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369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华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民族拉弦乐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四弦民族拉弦乐器。
现有的四弦拉弦乐器,如蒙古四胡,四根弦排列于同一平面上,两股弓毛分别穿于一、二弦之间和三、四弦之间,一拉就必定两根弦一起发音,不能单独演奏每根弦;又如许多新的四弦胡琴,都把弓“解放”出来,象提琴那样拉奏,但技巧则不及提琴,而且还由于擦弦方向的改变导致音色的改变而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之缺点而提出一种既保持民族特色又技巧丰富的新型拉弦民族乐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由琴杆、琴筒、琴弦、琴码、弓、千斤、指板、弦轴等组成本发明所述的四弦华琴。
琴筒分主琴筒〔16〕和付琴筒〔19〕,主琴筒为半圆半扁的七棱台形,前口蒙皮,基频为a′,前口右侧边缘粘有一控制擦弦位置的擦垫〔26〕;主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正六棱台形木琴筒〔17〕,不蒙皮;付琴筒〔19〕与主琴筒筒身相接,呈凹字形,基频为a;付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圆台形小琴筒〔20〕,小琴筒〔20〕前口蒙皮,基频为a2′。
四根琴弦按音之高低分上下两层排列,二根内弦排列于每层之左侧,两根外弦排列于每层之右侧。
琴码分为主琴码〔18〕和付琴码〔21〕,主琴码〔18〕由码身和垫板组成,码身由圆盘形底座和梯形支撑架组成,垫板分两层排列在梯形支撑架上,垫板上开有弦槽,分别承接四根琴弦,下层右侧的垫板上端底部粘有一增加高音音量和明亮度的码前脚;付琴码〔21〕由两条码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右脚中部有一条长脚穿过付琴筒〔19〕的面板顶在付琴筒内套小圆筒〔20〕的皮膜上。
弓装有三股弓毛,弓毛两端通过弓毛勾和弹簧片分别固定在弓头盒〔13〕和弓尾处,其中一股弓毛紧贴弓杆,需要时拉弓毛勾即弹出,另两股弓毛可分可合,一起穿于内、外弦之间。
千斤〔5〕是在硬质千斤架外沿开有四条小槽,槽内悬有人造革带或数股丝弦,千斤中间开有一长形孔,用以承装可前后活动的指板〔6〕。
指板〔6〕为圆筒形,其中一面刻有按十二平均律制成的品位,指板上端用圆头销和螺塞与千斤〔5〕相连,指板下端圆筒内装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弓毛夹〔7〕,控制指板位置的指板活动塞〔31〕与千斤〔5〕一起固定在琴杆上。
附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轴侧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套六棱台木琴筒和内套圆台形小琴筒与琴杆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付琴筒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弓头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弓的整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主、付琴码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千斤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指板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活动指板垫塞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弦轴零件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低音华琴琴杆示意图。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参照图1,高音华琴由琴杆〔30〕、主琴筒〔16〕、付琴筒〔19〕、弓、四根琴弦、主琴码〔18〕、付琴码〔21〕、千斤〔5〕、指板〔6〕、弦轴〔36〕等组成。
