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孔唢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568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孔唢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十孔唢呐,包括管身及连接在管身下端的喇叭碗,在所述管身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孔至第八孔8个音孔,其中第七孔设在管身的后壁上,其他7个音孔分布在管身的前壁上,所述管身上还设有第九孔和第十孔,所述第九孔设在管身前壁上且位于第四孔与第五孔之间,所述第十孔设在管身后壁上,且其在所述管身前壁上的射影位于第二孔与第三孔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改变唢呐演奏方法及原有音色的基础上拓宽音域,可以准确的演奏各个自然音级的变化音级,尤其是在高低音转换时没有音与音之间过渡的痕迹,解决传统唢呐因音域不宽或变化音不准确所导致的演奏和创作难题。
【专利说明】一种十孔喷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民族乐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十孔唢呐。

【背景技术】
[0002]在当今社会,中国民族器乐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作品的不断涌现,更加丰富了民族器乐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然而,中国民族器乐的现状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许多民族器乐的表演功能与新作品中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和艺术内涵不相适应,而吹管乐器唢呐就存在上述问题。唢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吹管乐器,其主要构造包括管身、喇叭碗、铜芯、气盘、哨片五个部分。唢呐的管身共有八个音孔(正面7个孔,背面I个孔),分别由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来按孔,以控制音高。发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哨子片,用力吹气使之振动发声,经过木制管身以及喇叭碗的振动及扩音,成为唢呐发出来的声音。
[0003]现有对唢呐进行改良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
[0004](I)唢呐活芯:1992年由唢呐演奏家郭雅志发明。其内管连有气牌和气嘴,并有螺栓槽,套上一弹簧,插在外管中,外管侧面有螺纹孔,再套上一个微调套管用螺栓螺母,从套管长孔穿过拧入螺纹孔,再进入内管的螺栓槽,用螺丝螺母调正内管之伸缩距离,嘴唇压缩气嘴以后,使内管缩短其音程,于是每个音孔可吹出半音,增加唢呐之音量范围,可吹奏各种变调乐曲。但该技术存在的弊端是:运用唢呐活芯吹奏唢呐,在活芯的运动过程中常会出现音与音之间过渡的痕迹,且在演奏快速的变化音时会给演奏者增加负担,再而就音色而言,唢呐在安装活芯后音色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总之,比较影响唢呐演奏的视听效果O
[0005](2)九孔唢呐:1992年由吉林孟昭成发明。九孔唢呐属于民族乐器类。其特征是在唢呐杆上设有九个音孔,第九个孔设在第八个孔上部2毫米处。其孔径为0.8毫米且小于其他八个孔的孔径。其优点是继承了传统的唢呐演奏技巧,扩大了音域,使演奏技巧正常运用高音易吹,音质纯正。”但其弊端存在于:九孔唢呐的“第九孔”的作用相当于西洋管乐器的泛音键,只有在吹奏高音区时才能使用,所以,“九孔唢呐”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拓展音域的目的。
[0006](3)加键唢呐:加键唢呐是中国传统唢呐的改良型乐器,模仿西方单簧管和双簧管的机械装置对传统唢呐进行了加键改良,主要应用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常见的改革品种主要有加键高音、加键中音、加键次中音、加键低音唢呐等,扩大了唢呐演奏的音域,可以成功演奏十二平均律各音,方便转调,音色更具有融合性,增强了乐队唢呐组的表现力。但其弊端存在于:加键唢呐的音色整体偏向于西洋管乐器中萨克斯的音色,而基于乐器构造、形制的原因,许多传统唢呐的演奏技法无法正常使用。此外,专门为加键唢呐创作的独奏曲凤毛麟角,所以在专业乐队的运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民间的普及则更为困难。
[0007]由上可知,现有的吹管乐器唢呐存在演奏音域不够、变化音无法准确演奏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鉴于此种现状,如何创设一种能在不改变演奏方法及原有音色的基础上拓宽音域,可以准确的演奏各个自然音级的变化音级,尤其是在高低音转换时没有音与音之间过渡的痕迹的唢呐,实属当前业界亟待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十孔唢呐,使其在保持唢呐原本音色的基础上拓展音域、准确演奏变化音级,尤其是在高低音转换时没有音与音之间过渡的痕迹,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唢呐演奏音域不够,变化音无法准确演奏、高低音转换时过渡痕迹明显等技术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十孔唢呐,包括管身及连接在管身下端的喇叭碗,在所述管身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孔至第八孔8个音孔,其中第七孔设在管身的后壁上,其他7个音孔分布在管身的前壁上,所述管身上还设有第九孔和第十孔,所述第九孔设在管身前壁上且位于第四孔与第五孔之间,所述第十孔设在管身后壁上,且其在所述管身前壁上的射影位于第二孔与第三孔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九孔位于所述第四孔与第五孔中心线的中点右侧0.5厘米处;所述第十孔在管身前壁上的射影位于所述第二孔正上方1.3-1.4厘米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九孔的直径为0.3-0.4厘米,所述第十孔的直径为0.4-0.5厘米。
