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变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519阅读:4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风琴变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下颌操作的手风琴变音演奏装置,涉及琴体变音系统、触纽及传动杆等。
目前国内生产的手风琴变音器,主要是由键板、拨爪、滑片、拨叉和拨头等组成。按动某一音色的键板,带动拨爪旋转,拨动滑片突块,使与滑片一体的拨叉,拨动变音盒上的拨头,使内部的拉带进行音窗的开与关的转换,让高中低不同的簧片进行各种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音色变化。但是,目前的这种变音器存在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归纳起来大致有二点1、转换变音器时,右手必须停止演奏。在快板乐段变音时往往非常困难。2、在演奏中很难换变音器,使变音的机会大大减少,影响了手风琴的表现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变音器按键的操作位置,使其演奏装置延伸并突出在琴体的右侧上端。使手风琴常用的音色实现下颌变音。
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用于下颌变音的各个触纽都是从琴体右侧上端穿孔中伸出的。各触纽下端有一个传动杆,根据各触纽与原变音系统位置的不同,传动杆可以直接与原变音器相应音色的拨爪相接,形成连动;也可以通过一个传动叉和相应音色的拨爪相接,形成连动。传动杆除了可以和拨爪联系外,还可以和原变音器的滑片上端面等联系,推动滑片,使所有音窗全开,达到变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有演奏负担的右手在变音时得以解放。并且可以在不改变指法、不变动手位、不用视觉、不终止演奏、无演奏间隙的情况下,自由地转换常用音色。大大提高了手风琴的表现力,丰富了手风琴的演奏技巧。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设计的原理。


图1为琴体右侧上端与触纽图。
图2为下颌变音传动方式之一。
图3为各传动杆与传动叉的触头图。
图4为原变音器滑片图。
图5为下颌变音传动方式之二。
图6为下颌变音传动方式之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下触纽[1]都是从琴体右侧上端[5]的穿孔[6]中伸出。其下端都有一个中心孔[14],将传动杆[2]的上端插进去用胶粘牢。关于触纽[1]是用ABS塑料注塑而成。传动杆[2]是金属丝类弯制而成。
图[2]是下颌变音传动方式的一种。其传动杆[2]的末端有一个圆孔[15]与一个传动叉[10]活动相接。传动叉[10]是用一个卡片[3]活动固定的在音孔板[11]的下端的。卡片[3]是用自攻钉固定的,当按动触纽[1]时,通过传动叉[10]上端的触头[7]与原变音器的拨爪[8]相接,并推动拨爪[8]作旋转运动,拨动某滑片的突块[9],从而达到变音的目的。关于传动叉[10]是用金属丝弯制而成,卡片[3]是用金属片冷冲而成。
图5的传动杆[2]是用一个三角片[4]活动固定在音孔板[11]下端的。而三角片[4]本身是用自攻钉等固定在音孔板[11]的下端的。传动杆[2]末端的触头[7]直接与相应音色的拨爪[8]相接。
作为图6,其传动杆[2]末端的触头[7]是与滑片上端[13]相接的。其传动杆[2]也是用一个三角片[4]固定在音孔板[11]上的。
权利要求一种用下颌操作的手风琴变音器,涉及琴体变音系统、触纽及传动杆等,其特征在于用于下颌变音的各个触纽都是从琴体右侧上端穿孔中伸出的,各触纽下端有一个传动杆,与原变音器各常用音色的拨爪或滑片上端面相接触,形成连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下颌操作的手风琴变音演奏装置,涉及琴体变音系统、触钮及传动杆等。在琴体右侧上端设置若干个用于变音的触钮,其下端的传动杆与原变音器系统的拨爪和滑片等接触。当某触钮按下时,其下端的传动杆触头推动相应音色的变音器拨爪,形成连动,从而达到下颌变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有较重演奏负担的右手在变音时得以解放。大大提高了手风琴的表现力,丰富了手风琴的演奏技巧。
文档编号G10D11/00GK2305739SQ9725092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5日
发明者王国平 申请人:王国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