琴杆〔30〕用红木、“克隆”或其它传声性能好、硬度好的木料制成,全长(直距)730mm,插入琴筒部分是截面为15×20(mm)的长方柱形,紧连着琴筒的是一直径为22mm的弯圆柱形,中段为被切椭圆柱形,被切面靠弦,宽12mm,装千斤处杆宽16mm,坡度为1∶60,安装弦轴处为正方柱形,截面和22×22(mm),琴杆头为一般胡琴通用的弯月头〔37〕。琴杆除插入琴筒部分外,其余全部抛光上漆。
主琴筒〔16〕用红木、“克隆”或其它传声性能好的木料制成,形为半圆半扇的七棱台形,后口比前口小,后口高106mm,宽139mm,前口高116mm,宽149mm,筒长135mm,前口蒙蛇皮。前口内沿粘有厚5mm,宽10mm的七角支撑环,环边每间隔2mm开有直径为2mm的小圆音孔。蛇皮“砍边”离鼓面18mm,坡度为1∶6,左上方离琴筒鼓面20mm处琴筒左侧(距左棱边5mm)开上下两个15×20(mm)的长方形孔,用以插琴杆。琴筒板厚3mm,蒙皮前基频为a,蒙皮后未干前基频为e′,干后鼓面基频为a′。蛇皮头左尾右,中间略厚,边缘稍薄,皮膜去磷上蜡,其余木制部分全部抛光上漆。
参照图1、图2,主琴筒〔16〕内套一个正六棱台形木琴筒〔17〕,不蒙皮,基频为a′。与主琴筒一样,后口比前口小,前口高80mm,宽92mm,后口高70mm,宽82mm,筒长130mm,后口刻有“華”字形音窗。琴筒板厚2mm,前口距前沿25mm处的左侧筒身开有一横向方插孔,插上一条正方柱形横杆〔23〕,插孔左方留出5mm的杆头,在杆头中心处开一个孔,通过该孔用螺栓与琴杆上的金属连接件相连,调节螺栓螺母的松紧,便可调节正六棱台木琴筒的前后位置,使其前沿根据音色的需要而调节其顶住主琴筒〔16〕皮膜的松紧程度,随时调节主琴筒〔16〕皮膜的张力、振动面积及其振幅和主要共呜腔量,使琴的音色在保持中、低音区较好的条件下,中、高音区能保持二胡的优良传统音色特点,同时也可以克服以皮膜振动为主的琴因受气候的变化而影响其音色的毛病。主琴筒〔16〕前口右侧边缘粘有一控制擦弦位置的擦垫〔31〕。
参照图1、图2、图3,付琴筒〔19〕形为左低右高的凹字形,左边高73mm,右边高92mm,中间高58mm,宽155mm,筒长130mm与主琴筒〔16〕的筒身相吻合,壁板厚3mm,面板厚2mm,面板放置付琴码〔21〕处开有一圆孔,以便让付琴码〔21〕右脚中间的特长脚穿过该孔顶在内套小圆筒〔20〕的皮膜中央,使高音发音增加柔美、清脆度。付琴筒基频为a。付琴筒下端用螺钉或粘合剂固定一弦枕〔22〕,弦枕分上、下两层,分别安装四根琴弦,下层装g、e弦,上层装d′、a′弦。
付琴筒内套一圆台形小琴筒〔22〕,前口直径35mm,后口直径27mm,筒长75mm,前口蒙蛇皮,基频为a′。距前口15mm处开有一长方形插口,横插上一长方柱形横杆〔25〕,插口左边留出10mm的杆头,杆头上开一圆孔,用螺栓将横杆〔25〕与琴杆上的金属连接件相连,调节螺栓螺母的松紧,便可调节小圆筒的前后位置,达到调节高音音色、音量的目的。
参照图1、图4、图5,弓由弓头盒〔13〕、弓毛〔9〕、〔10〕、弓杆〔8〕、弓头螺〔14〕等组成,弓毛用马尾等制成,两头用固毛器〔11〕固定,弓毛〔9〕一端与月牙形弓毛勾〔12〕连接后固定在弓头盒〔13〕外沿靠弓杆〔8〕处,另一端与弓毛勾及弹簧片〔29〕连接后固定在弓尾;弓毛〔10〕为可分可合的两股,一端与月牙形弓毛勾连接后分别与弓头盒〔13〕内的两个特制弓头螺〔15〕连接,另一端通过弓毛勾和弹簧片〔27〕、〔28〕固定在弓尾。弓头盒〔13〕用有机玻璃制成,长50mm,宽23mm,厚10mm,面上用活动塞盖。弓头盒〔13〕右端开两个圆孔,两孔间距7mm,装两个特制螺杆〔15〕,弓头盒〔15〕左方两个特制螺杆〔15〕之间挖空,以便弓毛〔10〕的弓毛勾能随意活动,使两股弓毛能随意分合,弓头盒〔13〕与弓杆〔8〕用螺栓连接。
