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2895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LCD),更具体地讲,本发 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具有边缘为"U"形的底部框架,以产生 外部紧凑以及重量轻的效果。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液晶显示器(LCD)已受到人们的 欢迎。LCD具有液晶(LC)面板,液晶面板包括一对相对的基底,且在这对 相对的基底之间设置有液晶层。由于液晶层是不自发光的,所以LCD还具有 背光组件。背光组件位于LC面板的后面以向液晶层提供光。
根据光源的位置,将背光组件分为直下式背光组件(direct light backlight assembly)和侧边式背光组件(edge light backlight assembly)两类。在直下式 背光组件中,光源位于LC面板后面,且在光源与LC面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 个光学构件,以提高照明均匀性和/或视角。背光组件还需要底部框架,底部 框架具有用于容纳光源的光源容纳部分和在光源容纳部分外面的外围部分。
外围部分与光学构件具有叠置区,以稳固地支撑光学构件。这里,叠置 区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叠置区使得LCD体积大且重。可选 择地,可在背光组件的外围部分使用另外的构件来支撑光学构件。然而,另 外的支撑构件在仍然使LCD的体积大的同时,还增加了 LCD的部件的数量, 并增加了 LCD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背光组件的LCD,所述背光组 件在外围部分具有改进的结构,以产生外部紧凑、部件的数量更少、制造成 本更低以及重量更轻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LCD的背光组件包括光源、光学构件和底部框架。 光源位于LC面板的后面以向LC面板发射光。光学构件为漫射板、漫射片和
光准直片中的至少一种,以通过改变光的方向来控制光的分布。
底部框架包括光源容纳部分和外围部分。光源容纳部分容纳光源并与光
源叠置,而外围部分位于光源容纳部分的外面并支撑光学构件,其中,光学
构件与光源分开以有效地控制光的分布。
详细地讲,底部框架包括侧壁和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其中,侧壁从光源
容纳部分的边缘垂直地延伸,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弯曲并朝着光源方向延伸。
这里,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可以与底部框架的光源容纳部分平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LCD包括LC面板、中间框架、顶部框架和 背光组件。背光组件包括光源、光学构件和底部框架,其中,底部框架包括 光源容纳部分和外围部分。外围部分从光源容纳部分延伸,且外围部分包括 侧壁和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其中,侧壁从光源容纳部分垂直地延伸,光学构 件支撑部分从侧壁向光源容纳部分延伸。
中间框架位于光学构件支撑部分上,且中间框架包括间隙形成件,其中, 间隙形成件用于在LC面板的底表面支撑LC面板的同时还保持LC面板与光 学构件之间的空间。中间框架还包括支撑部分,支撑部分在底部框架的光学 构件支撑部分上从间隙形成件处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背光组件包括处于外围部分朝光源方向的开 口的空的空间。另外,顶部框架包括LC面板支撑部分和侧接合壁,其中, LC面板支撑部分通过LC面板的上边缘来支撑LC面板,侧接合壁从LC面 板支撑部分延伸并与底部框架的侧壁叠置。
为了将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进行机械组装,可在侧接合壁形成接合结构。 接合结构可以为螺钉孔,以使螺钉穿透到底部框架的外围部分的空的空间。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 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了且更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外围部分为"U"形的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LCD)的剖^L图1B是根据本发明的与图1A的LCD不同的具有远离光源延伸的外围 部分的LCD的剖^L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外围部分为"U"形的背
