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拼组便携式电子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80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拼组便携式电子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电子键盘乐器的改进。
目前市售的便携式电子琴一般为扁平型,具有重量较轻,可以携带的优点。但当键数较多时,长度仍较长,使携带不够方便;在家里存放时占据面积也较大;演奏时必须有放置的地方。一种“应时的日本铃木88键电子钢琴”(The piano for today’s world suzuki electronic——Gakki Shoho Review 1983.№6.14)采取了将琴分为两半使用时用手装起来的措施,使得携带、运输比较方便了,但仍需要放置在一定的地方演奏,使用受限,仍不如手风琴和电子手风琴方便。而电子手风琴等又不能用演奏钢琴的方式、指法来演奏,必须背上,有时也不方便。
为使上述缺点进一步得以克服,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电子琴分为基本等长的两部分,使其能拼装成对接的扁平型、并接的手风琴型以及底面相对的收藏型三种状态,就可以达到演奏灵活方便,携带、运输、存放方便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首先应把琴的壳体分别作成结构上独立的左右两个部份,并长度分别不超过60cm,其中右侧部份是主旋律演奏键盘并可设有少数操作开关、旋钮等,并可带电源、线路板等;左半部主要是伴奏部份,音色变换、音量、主振等操作开关以及扬声器、线路板等。伴奏部份可以是琴键,也可以是键钮。还可以把主旋律部份的低音键设在左半半部,中高音键设在右半部,并使音阶连续。一般应从音组间或E、F之间分开较好。
两半部份之间靠可以快速分解的铰链相连接。或者用能在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转动的复合铰链相连。另外用导线将两半部份的电路连接成一个系统。
为能拼作手风琴型演奏,箱体上或铰链上有槽孔或环,以能安装附加的背带。可用弹簧使左右两部份以铰链为轴背靠背地压紧在一起,并在背面上安装电磁式或光电式或其他类型的位移传感器,当压键力通过右半部键盘作用在弹簧上,使之产生变形并使左右两部份之间出现以铰链为中心的角位移时,用传感器信号电流或电位的变化去控制音量发生变化,即可起到键控音量的效果。
从上面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一些优点1.演奏使用灵活,方便,既可以作为扁平式琴演奏,也可以象手风琴一样演奏,可以适应不同场合,不同的人的需要;2.携带、运输、存放较方便;3.作“手风琴”演奏时,容易作到以压键力控制音量的输出变化,使演奏效果丰富多采。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三种拼组状态;其中a为扁平型,b为手风琴型,c为收藏型。
图2为可拆卸端板;其中1-端板,2-锁片。
图3为复合铰链;其中3-半分解铰链,4、5、6-铰板,7-锁销,8-弹簧,9-左壳体,10-右壳体。
图4为钩环结构的铰链;其中11-铰轴,12-铰板,13-锁片,22-钩环铰板。
图5为移出铰轴的铰链;其中14-锁片,15-铰轴,23-铰板。
图6为背带接头;其中16-弹簧片,17-压板,18-销钉,19-板。
图7为位移传感器位置示意;其中20-传感器,21-反射板。
本实用新型可看作是由一个扁平式电子琴分断为两部份再作不同拼组而成。图1表示了三种不同的拼组状态。两部份的壳体长度应基本相等。一般儿童型可取35cm左右(26个主旋律键),成人型可取50cm左右,最大不宜超过60cm,否则作手风琴用时不够方便。宽度可取15~20cm,最大不宜超过25cm。壳体背面能向后倾斜约10°为好,作手风琴用时可以较贴身。
两部份壳体之间靠能快速分解的铰链相连。根据铰链安装部位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横铰、立铰、纵铰、复合铰四种安装方式。其中A.横铰——在琴的左右两个壳体的底面与分断面交线处附近设置铰链的轴线。展开后琴成为扁平型,合拢为收藏型,将铰链分解开再将壳体背靠背地通过背面上的两付(或两付以上)大头销钉与带槽圆孔(方向应相同),就可拼装成手风琴型。
B.立铰——在壳体背面与分断面的交线附近设置铰链的轴线。展开为扁平型,收拢为手风琴型,拆开可分解铰链底靠底地安放到一起就成了收藏型,可以不作任何连接直接装箱。
C.纵铰——在底面和背面交线处附近设置铰链的轴线。展开为手风琴型,合拢为收藏型,拆开铰链后对接或放在一起(结构上可以不连接)就可象扁平型那样演奏。当左半部有主旋律键并音阶连续时,为了使琴的演奏更方便可将内侧(即分断面处)的端板〔1〕作成A中所述大头销钉与带槽圆孔的可拆式结构,并加锁片〔2〕防止平时滑脱。这样卸下端板〔1〕将琴的两部份放到一起时,琴键的排列就等同于普通扁平型琴(见图2)。
