,其树干(鼓面的中心)没有振动(和谐陪音)而分枝(鼓面的边缘)不断地 在运动中。改变夹子的后底座的高度控制这种调节。这种设计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消除了在 与响弦床极接近的响弦的振动,显著地降低了共振响弦蜂音(sympathetic snare buzz)。共振响弦蜂音是在衰减结束时在鼓面的边缘处由和谐陪音产生的响弦的后鸣响 (after-ring)。敲击与军鼓极接近的桶鼓也会引起不需要的共振响弦蜂音,鼓手把这看作 是令人恼怒的事情并且不能控制。鼓手会尝试各种方法来消除这种共振响弦蜂音,包括解 谐底部鼓面以及应用带子和其它的简陋减震装置来达到消除陪音的目的。这些方法未能完 全控制共振响弦蜂音并且因为它们限制了乐器的声音潜力并破坏了期望的音调性质质而 成为进一步的损害。传统的绳索和皮带压紧方法调节起来繁琐而且更换响弦耗时。这是由于连接器必 须从响弦拉紧装置和尾端或锚上松开,通常需要诸如螺丝起子或鼓锁(drum key)的工具。 使用改进的皮带和销设计,皮带可穿过夹子上的孔口或狭槽,松开响弦的两端而不用打乱 皮带在两个夹持器内的位置。这种不需工具更换响弦的性能对于因管弦乐形式和进行曲形 式而需要改变响弦声音的鼓手和在时间直接涉及成本的录音室环境中来说特别有用。


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从军鼓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其示出结合了本发明的响弦组件的总体构 造;图2为图1的军鼓的示意性仰视图;图3为沿图2的线3-3的军鼓的底部的示意横截面图;图4为从上方观察时图3的响弦组件的右部的立体图;
图5为沿图4所示的响弦组件的一部分的线5-5的示例性横截面图;图6为沿图4的线6-6所截取的横截面图。图7为仅响弦组件的夹子构件的与图4相似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2示出了军鼓10,其具有连接到响弦部件或组件16的响弦拉紧装置12和 响弦尾端或锚14。如常规的那样,鼓10包括桶身18,响弦部件16的金属丝或响弦20紧靠 鼓的底部鼓面22定位。鼓面通过在桶身的顶部和底部的边圈24紧靠桶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响弦20的两端由通过皮带28连接的固定响弦夹子26和通过皮带32连接的可移 动响弦夹子30保持,皮带穿过边圈24的槽口或切口 34。固定夹子26的皮带28通过夹紧 装置保持到锚或端架(butt bracket) 36上,锚或端架36固定到桶身18上。可移动夹子30 通过皮带32连接到拉紧装置12。美国专利第6,093,877号和5,557,053号描述了典型军鼓的总体构造,其公开的 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虽然军鼓在购买时会包括响弦部件16,但大多数演奏者会购买具有不同类型的响 弦的多种响弦部件,不同类型的响弦分别具有不同的音质。在购买时每个响弦部件典型地 包括响弦20,其连接到每个夹子26、30的一端以及相应的两条皮带28、32上。对于本发明, 如下面将更加详细地描述的,相同的皮带28、32可用于各个不同的响弦部件16。图3表示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利用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改进。示出下鼓面 的横截面,将鼓倒置以使下鼓面22具有在其上方的响弦部件16。示意地示出每个夹子26、 30,其具有连接响弦的前部38以及置于鼓面22的膜上的后部40。对于下鼓面常规的是将 其固定到桶身上以便呈拱形,在中央区其具有宽的顶点22’以及安装在边圈上并搁置夹子 26,30的径向外部区域22’。每个夹子的前部38在膜的上方,正如响弦朝向顶点22’距每 个夹子至少大约一英寸距离。示出了后部40,其具有垂直于每个夹子的前部38的支架,但 这是功能性的表示。如在20”处所示,响弦保持在膜的外部的上方,这避免了不需要的共振 响弦蜂音。