光组件的LCD的分解图3是才艮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源的边缘部分与反射片的斜 面交叉的背光组件的剖^L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源不与反射片的斜面相交的 背光组件的剖视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平面光源的位置与底部框架相 邻的背光组件的剖^L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在由底部 框架和反射片构成的空间处接合(adjoin)的LCD的剖视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合构件将底部框架的侧壁 与顶部框架的侧接合壁结合(conjoin)的LCD的平面图7B是接合构件从顶部框架的液晶(LC )面板支撑部分向LCD的厚度 方向延伸以将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结合的LCD的平面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由底部框架的侧壁与顶部框架的侧接 合壁之间的空间对中间框架进行固定的LC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示例示出在附图中, 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例以 解释本发明。
图1A是具有外围部分为"U"形的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LCD)的剖 视图。参照图1A, LCD 100包括背光组件200、液晶(LC)面板400和顶部 框架500。 LCD可包括另外的中间框架300。背光组件200包括光源210、光 学构件220和底部框架230。
这里,底部框架230包括光源容纳部分232、侧壁234和光学构件支撑 部分236,其中,光源容纳部分232用于容纳光源,侧壁234垂直地位于光 源容纳部分232的边缘上,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从侧壁234水平地向光源 210延伸。
可选择地,在对背光组件和LCD的结构应用另一设计规则的情况下,侧 壁234可以不是垂直的,且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可以不是水平的。然而,在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只要侧壁234和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按照与图1A
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进行弯曲,那么也可以应用相似形状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
因此,由于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朝着光源210向回进行弯曲并与光源 容纳部分232叠置dl的距离,所以可以减小LCD 100的尺寸。
图1B是与图1A的LCD不同的具有远离光源延伸的外围部分的LCD的 剖视图。根据图1B,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沿着与光源210相对的方向远离 侧壁234延伸d2的距离。与图1A相比,额外的距离d2导致在LCD IOO的 一个边缘处尺寸增大。此外,随着LCD100的边缘的数量的增加,尺寸增大 的现象将更加严重。即,当每个边缘都具有附加的距离d2时,图1B的LCD 比图1A的LCD大2d2 x 2d2。
在图1B中示出的外围部分的更大的缺点在于底部框架230'的结构的复 杂性。由于底部框架230'需要与顶部框架500在侧边缘处进行结合,所以图 1B的底部框架230'具有另外的侧壁238。另外的侧壁238沿着垂直的方向从 向外延伸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延伸。结果,底部框架230'的结构变得较 复杂;因此,相对于图1A的底部框架230来说,底部框架230'的制造成本、 重量和尺寸将增大。
现在,再次参照图1A,背光组件200包括在LC面板400后面的光源210。 光源210可以是冷阴极焚光灯(CCFL)、热阴极焚光灯(HCFL)、平面荧光 灯(FFL)、场发射灯(FEL)和发光二极管(LED)中的一种。光学构件220 位于光源210与LC面板400的中间的空间,以控制光的分布。在本发明的 直下式背光组件中,将具有很大厚度的光漫射板222放置在光学构件220中 的最下面的位置,以防止由于重力而造成的下垂(droop )。
另外,图1A包括反射片240,反射片240在光源210的下面并在底部框 架230的光源容纳部分232的上面。具体地讲,反射片240包括光源反射部 分242和斜反射部分244,其中,光源反射部分242包含在光源的下面的部 分以及该部分的相邻部分,斜反射部分244连接光源反射部分242与底部框 架230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
反射片240还包括在底部框架230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上的固定部 分246。固定部分246可以设置在光漫射板222与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之 间,并在光漫射板222和/或中间框架300的作用下得以固定。
通过将反射片240固定到底部框架,可以构成空的空间ES1。即,光源
容纳部分232、侧壁234、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和斜反射部分244形成空间 ES1,空间ES1可以用于对底部框架230与顶部框架500在侧边处进行结合。
关于图1A的空的空间,虽然解释的是封闭的空间,但是只要光学构件 支撑部分236朝着光源210向回进行弯曲,且该空间用于对底部框架230与 顶部框架500进行结合,那么该空间可以为开放的空间。
