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吸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2914发布日期:2023-12-06 23:51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吸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降噪,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吸声结构。


背景技术:

1、在噪声控制工程中,常用的有两类吸声材料,第一类多孔吸声材料;第二类板式共振吸声构件。对于第一类多孔吸声材料,目前主要采用纤维材料制作吸声结构,通常可以在比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达到较好的吸声性能。然而,主要缺点是纤维材料的抗环境老化性能不佳,普遍使用的矿棉和玻璃纤维还是对人体有害的材料。另外,要取得优良的低频吸声性能,要求纤维厚度具有与声波长相当,往往会使得吸声结构尺寸很大。替代纤维的吸声材料有发泡材料,如泡沫铝,泡沫陶瓷等,由于泡沫材料都不是通透气的,这类材料的低频吸声性能都不理想。铝纤维板是一种能够兼顾吸声性能和环境的新型吸声结构,但生产成本很高。第二类共振吸声构件,如微穿孔板,常用的方法是在固体板材上钻直径小于0.5mm的孔制作成微穿孔板,衬以背腔体形成吸声结构。微穿孔吸声结构的特点是中频吸声,低频吸声时,背腔较深,空间占用大,加工成本比较高。磁力薄膜共振吸声结构,具备薄背腔低频吸声特性,但其中高频带宽有限,且薄膜的抗压碰稍差。

2、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上述不足,采用两种结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吸声结构。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复合吸声结构,所述复合吸声结构包括:

4、基体,所述基体上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凹槽;

5、微孔板,所述微孔板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的多个通孔,所述板本体与所述基体连接并将所述凹槽的开口封闭;

6、膜层,设置于所述微孔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之间,所述膜层的边缘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相连,所述微孔板与所述膜层以及所述凹槽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吸声腔,所述膜层、所述凹槽的侧壁以及所述凹槽的底壁围合形成第二吸声腔;

7、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膜层上;

8、第二磁吸件,设置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之间能够产生磁吸力。

9、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膜层的中心区域;

10、或者,

11、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吸件分散设置于所述膜层上。

12、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为铁片或者永磁体片。

13、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吸件为永磁体块;或者,

14、所述第二磁吸件为电磁体。

15、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体包括铁芯以及套设于所述铁芯上的多个线圈,每个线圈均对应一个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线圈是否通电。

16、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1至1mm;

17、所述通孔之间的间距为2至10mm。

18、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孔板的靠近所述膜层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开口大小。

19、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通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通孔,每一列通孔均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0、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与多列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条形调节部,各所述条形调节部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微孔板或者所述基体滑动配合,各所述条形调节部均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

21、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条形调节部两端的连接部,两端的所述连接部分别将各所述条形调节部的端部相连;

22、所述微孔板上靠近所述膜层的表面上与两端的所述连接部对应的位置凸出设置有滑槽,所述连接部与对应的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23、所述滑槽的槽壁上设置有阻尼层。

24、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孔板与所述膜层之间的间距为2至10cm;和/或,

25、所述膜层与所述凹槽的底壁之间的间距为1至2cm。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吸声结构中,微孔板与膜层之间形成利用微孔板的高频吸声特性的第一吸声腔,膜层与凹槽的底壁之间形成利用磁力降噪的低频吸声特性的第二吸声腔,从而综合高频吸声特性和低频吸声特性,两者并联组合,能够实现在较小厚度下中低频宽频吸声特性,解决微穿孔吸声结构低频吸声时,背腔较深,空间占用大的问题,也解决了磁力薄膜共振吸声结构中高频带宽有限,且薄膜的抗压碰稍差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吸声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所述膜层的中心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为铁片或者永磁体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吸件为永磁体块;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体包括铁芯以及套设于所述铁芯上的多个线圈,每个线圈均对应一个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线圈是否通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1至1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板的靠近所述膜层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用于调节至少一个所述通孔的开口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列通孔,每一列通孔均包括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所述通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条形调节部两端的连接部,两端的所述连接部分别将各所述条形调节部的端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吸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板与所述膜层之间的间距为2至10cm;和/或,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吸声结构,包括:基体,基体上设置有一侧开口的凹槽;微孔板,微孔板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于板本体上的多个通孔,板本体与基体连接并将凹槽的开口封闭;膜层,设置于微孔板与凹槽的底壁之间,膜层的边缘与凹槽的侧壁相连,微孔板与膜层以及凹槽的侧壁围合形成第一吸声腔,膜层、凹槽的侧壁以及凹槽的底壁围合形成第二吸声腔;第一磁吸件,设置于膜层上;第二磁吸件,设置于凹槽的底壁上,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之间能够产生磁吸力。综合高频吸声特性和低频吸声特性,能够实现在较小厚度下中低频宽频吸声特性,解决背腔较深,空间占用大的问题,也解决了高频带宽有限,且薄膜的抗压碰稍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娟,李贤徽,朱丽颖,王文江,邢拓,王月月,杨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