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葫芦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538阅读:1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葫芦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族乐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葫芦笙。
背景技术
五管葫芦笙涉及多项少数民族乐器制作技术和演奏技巧领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葫芦笙没有设置微音孔,所以无法发出补丁音,而且现有的葫芦笙都没有校音装置,无法保证音质;另外由于现有的葫芦笙都采用单面簧片,在演奏时不能保证笙的吹与吸时音高、音准、音色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葫芦笙,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简单,能保证乐器的音高、音准、音色的一致性,同时也能保证音质,增强了乐器的实用性。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第一笙管1、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4、第五笙管5及笙斗6,第一笙管1、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4、第五笙管5环列插于笙斗6中,笙斗6的底部设置有底孔8,第一笙管I的顶端设置有共鸣葫芦11,第一笙管I与第三笙管3之间设置有穗子12,在五根笙管插入笙斗6的位置设置有双面簧片7。所述的第三笙管3和第五笙管5靠近笙斗6处均设置有微音孔9。所述的第一笙管1、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4、第五笙管5的内侧均设置有校音装置10。本实用新型在第三笙管3和第五笙管5靠近笙斗6处设置有微音孔9,制作此微音孔9时有一定的角度和方向限制。此微音孔9手指不按封时能自然发出微小的③音;第五筌管5的微音孔9手指不按封时也能自然发出微小之⑥音,故两微音孔9不按封时都能微微发出③、⑥两个和音,在多个声部中起到粘合作用,所以通常把其称为补丁音或和谐音;在五个笙管管柱内侧增设了校音装置10调试音准,能大大提高乐器的音质;另外原有的单面簧片替换为双面簧片,用于保证演奏时对笙的吹与吸时音高、音准、音色一致性。本实用新型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简单,能保证乐器的音高、音准、音色的一致性,同时也能保证音质,增强了乐器的实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第一笙管1、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4、第五笙管5及笙斗6,第一笙管1、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
4、第五笙管5环列插于笙斗6中,笙斗6的底部 设置有底孔8,第一笙管I的顶端设置有共鸣葫芦11,第一笙管I与第三笙管3之间设置有穗子12,在五根笙管插入笙斗6的位置设置有双面簧片7。所述的第三笙管3和第五笙管5靠近笙斗6处均设置有微音孔9。所述的第一笙管1、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4、第五笙管5的内侧均设置有校音装置10。本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三笙管3和第五笙管5靠近笙斗6处设置有微音孔9,制作此微音孔9时有一定的角度和方向限制。此微音孔9手指不按封时能自然发出微小的③音;第五筌管5的微音孔9手指不按封时也能自然发出微小之⑥音,故两微音孔9不按封时都能微微发出③、⑥两个和音,在多个声部中起到粘合作用,所以通常把其称为补丁音或和谐音;在五个笙管管柱内侧增设了校音装置10调试音准,能大大提高乐器的音质;另外原有的单面簧片替换为双面簧片,用于保证演奏时对笙的吹与吸时音高、音准、音色一致性。本具体实施方式
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简单,能保证乐器的音高、音准、音色的一致性,同时也能保证音质,增强了乐器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葫芦笙,它包括第一笙管(I)、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4)、第五笙管(5)及笙斗¢),第一笙管(I)、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4)、第五笙管(5)环列插于笙斗¢)中,笙斗¢)的底部设置有底孔(8),第一笙管(I)的顶端设置有共鸣葫芦(11),第一笙管(I)与第三笙管(3)之间设置有穗子(12),其特征在于在五根笙管插入笙斗(6)的位置设置有双面簧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葫芦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笙管(3)和第五笙管(5)靠近笙斗(6)处均设置有微音孔(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葫芦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笙管(I)、第二笙管(2)、第三笙管(3)、第四笙管(4)、第五笙管(5)的内侧均设置有校音装置(10)。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葫芦笙,它涉及吹管乐器领域,它包括第一笙管、第二笙管、第三笙管、第四笙管、第五笙管及笙斗,第一笙管、第二笙管、第三笙管、第四笙管、第五笙管环列插于笙斗中,笙斗的底部设置有底孔,第一笙管的顶端设置有共鸣葫芦,第一笙管与第三笙管之间设置有穗子,在五根笙管插入笙斗的位置设置有双面簧片。所述的第三笙管和第五笙管靠近笙斗处均设置有微音孔。所述的第一笙管、第二笙管、第三笙管、第四笙管、第五笙管的内侧均设置有校音装置。它结构简单,能保证乐器的音高、音准、音色的一致性,同时也能保证音质,增强了乐器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G10D9/00GK202855280SQ2012205590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9日
发明者周昆 申请人:周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