D.复合铰——如图3所示。实际上是组合了立铰B和纵铰C到一体上。另一端有一半固定一半可分解的铰链〔3〕,是配合复合铰使用的。复合铰的优点是不用拆开铰链琴就能有三种拼组状态。其中铰板〔4〕连于右壳体〔10〕,铰板〔6〕连于左壳体〔9〕。铰板〔5〕应能被锁销〔7〕及弹簧〔8〕锁于左壳体上,收藏时才打开锁销〔7〕。也可以反向安装。铰链〔3〕可由背带接头锁定。
也可以将横铰方式和纵铰方式同时使用而不用背面的大头销钉带槽圆孔。
以上A、B、C三种安装方式所用的铰链尺寸可以不同,但都可以是图4所示的钩环结构。一侧是固定铰轴〔11〕的铰板〔12〕,另一侧是钩环状的铰板〔22〕。为防止平时铰链脱开,用弹性锁片〔13〕来防止脱开。采用图5所示移出铰轴〔15〕的办法也可以,锁片〔14〕也是起防松脱的。
还可以采用一般门窗上常用的那种沿铰轴可单方向(即向上)卸开的铰链的结构。
以上A、B、C、D四种方式中,一般采用C、D较好些。
A、B、C三种方式中,如果连接的铰链是不可分解的非复合铰链,则每种安装方式就只有两种拼组状态。这在使用上也是可行的。
为使左右两部份的电路连在一起,需要用导线将两部份电路相连。在分断面、背面、底部交点附近作出孔来穿线可使电线最短。为保护电线不受拉力。可在该处另加一段小链条或柔性绳索。铰链本身也可作为电接点用,即一付铰链可传递一路信号。
为能作手风琴型使用,可在其中一个壳体上或铰链的铰板上(左侧的较好)作出带槽圆孔或装上安装环,用以和背带相连,背带接头可如图6所示(和带槽圆孔配),接头销钉〔18〕将弹簧片〔16〕板〔19〕压板〔17〕固定到一起,板的上部有孔,供安装背带环用 或者再通过一个环与背带环相连。背带接头安装在壳体上后,弹簧片〔16〕即起到防松与使两个壳体互相靠紧的双重作用(有纵铰时有效)。
在压键力的作用下,弹簧片会放生与力成比例的变形,从而两壳体产生一定的以铰轴为中心的角位移。如在背面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元件(电磁式、光电式,等等)则可得到相对应的电流或电位信号,如以此信号去控制琴的音频放大级的输出,就可实现音量随压键力而变化。具体电路可参照有关位移传感元件的资料和足踩式电子琴音量控制电路。图7中所示20为传感器,21为反射板(光电式)或金属板(电磁涡流式)。
权利要求
可拼组便携式电子琴1、一种由琴键、线路板、壳体、操作开关、电源以及扬声器等组成的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该乐器的壳体分为结构上独立的左右两个部份并长度分别不超过60cm,其中右侧部份为主旋律演奏键盘,左侧部份为伴奏键(或键钮)或主旋律低音键,左侧并装有扬声器,左右两部份靠铰链以及导线相连。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铰链以横铰或立铰或纵铰方式将左右两部份壳体相连。
3.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将左右两部份壳体相连的是复合铰链〔4,5,6〕,复合铰链由锁销〔7〕、弹簧〔8〕锁定。
4.按权利要求
1,2项所述的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铰链由可分解的钩环铰板〔22〕和另一固定铰轴〔11〕的铰板〔12〕,以及锁片〔13〕所组成。
5.按权利要求
1、2项所述的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铰链由可沿其轴向滑移出的铰轴〔15〕,铰板〔23〕以及锁片〔14〕所组成。
6.按权利要求
1、2项所述的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壳体上或铰链的铰板上有供与背带相连的带槽圆孔或安装环。
7.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相连的背带的接头由销钉〔18〕、弹簧片〔16〕、板〔19〕、压板〔17〕所组成。
8.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电子乐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的背面安装有位移传感元件〔20〕和板〔21〕。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电子琴分为基本等长的并长度分别不超过60cm左右两部份,并由可分解的或复合的铰链以及导线相连。可以有扁平式、手风琴式、收藏式三种拼组状态。并附有背带、手提箱等。具有演奏灵活方便,携带、存放方便,可以键控音量等优点。
文档编号G10H3/00GK86201244SQ86201244
公开日1987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12日
发明者叶光祖 申请人:叶光祖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