[00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4](I)本实用新型的十孔唢呐在原本管身八孔的基础上再开两个音孔,使得在不影响原本音色的基础上增加了降低第2孔半音、升高第4孔半音、降低第5孔半音等三个变化音,在使用时配合“交叉按孔法”即可轻松演奏十二平均律。
[0015](2)本实用新型的十孔唢呐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原有乐器的特色,在不改变乐器演奏方法及原有音色的基础上拓宽音域,进而可以准确的演奏各个自然音级的变化音级,尤其是在高低音转换时没有音与音之间过渡的痕迹,最终解决了传统唢呐因音域不宽或变化音不准确所导致的演奏和创作难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十孔唢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十孔唢呐的管身后壁开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唢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吹管乐器,其构造是由管身、喇叭碗、铜芯、气盘、哨片五个部分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唢呐的管身。唢呐的管身原有八个音孔(正面7个孔,背面I个孔)。本实用新型在在原本八孔管身的基础上增设第九孔和第十孔2个音孔,进而变为正面8个孔、背面2个孔。
[0020]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十孔唢呐,包括管身11及连接在管身下端的喇叭碗12,在所述管身11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孔至第八孔(分别对应图中标号1-8) 8个音孔,其中第七孔7设在管身11的后壁上,其他7个音孔分布在管身11的前壁上,所述管身11上还设有第九孔9和第十孔10,所述第九孔9设在管身11前壁上且位于第四孔4与第五孔5之间,所述第十孔10设在管身11后壁上,且其在所述管身11前壁上的射影位于第二孔2与第三孔3之间。
[0021]新开的第九孔9位于左手小指处,其作用是将唢呐第四孔4升高半音或将唢呐第五孔5降低半音。新开的第十孔10位于右手大拇指处,其作用是降低唢呐第二孔2半音。
[0022]优选地,所述第九孔9位于所述第四孔4与第五孔5中心线的中点右侧0.5厘米处;所述第十孔10在管身前壁上的射影位于所述第二孔2正上方1.3-1.4厘米处。
[0023]优选地,所述第九孔9的直径为0.3-0.4厘米,所述第十孔10的直径为0.4-0.5厘米。
[0024]上述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十孔唢呐在不影响原本音色外增加了降低第二孔半音、升高第四孔半音、降低第五孔半音等三个变化音,在使用时配合“交叉按孔法”即可轻松演奏十二平均律。
[002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十孔唢呐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原有乐器的特色,在不改变乐器演奏方法及原有音色的基础上拓宽音域,进而可以准确的演奏各个自然音级的变化音级,尤其是在高低音转换时没有音与音之间过渡的痕迹。“十孔唢呐”将通过拓宽音域丰富唢呐的表现力,最终解决传统唢呐因音域不宽或变化音不准确所导致的演奏和创作难题。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十孔唢呐,包括管身及连接在管身下端的喇叭碗,在所述管身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孔至第八孔8个音孔,其中第七孔设在管身的后壁上,其他7个音孔分布在管身的前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上还设有第九孔和第十孔,所述第九孔设在管身前壁上且位于第四孔与第五孔之间,所述第十孔设在管身后壁上,且其在所述管身前壁上的射影位于第二孔与第三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孔唢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孔位于所述第四孔与第五孔中心线的中点右侧0.5厘米处;所述第十孔在管身前壁上的射影位于所述第二孔正上方1.3-1.4厘米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十孔唢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孔的直径为0.3-0.4厘米,所述第十孔的直径为0.4-0.5厘米。
【文档编号】G10D9/00GK204010647SQ20142037302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石海彬, 张维维 申请人:石海彬, 张维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