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具有在前和后部38、40之间限定了中央区的倾斜过渡段 (oblique transition),皮带28、32从该倾斜的渐变段向外分别延伸到在锚36和拉紧装置 12处的固定件(securement)。重要地,皮带28、32在这样的高度上分别连接到夹子26、32 以使得不用使夹子朝向紧靠鼓面对皮带施加任何压力就能拉紧皮带。这避免了皮带提供夹子能够绕其倾斜的支点的不理想情形。如图3所示的总的发明构想的优选实施方式,将结合图4-7进行说明。图4-6示 出了优选的响弦部件16,其包括响弦20、一个夹子30以及其连接的皮带32,而图7示出在 连接响弦20和皮带32之前的优选的夹子30。夹子26和32优选为完全相同。夹子30为大致的矩形刚板形式,其具有连接或可连接响弦20的前部38、包括中 央区42的后部40、左侧46和右侧48以及顶部50和底部52,中央区42具有可连接夹持带 32的孔口 44。在后部的具有大致水平的底座56的一对支架54横跨中央区42。当夹子平 直地置于底座56上时,底座限定最低高度。当夹子置于底座上时,后边缘58在中央区相对 于高度%而在底座上方位于高度ei处。当夹子平直地置于底座上时,前边缘60在底座的 高度%的上方的高度e2处。优选地,支架通过折弯矩形的后角部并然后进一步弯曲来形成 底座56而整体地形成。因此,中央区42的后边缘58在底座的基准或基础高度e(1上方的 高度ei处跨接支架。该高度ei应当至少等于并且优选地大于皮带32的厚度,从而保证当 拉紧响弦部件时,后边缘58不会在底座之间对着膜推压皮带。这样,通过每个底座56施加 相等的压力而不会有任何的摆动或倾斜。优选地,夹子形成有在左46和右侧48之间延伸的折线62,其位于孔口 44和前边 缘60之间,中央区42从后边缘58倾斜延伸到折线62。平板的前部38以基本水平的前部 底面52’从折线62延伸到前边缘60,并且将响弦的端部熔接、锡焊或以其他常规的方法连 接到底面52’上。在该实施例中,孔口 44位于底座56的基准高度%和前部底面52’的高 度62之间的高度e3处。图7中最明显的,孔口 44沿平板的侧面46、48之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硬耳片 (rigid tab)64优选地从平板的后部的中央区42向上延伸,部分地盖在孔口上。孔口具有 左右边缘66和右边缘68以及各自的左凹槽70和右凹槽72,它们从孔口的边缘朝向平板的 侧面延伸。如图4和5所最佳示出的,优选的安装皮带32具有前端74,其固定到孔口 44内并 且在升高的后边缘58下面向后延伸。皮带的前端形成为横向的环76,其位于孔口内并且具 有不大于孔口的长度的宽度。销78穿过环,同时其端部从环延伸并且分别支撑在凹槽70、 72内。在这种构造中,当在安装响弦部件期间向皮带32施加拉力时,凹槽和耳片使环保持 在孔口内。应当理解的是,图7的具有或没有耳片64或凹槽70、72的夹子均可采用常规的皮 带(未示出),该皮带环穿过孔口并且同等地通过中央区42,使得一条皮带的两端都从第一 夹子延伸到桶身上的锚,并且另一条皮带的两端以常规的方式从第二夹子延伸到桶身上的 拉紧装置。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升高的后边缘,即使使用常规的皮带也会保持在高度%的上 方从而在底座56处得到相等的压力,同时避免了常规的军鼓中非常普遍的摆动或倾斜。相 似地,根据本发明的没有耳片和/或凹槽的夹子可在基准高度%上方的高度e2处提供响弦 与夹子的前部的底面的连接,从而使响弦保持在鼓面的外表面上方,由此避免共振。在图4和5中示出的皮带适合于响弦部件16的快速更换,通过简单地松开拉紧装 置、拉动销78的露出的一端,并且推动销的另一端通过在保持端之后的孔口,从而从孔口 完全取下皮带。通过颠倒上述操作可快速地安装另一个响弦部件,即,通过孔口充分向上插 入销78的一端以穿过环并且另一端以一定角度通过孔口,然后使销平直以使得销子的端部位于凹槽70、72内。然后重调拉紧装置并且准备好演奏鼓。该更换可在不到一分钟内完 成,然而,常规的更换需至少15分钟。在本发明的另一种方案中,皮带32可使用常规的夹子,其具有图7中示出的孔口 44,但没有凹槽70、72或耳片64。