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20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灯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上的挂饰物,特别是在喜庆日张挂的一种灯笼。
以往灯笼的结构一般包括灯帽(2)、骨架(3)、骨架座(5)、流苏挂杆(6)、流苏座(7)、流苏(8)和灯罩(9),支撑灯笼的主心骨采用伞骨结构,由于灯帽(2)上的通孔(10)及骨架座(5)上的通孔(11)与伞骨活动配合时,在往下按骨架(3)张开,往往因用力不均,发生卡住现象,使伞骨支撑杆上限位卡不到位,不易成型。另外,主心骨是伞骨,则成型后伞骨伸出灯笼的两端,上端得另外备用挂钩,下端则需蒙上罩布,用于罩住伞骨伸出部位,增加制品成本与加工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笼,结构简单,张开与收拢均方便,且降低成本,减少加工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灯笼的结构基础上把支撑灯笼的主心骨改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钩杆(1),该钩杆(1)穿过灯帽(2)上的通孔(10)伸进灯笼上部空间,其杆端为钩状;二是下立杆(4),穿过骨架座(5)上的通孔(11),其端部也为钩状;钩杆(1)与通孔(10)活动配合,下立杆(4)与通孔(11)活动配合;钩杆(1)与下立杆(4)活动挂钩连接,下立杆(4)与骨架座(5)固定连接。当脱钩时,骨架(3)因用金属丝制成,有弹性回复原位,使灯笼收拢;需张挂灯笼时,只需垂直把骨架(3)往下按,使钩杆(1)与下立杆(4)挂钩连接,使灯笼成型。
所说的灯帽(2)上有2个通孔(10),骨架座(5)上也有2个通孔(11),钩杆(1)与下立杆(4)都制成П形状,且钩杆(1)中部弯成圆弧形状,钩杆(1)与下立杆(4)均采用金属丝如铁丝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比以前更简单,收拢与张开,操作更方便,而且减少零部件与制作工序,降低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张开后的结构图。
图2是
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拢后的示意图。
参照
图1,本实用新型由钩杆(1)、灯帽(2)、骨架(3)、骨架座(5)、流苏挂杆(6)、流苏座(7)、流苏(8)与灯罩(9),通孔(10)与通孔(11)所组成。骨架(3)与灯帽(2)和骨架座(5)活动连接。如图,改进原有灯笼的结构是支撑主心骨部分,成为钩杆(1)与下立杆(4)的挂钩连接。即支撑灯笼的主心骨由2个部分组成钩杆(1)穿过灯帽(2)上的通孔(10)伸进灯笼上部空间,其杆端为钩状;下立杆(4)穿过骨架座(5)上的通孔(11),其端部也为钩状。钩杆(1)与通孔(10)活动配合,下立杆(4)也与通孔(11)活动配合。钩杆(1)与下立杆(4)活动挂钩连接,下立杆(4)与骨架座(5)固定连接。灯帽(2)上有2个通孔(10),骨架座(5)上也有2个通孔(11)。钩杆(1)与下立杆(4)都制成П形状,且钩杆(1)中部弯成圆孤形状。钩杆(1)与下立杆(4)均用金属丝如铁丝制成。
参照图2是
图1的侧视图。
参照图3是灯笼收拢时,即钩杆(1)与下立杆(4)脱钩后的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灯笼,包括灯帽(2)、骨架(3)、骨架座(5)、流苏挂杆(6)、流苏座(7)、流苏(8)和灯罩(9),骨架(3)与灯帽(2)和骨架座(5)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支撑灯笼的主心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钩杆(1),钩杆(1)穿过灯帽(2)上的通孔(10)伸进灯笼上部空间,其杆端为钩状;二是下立杆(4),穿过骨架座(5)上的通孔(11),其端部也为钩状;钩杆(1)与通孔(10)活动配合,下立杆(4)与通孔(11)活动配合;钩杆(1)与下立杆(4)活动挂钩连接,下立杆(4)与骨架座(5)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灯笼,其特征在于灯帽(2)上有2个通孔(10),骨架座(5)上也有2个通孔(11),钩杆(1)与下立杆(4)都制成П形状,且钩杆(1)中部弯成圆弧形状,钩杆(1)与下立杆(4)均用金属丝如铁丝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上的挂饰物,特别是在喜庆日张挂的一种灯笼。主要技术特征是在原有灯笼结构的基础上,把支撑灯笼的主心骨改伞骨为两部分组成:一是钩杆(1)穿过灯帽(2)上的通孔(10)伸进灯笼上部空间,杆端为钩状;二是下立杆(4)穿过骨架座(5)上通孔(11),其端部也为钩状,钩杆(1)、下立杆(4)分别与通孔(10)(11)活动配合,钩杆(1)与下立杆(4)活动挂钩连接,下立杆(4)与骨架座(5)固定连接,且都制成∏形状。钩杆(1)中部弯成圆弧状。结构简单,张开与收拢更方便,且减少加工工序,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F21S6/00GK2472055SQ01208588
公开日2002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日
发明者陈学喜 申请人:陈学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