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节能灯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9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节能灯板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节能灯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板、前面罩和设在后板与前面罩之间的反射纸、导光板及扩散板,所述前面罩后侧面上具有若干个塑料凸钉伸入后板的通孔内,所述塑料凸钉经热熔后与通孔粘结固定。本实用新型LED节能灯板构造在前面罩后侧面上具有若干个塑料凸钉伸入后板的通孔内,塑料凸钉经热熔后与通孔粘结固定,从而让前面罩与后板不容易拆开,防止人为的拆开造成损坏。
【专利说明】 LED节能灯板构造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节能灯板构造。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的LED灯均为光线直接从灯体后侧射出,对使用者的眼睛伤害较大,且灯体都较为凸出,美观性不佳;而已有的部分平板状的LED灯虽然较薄,但结构不紧凑,密闭性不好。
[0005]
【发明内容】
: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节能灯板构造,该LED节能灯板构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实现紧凑的灯板结构。
[0007]本实用新型LED节能灯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板、前面罩和设在后板与前面罩之间的反射纸、导光板及扩散板,所述前面罩后侧面上具有若干个塑料凸钉伸入后板的通孔内,所述塑料凸钉经热熔后与通孔粘结固定。
[0008]进一步的,上述前面罩为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框体。
[0009]进一步的,上述后板为不锈钢冲压板,其表面具有加强筋以及若干个螺纹孔。
[0010]进一步的,上述后板侧边设有LED灯串。
[0011]进一步的,上述反射纸为0.1mm厚,导光板为1.94mm厚,扩散板为1.5mm厚。
[0012]本实用新型LED节能灯板构造的工作原理,在前面罩后侧面上具有若干个塑料凸钉伸入后板的通孔内,塑料凸钉经热熔后与通孔粘结固定,从而让前面罩与后板不容易拆开,防止人为的拆开造成损坏。
[0013]【附图说明】

: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5]图2是图1 一种实施例的横剖面图。
[0016]【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LED节能灯板构造,包括后板1、前面罩2和设在后板I与前面罩2之间的反射纸3、导光板4及扩散板5,所述前面罩2后侧面上具有若干个塑料凸钉6伸入后板的通孔7内,所述塑料凸钉6经热熔后与通孔粘结固定。
[0018]进一步的,为了实现较好的装配,减少安装步骤,上述前面罩为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框体,塑料凸钉6也是与前面罩一体注塑成型的,一般前面罩后侧面的周边上每间距15-25里面设置一个塑料凸钉6。在塑料凸钉6伸出通孔7后,长出后板后面0.1-1厘米。
[0019]进一步的,为了增加灯板的强度,上述后板为不锈钢冲压板,其表面具有加强筋以及若干个螺纹孔,该螺纹孔用于该灯板的固定。
[0020]进一步的,为了让LED灯光光线不会直射,上述后板侧边设有LED灯串,侧边的LED灯串通过导光板4将其线光源转为面光源,从而不至于让光线刺眼。
[0021]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灯板的轻薄化,上述反射纸为0.1mm厚,导光板为1.94mm厚,扩散板为1.5mm厚。
[0022]前面罩结构包括一环形框与该环形框垂直的侧环形框,在前面罩侧环形框长度可以超过后板后表面,在超出部内侧设有凸筋以利与龙骨卡接。塑料凸钉6设在环形框内侧面上,塑料凸钉6在靠近前面罩处直径缩小,从而在外力拉拔作用下容易断了,或设计成锥形,锥度为5度。从而避免了人为拆装,前面罩采用一体化注塑成型,从而也让其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低,改变了目前不锈钢面罩需要多次冲压成型的现状。
[0023]本实用新型LED节能灯板构造的工作原理,在前面罩后侧面上具有若干个塑料凸钉伸入后板的通孔内,塑料凸钉经热熔后与通孔粘结固定,从而让前面罩与后板不容易拆开,防止人为的拆开造成损坏。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LED节能灯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板、前面罩和设在后板与前面罩之间的反射纸、导光板及扩散板,所述前面罩后侧面上具有若干个塑料凸钉伸入后板的通孔内,所述塑料凸钉经热熔后与通孔粘结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节能灯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罩为塑料一体注塑成型的框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节能灯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为不锈钢冲压板,其表面具有加强筋以及若干个螺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节能灯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侧边设有LED灯串O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节能灯板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纸为0.1mm厚,导光板为1.94mm厚,扩散板为1.5mm厚。
【文档编号】F21V17-10GK204285069SQ201420680877
【发明者】陈桂晖 [申请人]陈桂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