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音二胡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0152发布日期:2020-06-26 21:26阅读:1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音二胡琴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音二胡琴桶及其回音装置。



背景技术:

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二胡又名“胡琴”,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二胡的琴桶是二胡发音的主要部件之一,可以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

但是,目前的二胡普遍存在声音不厚道、不洪亮,尖叫音,中把位和下把位的声音不明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声音厚道、洪亮,无杂音,中把位和下把位的声音明亮的回音二胡琴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回音二胡琴桶,包括琴桶,在所述琴桶的内侧靠近音窗端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回音装置;所述回音装置是靠近琴皮端的开口大,靠近音窗端的开口小的喇叭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回音装置靠近所述音窗端的边厚为6-12mm。

进一步的,在所述回音装置靠近所述音窗端设置有向外开口的喇叭状环。

进一步的,所述回音装置包括多个瓣体围成的环形,相邻两个所述瓣体之间通过通过软带连接,所述回音装置远离所述音窗端的一端通过软带与所述琴桶的内壁连接;在每个所述瓣体的背面设置有凸钮,在所述回音装置与所述琴桶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一面固定在所述琴桶的内壁,另一面固定在回音装置的背面;在所述弹性气囊上设置有穿出所述琴桶的充气嘴。

一种回音二胡琴桶的回音装置,所述回音装置是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的环形喇叭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回音装置是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回音装置是由多个瓣体ⅱ连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回音装置后,使琴皮及琴桶发出的声音扩散至琴桶音室近琴皮端的最宽处,使声波回旋外传至缩小的音桶部位即回音装置,声音撞击到回音壁即回音装置时,使声音返回琴皮及音室壁,声音再次回荡散出,使声音扩散减慢,促使音量增大,声音洪亮,消除了尖叫声,减少了杂音,使二胡中把位、下把位声音明亮,清澈。内弦音量增加5到10分贝,外弦增加7-14分贝。

所述回音装置的出音口小于外端的音窗口,形成外展喇叭状结构。使回音装置排出的声音散出顺畅,提高明亮音色。

回音装置可调节大小,可以调出不同音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回音装置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瓣体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琴桶1、音窗端11、回音装置2、回音装置3、瓣体31、软带32、软带33、凸钮34、弹性气囊35、充气嘴351、喇叭状环4、瓣体ⅱ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琴桶1,在所述琴桶1的音窗端11内侧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回音装置2,如图1和图3中所示,所述回音装置2是开口自靠近所述音窗端11的一端向远离音窗的一端逐渐扩大的喇叭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回音装置2靠近所述音窗端的一端厚度约6-12mm,进一步优选为8-10mm。即如图1中所示,所述回音装置2的纵切面为∠形,靠近所述音窗端的高度为6-12mm。这种结构使声音扩散至凸出的回音装置2后又返到琴膜,从琴膜二次发出。当然,回音装置2可以与琴桶一体成型。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琴桶1,在所述琴桶1的音窗端11内侧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回音装置3,所述回音装置3包括多个弧形的瓣体31围成的环形,瓣体31区别与实施例一中的环形回音装置,瓣体31的是厚度一致的板。相邻两个所述瓣体31之间通过通过软带32连接,所述回音装置3远离所述音窗端11的一端通过软带33与所述琴桶1的内壁连接。软带32和软带33可以采用橡胶软带或者带有光滑橡胶层的布带。在每个所述瓣体31的背面设置有凸钮34,凸钮34的作用是在弹性气囊35放气回缩后将瓣体31固定在如图2中所示的一定角度。在所述回音装置3与所述琴桶1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弹性气囊35,所述弹性气囊35的一面固定(可以粘接或者在弹性气囊35的两面分别设置延伸的连接端,将连接端用铆钉等固定。连接方式下同)在所述琴桶1的内壁,另一面固定在回音装置3的背面。在所述弹性气囊35上设置有穿出所述琴桶1的充气嘴351。充气嘴351可以进行充放气,充气嘴351可以与篮球上的充气嘴一样,为橡胶嘴,使用充气针撑开即可充放气。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弹性气囊35内充气时回音装置3靠近音窗端11的直径变小。弹性气囊35放气后,回音装置3靠近音窗端11的口径变大。弹性气囊35采用橡胶材质,与气球的材质相同,缩回后可以拉着瓣体31紧靠琴桶1的内壁。通过弹性气囊35可以实现瓣体31的两种角度定位。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所述回音装置2靠近所述音窗端设置有向外开口的喇叭状环4。在本实施例中,回音装置2和喇叭状环4的中间最高位置(最厚处)高度约6-12mm,进一步优选为8-10mm。如图4中所示,该喇叭状环4可以与回音装置2一体成型。该喇叭状环4不仅美观,可以使向外扩散的音质效果更好。



本技术:
还保护一种回音二胡琴桶的回音装置2,所述回音装置2是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的环形喇叭状结构,可以单独生产后安装在琴桶内。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如图5所示,该圆环的纵切面为三角形,优选为直角三角形。

如图3所示,所述回音装置2是一体成型结构。

为了安装方便,如图5所示,所述回音装置是由多个瓣体ⅱ5连接而成的圆环。

本回音装置2可以安装在圆柱形或正多边形的琴桶内,根据实际形状,回音装置2设计成圆形或正多边形环。



技术特征:

1.一种回音二胡琴桶,包括琴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琴桶的内侧靠近音窗端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回音装置;所述回音装置是靠近琴皮端的开口大,靠近音窗端的开口小的喇叭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音二胡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装置靠近所述音窗端的边厚为6-12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回音二胡琴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音装置靠近所述音窗端设置有向外开口的喇叭状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音二胡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装置包括多个瓣体围成的环形,相邻两个所述瓣体之间通过软带连接,所述回音装置远离所述音窗端的一端通过软带与所述琴桶的内壁连接;在每个所述瓣体的背面设置有凸钮,在所述回音装置与所述琴桶之间设置有环形的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的一面固定在所述琴桶的内壁,另一面固定在回音装置的背面;在所述弹性气囊上设置有穿出所述琴桶的充气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音二胡琴桶,包括音桶,在所述琴桶的内侧靠近音窗端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回音装置;所述回音装置是靠近琴皮端的开口大,靠近音窗端的开口小的喇叭状结构。所述回音装置是一端开口大,另一端开口小的环形喇叭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声音厚道、洪亮,无杂音,中把位和下把位的声音明亮。

技术研发人员:周田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田园
技术研发日:2019.10.01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