在图1A中,中间框架300包括间隙形成件310,间隙形成件310设置在 LC面板400与光学构件220之间的空间中。此外,中间框架300包括支撑部 分320,支撑部分320在底部框架230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上从间隙形 成件310延伸。支撑部分320还可以限定从底部框架230至LC面板400的 距离。
图2是具有外围部分为"U"形的背光组件的LCD的分解图。参照图2, LCD 100包括底部框架230、光源210、光学构件220、中间框架300、 LC面 板400和顶部框架500。底部框架230包括光源容纳部分232、侧壁234和光 学构件支撑部分236。如图1A中所示,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朝着光源210 进行弯曲,以形成"U"形并与光学构件220、中间框架300和顶部框架500 叠置。
虽然在图2中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沿着光源的方向即X方向形成,但 是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可以沿着光源的垂直方向即Y方向延伸。
反射片240包括光源反射部分242、斜反射部分244和固定部分246。固 定部分246在光漫射板222和中间框架300的作用下得以固定。如图2中所 示,光源210的边缘部分穿过反射片240的斜反射部分244的开口 ;随后将 结合图3说明这种穿透结构的详细情况。可选择地,斜反射部分244可以在 不与光源210接触的情况下形成,随后将结合图4介绍该结构的详细情况。
现在,在下文中说明LCD 100的组装步骤。在底部框架230中形成供电 部分(electricity providing part)(未示出),以驱动光源210。将反射片240 附着到底部框架230的内侧,并将光源210安装在底部框架230的光源容纳 部分232中之后,完成底部框架230。
然后,在底部框架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的上面或上方设置光漫射板 222和其它光学构件220。为了支撑牢固,使超过一半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 236与光学构件220成叠置的关系。
接下来,将中间框架300设置在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上,具体地讲,
将中间框架300设置在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的外侧上。中间框架300可具 有如图2中所示的封闭的矩形形状。另一方面,中间框架300可以是分离的 并独立地设置在底部框架230上。这里,中间框架300中的每个可以是彼此 之间没有空间地紧密设置或者分开一定的距离。分离的中间框架有助于使 LCD的组装变得容易,尤其是在大型LCD中,使LCD的组装变得容易。对 角尺寸为52英寸的LCD是采用这种分离的中间框架的良好示例。
中间框架300包括间隙形成件310,间隙形成件310在支撑LC面板400 的下表面的同时还在LC面板400与光学构件220之间形成空间。中间框架 300还包括支撑部分320,支撑部分320附于间隙形成件310并延伸到光学构 件支撑部分236;支撑部分320用于限定从底部框架230至LC面板400的距 离。
在将LC面板设置在中间框架300的间隙形成件310上之后,通过用顶
成LCD的组装。这里,顶部框架500包括LC面板支撑部分510和侧接合壁 520,其中,LC面板支撑部分510与LC面板400基本平行,侧接合壁520 从LC面板支撑部分510延伸。侧接合壁520与底部框架230的侧壁234叠 置,并在叠置区形成接合构件。随后将结合图6来说明该接合构件的详细情 况。
图3是图2中的光源的边缘部分与反射片的斜面交叉的背光组件的剖视 图。参照图3,背光组件200包括空的空间ES2,空的空间ES2被光源容纳 部分232、侧壁234、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和斜反射片244包围。
光源210包括输出光的玻璃区212和引线(lead)从玻璃伸出的引线区 (lead area) 214。然后,通过附于底部框架230的电源部分(power supplying part) 216对引线区214的引线进行固定。更具体地讲,电源部分216位于光 学构件支撑部分236的下面,其中,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从侧壁234朝着 光源210向回进4亍延伸;因此,可以减小LCD的整体尺寸。
相反,如果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从侧壁234向外延伸,则LCD的外部 尺寸增大。在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的结构向外延伸的情况下,甚至LCD的 厚度也会增大。详细地讲,由于侧壁234位于电源部分216的外面,所以斜 反射片244将斜反射片的下面的点L与侧壁的上面的点H连接后,斜反射片 244的倾斜角变得较小。
在图3中,将L与H的连接线表示为虚线。如图所示,虚线与电源部分 216接触,这是不期望得到的背光组件的结构。因此,为了避免斜反射片244 与电源部分216接触,应该将侧壁上面的点H移动到更高的点。结果,LCD 的整体厚度增大。此外,由于光学构件支撑部分从侧壁234向外延伸,所以 LCD的平面面积也增大。
总之,通过使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从侧壁234向内进行设置,可以减 小LCD的包括厚度和平面尺寸的整体尺寸。