除了销78的端部位于常规的夹子的平面上并且不存在耳 片64的附加支撑之外,安装和去除如上所述。这种实施方式使得能够快速更换响弦部件, 但不具有升高的后边缘58的优势,这避免了皮带32对膜的压力并且同样的不具有在鼓面 的外表面上方抬高响弦20的优势。然而,快速更换相对于本技术领域的当前水平具有显著 的改善。本发明的最后一种方案可以实施为军鼓响弦套件,其包括大致的矩形刚板,该矩 形刚板具有连接响弦的前部38以及包括中央区42的后部40,中央区42具有细长孔44,夹 持带32可连接通过细长孔44。夹持带32具有形成为横向环的前端74,其宽度不大于孔口。 销78与环设置在一起或设置在环内,销78具有大于孔口的长度。当带有插入的销的环置 于孔口内时,销的端部延伸超出孔口并且位于平板的上面,而其余的皮带则通过平板的后 边缘的下面 。
权利要求
一种军鼓响弦夹子,包括大致的矩形刚板,其具有能够连接响弦的前部、包括中央区的后部、左侧和右侧以及顶部和底部,所述中央区具有能够连接夹持带的孔口;一对支架,其后部处具有大致水平的底座,所述支架横跨所述中央区,当夹子平直地置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底座限定所述夹子的最低高度e0;后边缘,当夹子置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后边缘在所述的中央区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高度e1处;前边缘,当所述夹子置于所述底座上时,所述前边缘位于底座上方的高度e2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中,所述平板具有一折线,所述折线在左侧和右侧之 间延伸并且位于孔口和前边缘之间,并且中央区从所述后边缘倾斜延伸到所述折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子,其中,所述平板的前部以基本水平的前部底面从所述 折线延伸到所述前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子,其中,所述孔口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前部底面之间的 高度e3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中,所述孔口沿所述平板的侧面之间的方向延伸;并且硬耳片从所述平板的后部的所述中央区向上延伸,部分地盖在所述孔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中,所述孔口具有左边缘和右边缘,并且相应的左凹 槽和右凹槽从孔口的边缘朝向平板的侧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子,其中,硬耳片从平板的后部的中央区向上延伸,部分地 盖在所述孔口上。
8.一种军鼓响弦组,包括大致的矩形刚板,其具有前部、包括具有孔口的中央区的后部、左侧和右侧以及顶部和 底部;所述后部在中央区的每一侧上具有支脚以及升高的后边缘,所述升高的后边缘在中央 区跨接支脚;具有前端的安装皮带,所述前端固定在孔口内,所述安装皮带在升高的后边缘下面向 后延伸;多个响弦,其固定到平板的前部的底部,并且从平板的前边缘平行地向前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响弦组,其中每个支架在中央区的每一侧上的后部处具有大致水平的底座,当夹子置于所述底座上 时,所述底座限定夹子的最低高度;当夹子置于所述底座上时,在所述中央区处的后边缘和所述皮带位于底座上方的高度处;当夹子置于所述底座上时,前边缘和响弦位于底座上方的高度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响弦组,其中平板具有一折线,所述折线在左侧和右侧之间延伸并位于孔口和前边缘之间,中央区 从后边缘倾斜延伸到折线;平板的前部以基本水平的前部底面从折线延伸到前边缘;并且孔口位于底座和前部底面之间的高度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响弦组,其中 