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6193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包括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并列设置,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的前侧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的周边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缠绕有固定绳,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顶端的中间位置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柱内套设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设有卡块。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简单,根据练习者的需要,轻松方便的调节该琴竹的长短,实用性强;另外利用竹头旋转卡至凹槽内,减小该琴竹整体的体积,不易折断,方便携带。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
【背景技术】
[0002]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它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而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扬琴乐曲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由于现有使用的扬琴演奏琴竹的长度是固定的,长短无法调节,在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给弹奏者使用和携带都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包括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并列设置,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的前侧均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的周边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上缠绕有固定绳,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顶端的中间位置均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柱内套设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柱外,所述第二支撑柱靠近转轴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二支撑柱的一侧设有卡块,且卡块与通孔相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柱远离转轴的一侧设有竹头,所述竹头、第二支撑柱和第一支撑柱均与凹槽相配合。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上远离转轴的一侧均嵌装有拨弦片。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竹身和第二竹身上靠近转轴的一侧均套设有防滑套。
[0008]优选的,所述竹头上设有圆孔,所述竹头的一侧套接有敲击边。
[0009]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合理,使用简单,根据练习者的需要,利用卡块与通孔相互配合来调节第二支撑柱和第一支撑柱的位置关系,轻松方便的调节该琴竹的长短,实用性强;另外利用竹头旋转卡至凹槽内,减小该琴竹整体的体积,不易折断,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第二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3第一竹身、4凹槽、5卡槽、6竹头、7圆孔、8敲击边、9转轴、1第二竹身、11固定绳、12通孔、13弹簧、1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4]参照图1-2,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包括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并列设置,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的前侧均设有凹槽4,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的周边均设有卡槽5,卡槽5上缠绕有固定绳11,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顶端的中间位置均设有转轴9,转轴9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撑柱2的两侧均设有通孔12,第一支撑柱2内套设有第二支撑柱I,且第二支撑柱I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柱2外,第二支撑柱I靠近转轴9 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远离第二支撑柱I的一侧设有卡块14,且卡块14与通孔12相配合,第二支撑柱I远离转轴9的一侧设有竹头6,竹头6、第二支撑柱I和第一支撑柱2均与凹槽4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合理,使用简单,根据练习者的需要,利用卡块14与通孔12相互配合来调节第二支撑柱I和第一支撑柱2的位置关系,轻松方便的调节该琴竹的长短,实用性强;另外利用竹头6旋转卡至凹槽4内,减小该琴竹整体的体积,不易折断,方便携带。
[0015]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上远离转轴9的一侧均嵌装有拨弦片,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上靠近转轴9的一侧均套设有防滑套,竹头6上设有圆孔7,竹头6的一侧套接有敲击边8。本实用新型中,设计合理,使用简单,根据练习者的需要,利用卡块14与通孔12相互配合来调节第二支撑柱I和第一支撑柱2的位置关系,轻松方便的调节该琴竹的长短,实用性强;另外利用竹头6旋转卡至凹槽4内,减小该琴竹整体的体积,不易折断,方便携带。
[0016]工作原理:使用前,根据练习者需要的长度,将卡块14在弹簧13弹性的作用下,轻按至第一支撑柱2内,按住第二支撑柱I内外移动来调节第二支撑柱I和第一支撑柱2的位置关系,即该琴竹的长短,实用性强;使用完成后,通过竹头6转动,竹头6、第二支撑柱I和第一支撑柱2均与凹槽4相配合,将竹头6旋转卡至凹槽4内,减小该琴竹整体的体积,不易折断,方便携带。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包括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并列设置,所述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的前侧均设有凹槽(4),所述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的周边均设有卡槽(5),所述卡槽(5)上缠绕有固定绳(11),所述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顶端的中间位置均设有转轴(9),所述转轴(9)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柱(2),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两侧均设有通孔(12),所述第一支撑柱(2)内套设有第二支撑柱(I),且第二支撑柱(I)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柱(2)外,所述第二支撑柱(I)靠近转轴(9) 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远离第二支撑柱(I)的一侧设有卡块(14),且卡块(14)与通孔(12)相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柱(I)远离转轴(9)的一侧设有竹头(6),所述竹头(6)、第二支撑柱(I)和第一支撑柱(2)均与凹槽(4)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上远离转轴(9)的一侧均嵌装有拨弦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身(3)和第二竹身(10)上靠近转轴(9)的一侧均套设有防滑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扬琴演奏的双面琴竹,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头(6)上设有圆孔(7),所述竹头(6)的一侧套接有敲击边(8)。
【文档编号】G10D3/16GK205722762SQ201620611257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发明人】刘科
【申请人】湖南城市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