图4是图2中的光源不与反射片的斜面相交的背光组件的剖视图。参照 图4,背光组件200包括空的空间ES3,空的空间ES3被光源容纳部分232、 侧壁234、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和斜反射片244包围。
这里,假设将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从背光组件200中省略,则需要与 侧壁234相邻的用于支撑光学构件的另外的部分。因此,如果使光学构件支 撑部分与底部框架成为一体的话,则可以减少LCD的部件、减轻LCD的重 量并降低LCD的制造成本。
另外,与位于侧壁外面的另外的构件相比较而言,图4的向内延伸的光 学构件支撑部分可以节省LCD外部的空间。
总之,通过使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从侧壁234向内进行设置,可以減 小LCD的整体尺寸。
图5是平面光源的位置与底部框架相邻的背光组件的剖视图。参照图5, 背光组件200包括被底部框架230容纳的光源215。与图3和图4中的光源 不同,光源215具有平面形状并附着到底部框架230。
这里,平面光源215可以作为整体部件来覆盖底部框架230的整个光源 容纳部分232。另一方面,可将平面光源215分为若干部分,并使平面光源 215在彼此分开或者4皮此附着的同时位于光源容纳部分232。当平面光源215 中的每个分开时,可以在间隔处设置反射片。
平面光源215可以是FFL平面光源、FEL平面光源和LED平面光源中 的一种。在图5中,将LED平面光源作为示例。详细地讲,平面光源215包 括基底217和附于基底217上作为点光源的单独的LED 219。
在基底217上或在基底217中,可以嵌入电线来驱动每个LED 219。此 外,基底217可以包括反射表面,以对来自LED219的光进行反射并使其进 行再循环。在背光组件的基底采用反射表面的情况下,反射片可以不包括光
源反射部分242,但是仍然包括斜反射部分244和固定部分246。另外,只要 平面光源215可以向LC面板提供均匀且充足的亮度,就可以省略整个反射 片240。
参照图5,底部框架230包括光源容纳部分232、侧壁234和光学构件支 撑部分236。平面光源215附着在光源容纳部分232上。这里,可以在平面 光源与光源容纳部分之间设置另外的反射片(未示出),以提高反射率。
可选择地,平面光源215可以不附于底部框架230的光源容纳部分232, 而是保持一定量的空间(未示出),以提高光反射率、光的分布或者散热。这 里,向内伸出或延伸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可以减小背光组件和LCD的整个外 部尺寸。
考虑到图5的另一选择,平面光源215可以延伸到光学构件支撑部分的 下面的区域。这里,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下面的额外的区域可以使背光组 件的光的分布均匀或者将平面光源215固定到底部框架230。上述构造可以 有助于使LCD的结构或者制造工艺更简单。
图6是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在由底部框架和反射片构成的空间处接合的 LCD的剖视图。参照图6,第一穿透孔(first penetration hole ) 238形成在底 部框架230的侧壁234上;第二穿透孔530形成在顶部框架500的侧接合壁 520上。第一穿透孔238和第二穿透孔530位于侧壁234与侧接合壁520之 间的叠置区域,并相互并排地布置以同时容纳接合构件600。
在图6中,将螺钉作为接合构件600的示例。将螺钉固定在第一穿透孔 238和第二穿透孔530,而螺钉的边缘突向由底部框架230和反射片240限定 的空的空间ES3。如图6中所示,空的空间ES3为接合构件的突出提供空间; 然而,在将底部框架230与顶部框架500进行接合的过程中,LCD IOO的实 际尺寸并不增大,或者LCD的总体尺寸最多增加了螺钉的厚度。
这里,与如下文中所述的传统的接合结构相比较而言,明显的是,尺寸
得到了保持。在传统的结构中,接合构件将底部框架230与顶部框架500接 合,其中,接合构件从顶部框架500的LC面板支撑部分510向下延伸到底 部框架230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
对于上下接合结构而言,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的宽度应该足够宽以包 围接合构件600的最宽的部分。假设将图6中的螺钉用于上下接合结构,则 LC面板支撑部分510和光学构件支撑部 当使LC面板支撑部分510和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的宽度都增大。这里, 光学构件支撑部分236可从光源210向外延伸,以保障用于接合构件600的 区域。于是,LCD的整体尺寸相应地增大。
结果,光学构件支撑部分的向内设置的结构和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的侧 接合结构相结合可以有助于使LCD的外部紧凑。
图7A是接合构件将底部框架的侧壁与顶部框架的侧接合壁如图6中所 述进行结合的LCD的平面图。图7B是接合构件从顶部框架的LC面板支撑 部分沿着LCD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将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结合的LCD的平面 图。
参照图7A和图7B, LCD 100包括有源显示区AA、 AA'周围的顶部框架 500的LC面板支撑部分510。在图7A中,底部框架(未示出)的光学构件 支撑部分如图6中所示地朝着有源显示区AA向内延伸。