四根琴弦分别定音为g、d1、a1和e2,a1、e2为外弦,g、d1为内弦,按音之高低分两层排列g、e2两弦在下层,d1、a1两弦在上层。弓毛〔10〕两股一起穿于g、e2弦和d1、a1弦之间,可象二胡一样拉d1、a1两弦,换个角度即可拉外弦e2,再换个角度又可拉内弦g,拉双音、三音、四音时可根据需要用右手勾动弓毛勾使弓毛〔10〕分成两股或再把紧靠弓杆的弓毛〔9〕勾出来一起使用。a1弦〔1〕为裸弦,直径为0.25mm,总长635mm;d1弦〔2〕为单缠弦,直径0.37mm,总长603mm,芯弦直径0.25mm,外缠弦扁径为0.06mm;e2弦〔3〕为裸弦,直径0.17mm,总长575mm;g弦〔4〕为单缠弦,直径为0.56mm,总长545mm,芯弦直径0.155mm。裸弦和芯弦用琴钢丝制成,外缠弦用银质缠丝。
参照图1、图6,琴码分主琴码〔18〕和付琴码〔21〕,主琴码〔18〕由码身和垫板组成,码身由圆盘底座和梯形支撑架构成,垫板分两层排列在梯形支撑架上,分别承接四根琴弦。两层间距7mm。垫板长均为40mm,两端均粘有开有弦槽的横枕,承接e2、g弦的垫板位于下层,右侧垫板承接e2弦,伸出25mm在支撑架上方;左侧垫板承接g弦,伸出13mm在支撑架上方,两板弦槽之间的距离为8mm。承接a1、d1弦的垫板在上层,总宽8mm,成H形,左侧板承接a1弦,伸出支撑架上方21mm;右侧板承接d1弦,伸出支撑架上方17mm,两板弦槽之间的距离为6mm,下层左侧垫板(承接e2弦)上端底部粘有一5mm长的码前脚,用来增加高音音量和明亮度。码身用色木制作,垫板用竹片。
付琴码〔21〕用色木制成,由两码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下层承弦架宽10mm,两弦间距8mm,分别承接g、e弦(与主琴码相对应),上层承弦架宽8mm,两弦间距6mm,分别承接d、a弦。两层承弦架间距7mm。左右两码脚之间挖有圆弧形,右脚中间加一条长8mm的长脚穿过付琴筒〔19〕的面板顶在付琴筒内套小圆筒〔20〕的皮膜上。
参照图1、图7,千斤〔5〕由硬质材料(如青铜)制成,外沿开有四条小槽,槽内悬有人造革带或数根丝弦,用来承接四根琴弦,中部开有一长形孔,用以固定指板〔6〕,底部中央开有一小螺孔,通过该孔用螺钉将千斤〔5〕和指板活动垫塞〔31〕固定在琴杆上。
参照图1、图8、图9,指板〔6〕为圆管形,由黄铜管等制成,长232mm,用一圆头销钉穿过千斤〔5〕中部的插孔插入指板内,再用一插塞塞紧,指板的一面刻有按十二平均律制成的品位,指板下部管内装有一活动弓毛夹〔7〕,需要时(如长时间弹拨)可拉下来将弓毛〔10〕夹住,用完后推回指板内。装在琴杆上的指板活动垫塞〔31〕用来控制指板的前后位置,将指板〔6〕推向前并卡住,指板便处于使用状态,拨开活动垫塞〔31〕,指板便可退回紧靠琴杆,处于非使用状态。
参照图1、图10,四根弦轴均由进弦轮〔32〕、弦轴前架〔33〕、弦轴螺杆〔34〕、弦轴螺母〔35〕、弦轴把〔36〕组成。弦轴前架〔33〕为一倒“7”字形,沿“7”字外沿开一条通槽,“7”字长柄穿过琴杆,短柄卡在琴杆右侧,短柄槽内横向穿过一长杆,进弦轮〔32〕穿在长杆上置于槽中央;长柄槽内装有一端开有缺口的弦轴螺杆〔34〕,螺杆〔34〕外套一弦轴螺母〔35〕,弦轴把〔36〕套在螺母〔35〕上,琴弦经过进弦轮〔32〕勾在弦轴螺杆〔34〕的缺口内,拧动弦轴把便可调节琴弦的松紧。
实施例2中音华琴的四根琴弦分别定音为c、g、d、a,排列方法同高音华琴。a弦为裸弦,直径0.25mm,长627mm;d弦为单缠弦,直径0.37mm(其中芯弦直径0.17mm,外缠弦扁径为0.1mm),长697mm;g弦为单缠弦,直径为0.56mm(其中芯弦直径0.17mm,外缠弦扁径为19.5mm),长662mm;c弦为单缠弦,直径为0.84mm(其中芯弦直径0.25mm,外缠弦扁径为29.5mm),长592mm。裸弦及芯弦用琴钢丝制作,外缠弦用银质缠丝。
其余各部件均按高音华琴中音华琴=1∶1.15的比例扩大。
实施例3低音华琴的四根弦分别定音为C、G、d、a,排列方法同高音华琴。a弦为裸弦,直径为0.25mm,长1300mm;d弦为单缠弦,直径为0.37mm(其中芯弦直径为0.25mm,外缠弦扁径为0.06mm),长1440mm;G弦为单缠弦,直径0.56mm(其中芯弦直径0.25mm,外缠弦扁径0.155mm),长1370mm;C弦为单缠弦,直径为0.84mm(其中芯弦直径为0.25mm,外缠弦扁径0.295mm),长1230mm。裸弦和芯弦均用琴钢丝制作,外缠弦用银质缠丝。