孔口沿平板的侧面之间的方向伸长;并且硬耳片从平板的后部的中央区向上延伸,部分地盖在所述孔口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响弦组,其中孔口具有限定在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长度;并且 相应的左凹槽和右凹槽从孔口的边缘朝向平板的侧面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响弦组,其中皮带的前端形成为横向的环,其位于所述孔口内并且具有不大于孔口的长度的宽度; 销穿过所述环,并且所述销的端部从环延伸并且分别支撑在所述凹槽内; 从而当将响弦组安装到军鼓期间向皮带施加拉力时,凹槽和耳片将环保持在孔口内。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响弦组,当所述响弦组在拱形的响弦鼓面上安装到鼓桶身 上时,其中响弦具有第一和第二相对端;响弦的第一端固定到第一所述平板上并且响弦的第二端固定到第二所述平板上,其中 第一所述皮带连接到第一平板上并且第二所述皮带连接到第二平板上每条皮带穿过在鼓桶身的边圈内的相应的切口并且在鼓桶身上的锚和鼓桶身上的拉 紧装置之间被拉紧,所述锚保持第一皮带,所述拉紧装置保持第二皮带;从而响弦对着拱形的顶端被拉伸但是从每块平板朝向顶点离鼓面保留至少大约一英 寸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响弦组,当所述响弦组在拱形的响弦鼓面上安装到鼓桶身 上时,其中响弦具有第一和第二相对端;响弦的第一端固定到第一所述平板上并且响弦的第二端固定到第二所述平板上,其中 第一所述皮带连接到第一平板上并且第二所述皮带连接到第二平板上;每条皮带穿过在鼓桶身的边圈内的相应的切口并且在鼓桶身上的锚和鼓桶身上的拉 紧装置之间被拉紧,所述锚保持第一皮带,所述拉紧装置保持第二皮带;从而每块平板的支脚以基本相等的压力接触鼓面,而平板的后边缘不会对着鼓面向皮 带施加任何的压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响弦组,当所述响弦组在拱形的响弦鼓面上安装到鼓桶身 上时,其中响弦对着拱形的顶端被拉伸但是从每块平板朝向顶点离鼓面保留至少大约一英 寸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响弦组,当所述响弦组在拱形的响弦鼓面上安装到鼓桶身 上时,其中,孔口沿平板的侧面之间的方向延伸,并具有限定在左边缘和右边缘之间的长度; 硬耳片从平板的后部的中央区向上延伸,部分地盖在所述孔口上; 相应的左凹槽和右凹槽从孔口的边缘朝向平板的侧面延伸; 皮带的前端形成为横向的环,其位于所述孔口内并且具有不大于孔口的长度的宽度; 销穿过所述环,所述销的端部从环延伸并且分别支撑在所述凹槽内;从而凹槽和耳片利用皮带的所述张力将环保持在孔口内。
18. 一种军鼓响弦套件,包括大致的矩形刚板,其具有连接响弦的前部,以及包括中央区的后部,所述中央区具有细 长孔,夹持带能够通过所述细长孔连接;夹持带,其具有形成为横向的环的前端,其宽度不大于孔口的长度;销,其具有的长度大于孔口的长度并且穿过环或能够通过环插入;从而当将具有插入的销的环放入孔口时,销的端部延伸超出孔口并且压在平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军鼓响弦组,包括大致的矩形刚板,其具有前部、包括中央区的后部、左侧和右侧以及顶部和底部,所述中央区具有孔口。所述后部在中央区的每一侧上具有支脚以及升高的后边缘,所述升高的后边缘在中央区跨接支脚。具有前端的安装带固定在孔口内并且在升高的后边缘下面向后延伸。多个响弦固定到平板的前部的底部并且从平板的前边缘平行地向前延伸。具有横向插入销的优选的快速更换皮带可很快速地插入夹子或从夹子去除。
文档编号G10G7/00GK101887717SQ20101016972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
发明者罗伯特·A·加岑 申请人:德阿达里奥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