这里,通过侧接合壁将接合构件600插入到顶部框架500;因此,顶部 框架500的LC面板支撑部分510就不需要额外的宽度来与底部框架接合。 例如,根据图7A,对角尺寸为52英寸的LCD的LC面板支撑部分具有13mm 的宽度Wl。
相反,图7B的光学构件支撑部分从有源显示区AA'向外延伸。这里,通 过顶部框架500的上部,将接合构件向下插入到顶部框架500。换言之,LC 面板支撑部分510通过用于与底部框架结合的额外的空间来容纳接合构件 600。因此,LCD的尺寸增大。
在图7B中示出了所述增大。在图7B中,LCD具有52英寸的对角长度, 因此,具有与图7A的有源显示区AA相同的有源显示区AA'。然而,由于 LC面板支撑部分510具有30mm和28.6mm的W2的宽度,所以图7B中的 LC面板支撑部分510的宽度大于图7A中的LC面板支撑部分510的宽度。 更具体地讲,由于LCD的拐角部分不具有阻碍这种简单的接合的其它部件, 所以接合构件600'位于LCD的拐角部分。
图8是由底部框架的侧壁与顶部框架的侧接合壁之间的空间对中间框架 进行固定的LCD的剖浮见图。参照图8,中间框架300还包括位于底部框架230 的侧壁234与顶部框架500的侧接合壁520之间的中间部分(intervening part ) 330。可以使中间部分330与支撑部分320成为一体。另外,中间部分330还 可以作为分离的构件附于支撑部分320。
当接合构件600插入并穿过顶部框架500的第一穿透孔530和底部框架 230的第二穿透孔238时,中间部分330得到固定。更具体地讲,当侧壁234 与侧接合壁520彼此靠近时,中间部分330在相对侧受到压力并得到牢固的 固定。
由于中间部分330与中间框架300的支撑部分320成为一体,所以整个 中间框架300继而得到了牢固的固定。这样,防止光学构件220和LC面板 在LCD受到突然的撞击时发生移动。此外,中间框架的这种成为一体的结构 可以不需要用于将中间框架固定到底部框架或顶部框架的另外的部件;因此, 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以及减少制造步骤。这里,中间结构并不局限于图8, 而是可以包括底部框架和顶部框架相互靠近时被固定的任意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光学构件支撑部分解释为光学构件所处的位置。然 而,如果将光学构件从整个LCD中忽略或者使光学构件位于另一部分,则光 学构件支撑部分可以直接支撑LC面板。
即,当底部框架包括光源容纳部分、侧壁和从侧壁朝着光源延伸的支撑 表面时,只要整个LCD具有紧凑的外部,则该支撑表面可以用于支撑光学构 件或LC面板中的任何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底部框架可以由诸如不锈钢的金属制成。金属底部框 架对光源有效地进行散热。此外,金属底部框架可以以电的方式来用于接地, 并且很好地抵抗外部撞击。
另一方面,只要抗撞击性能和散热性能良好,那么底部框架可以由导电 塑料制成。由于塑料通常适合于成形,所以导电塑料适合于容易地形成底部 框架的侧壁和光学构件支撑部分。
在其它方面,顶部框架可以由金属或者导电塑料形成,以通过与底部框 架进行接合来形成牢固的结构。
只要光学构件使光的分布和光的方向发生改变,那么光学构件可以是漫 射片、棱镜片、透反射片(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sheet)和漫射板中的任 意一种类型。光源可以是冷阴极焚光灯(CCFL)、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 发光二极管(LED)或LED板、场发射灯(FEL)和平面荧光灯(FFL)中 的一种。
接合构件可以是将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相结合的任意结构。例如,突起 与孔的结合或者螺钉都适用于接合构件。只要另外的部件从光源容纳部分朝
着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倾斜从而能够形成空的空间和反射,那么斜反射部分可 以被所述另外的部件取代。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显而易见的 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更宽的方面、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 情况下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因此,权利要求包括所有这些落入本发明的实 际精神和范围内的变化和^"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光源;光学构件,设置在光源上方;底部框架,容纳光源和光学构件,其中,底部框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面向光源,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垂直延伸,第三部分从第二部分向内朝光源延伸并支撑光学构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斜反射部分,斜反射部分连接 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以反射来自光源的光。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在剖视图中,第一部分、第二 部分、第三部分和斜反射部分形成第一空间。