参照图11,低音华琴琴杆下端为长方柱形插入琴筒内,紧接着琴筒的是直径为46mm的曲柄,该曲柄在以半径为225.5mm的弧度向中间渐弯的同时,又以半径为48mm的弧度向前方渐弯,使中心前移55mm;中段是半切椭圆柱形,以1∶18的坡度上申600mm,再按半径为48mm的弧度向后方弯回原中心位置;上段为长方柱形,顶端装弯月头。琴杆中段靠近弦的部分就是指板。
低音琴杆用泡桐、红木、“克隆”或其它传声性能和硬度较好的木料制作。
其余部件均按高音华琴∶低音华琴=1∶2.3的比例扩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拉奏为主,也可弹拨的新型四弦民族拉弦乐器,不由完成了胡琴和提琴的全部技巧,而且在拉奏和弦和弹拨方面突破了提琴,例如,华琴除了每根琴弦都能单独拉奏外,任意两、三、四根弦都可以结合在一起同时拉奏左手及左手加空弦能控制的任意双音、三音和四音,而小提琴则不能;弹拨时除了象二胡、高胡、中胡和小提琴那样弹拨外,还可模仿琵琶、三弦、秦琴、吉它、电吉它等乐器的许多技巧,同时又保留了二胡等的民族传统结构形式、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二胡演奏者稍加适应便可演奏;进行高、中、低音华琴系列化配套后,可望使民族拉弦乐的低音问题和民族乐队以民族拉弦乐为基础的问题得到解决,我国的民族管弦乐、交响乐将因此而得到发展。由于在某些方面(如拉奏和弦)突破了小提琴,将引起国际音乐界的注目。
权利要求
1.一种四弦华琴,包括琴杆、琴弦、弦轴等,其特征在于组成华琴的还有琴筒、琴码、弓、千斤和指板,四根琴弦按音之高低分两层排列,a、琴筒由主琴筒[16]和付琴筒[19]组成,主琴筒[16]为半圆半扁的七棱台形,前口蒙皮,主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正六棱台形木琴筒[17],不蒙皮,付琴筒[19]筒口呈凹字形,大小与主琴筒筒身相吻合,面板上开有一小圆孔,付琴筒内套一个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圆台形小琴筒[20],小圆筒前口蒙皮,b、琴码由主琴码[18]和付琴码[21]组成,主琴码[18]由圆盘形码脚和两层承弦垫板组成,下层右侧垫板上端底部粘有一增加高音音量和明亮度的码前脚,付琴码[21]由两条码脚和两层承弦架组成,右码脚上有一条长脚穿过付琴筒[19]的面板顶在付琴筒内套小圆筒[20]的皮膜上,c、弓装有三股弓毛,分别通过弓毛勾及弹簧片与弓头盒和弓尾相连,一股弓毛紧贴弓杆,需要时勾动弓毛勾即弹出,另两股可分可合的弓毛[10]用弹簧片控制,一起穿在内、外弦之间,d、千斤[5]固定在琴杆上,外沿开有四条小槽,槽内悬有软质丝或带,千斤中部开有一条承装指板[6]的长形孔,e、指板[6]为圆管形,其中一面刻有按十二平均律制成的品位,指板下端管内装有一可上下移动的弓毛夹[7],指板承装在千斤[5]的中部,控制指板位置的指板活动塞[31]与千斤[5]一起固定在琴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华琴,其特征在于主琴筒〔16〕前口右侧边缘粘有一控制擦弦位置的擦垫〔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华琴,其特征在于弓头盒〔13〕右端开有两个圆孔,两条特制螺杆〔15〕装在孔内,左端两特制螺杆尾部之间挖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完成胡琴的全部传统技法,又可完成提琴的全部技法,且在拉奏和弦等方面突破了提琴的四弦民族拉弦乐器—华琴,在结构形式,音色特点和演奏方法等方面既保持了胡琴的民族特色,又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它仍然以弦振带动码传递皮膜振动为主,却能克服皮膜拉弦乐器的高音衰减过猛的毛病,高、中、低各音区比较平衡和统一。华琴的出现,可望使民族拉弦乐的高、中、低音问题和民乐队以拉弦乐为基础的问题得到解决,我国的民族管弦乐、交响乐将因此而得到新的发展。
文档编号G10D3/00GK1039140SQ8810406
公开日1990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7日
发明者胡奇文 申请人:胡奇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