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电源部分,其中,光源包括发 光部分和用于从电源部分接收功率的电极部分,电源部分连接到电极部分并 位于第一空间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电源部分与斜反射部分分开。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空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方向平行于光源。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光源的位置与底部框架的第一 部分相邻。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光源为平面光源并附着到底部 框架的第一部分。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光源包括在第一板上的多个发 光二极管。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在宽度方面,第三部分的至 少50%与光学构件叠置。
11、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光源;液晶面板,具有液晶层,液晶面板设置在光源上方; 光学构件,接收来自光源的光,光学构件向液晶面板发射光; 底部框架,容纳光源,底部框架包括光源容纳部分、侧壁和光学构件支 撑部分,其中,侧壁从光源容纳部分垂直延伸,光学构件支撑部分从侧壁朝光源向内延伸;顶部框架,包括液晶面板支撑部分和侧接合壁,其中,侧接合壁与底部框架的侧壁叠置;接合构件,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结合。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接合构件穿过底部框架的 侧壁和顶部框架的侧接合壁。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位于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 之间的中间框架,其中,中间框架包括间隙形成件和支撑构件,间隙形成件 保持光学构件与液晶面板之间的间隙,支撑构件位于光学构件支撑部分上。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具有与 光学构件叠置的第一叠置区和与中间框架的支撑构件叠置的第二叠置区,其 中,第一叠置区大于第二叠置区。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中间框架还包括中间部分, 中间部分位于底部框架的侧壁与顶部框架的侧接合壁之间。
16、 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液晶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光源,^f立于'液晶面;f反后面;光源容纳构件,在光源后面,光源容纳构件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 第三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基本与液晶面板平行,第二表面从第一表面向液 晶面板方向弯曲,第三表面从第二表面朝光源方向弯曲,第三表面与液晶面 板至少部分叠置。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光源为平面光源且光源的位置与 第一表面紧密相邻。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光源包括板和附于所述板的多个 发光二极管。
19、 一种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设置光源;在光源后面并面对光源放置底部框架,其中,底部框架包括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其中,第一表面面向光源,第二表面垂直地连接到第 一表面,第三表面从第二表面向内延伸并与第一表面平行;在底部框架的第三表面上设置光学构件,其中,光学构件对入射到光学 构件的光重新定向;用液晶面板覆盖光学构件;将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接合,其中,顶部框架包括液晶面板支撑部分和 侧接合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由穿过底部框架的侧壁和顶部框 架的侧接合壁的螺钉来完成底部框架与顶部框架的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背光组件、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背光组件包括底部框架、光源和光学构件。底部框架包括光源容纳部分、侧壁和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其中,光学构件支撑部分向内延伸到背光组件的内侧。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LC)面板,用于显示图像;背光组件,用于向LC面板提供光;顶部框架,与底部框架结合,以完成LCD的组装。因此,可以减小LCD的整体尺寸。
文档编号F21V21/00GK101354496SQ200710187398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者金龙一, 韩相善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